我国有了自己的“火眼金睛”

2024-05-17 07:14李志石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雷达站火眼金睛苏军

李志石

丁章,原名丁友信,1924年出生,江苏如东人。194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如东县警卫团侦察参谋,在南京军区空军某部副部队长兼参谋长的岗位上离休。

儿时,我常听父辈们讲述丁章大义灭亲的故事。在抗战时期,有人举报丁章的父亲与伪军有私下联系的嫌疑。那时,丁章腰间挂着盒子枪,听到此消息,他手一挥:“给我抓起来!如确有问题,拉出去毙了!”后经几个月的审查,排除了嫌疑,他的父亲才得以释放。

丁章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他参加革命后,几十年里没有回过家,所以老家的人很少知道他在部队上的事。

保卫上海需要空中哨兵

1949年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人们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不甘心失败,扬言要派飞机炸烂上海,让共产党接管一个没有电、没有水、一片黑暗的上海。

果然,没过多久,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就不断地对上海市区、吴淞口和沿海、沿江一带进行轰炸骚扰,搅得人心惶惶。因此,加强上海的防空成了十分紧迫的任务。

7月,华东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防空处,负责筹划上海市的城市防空建设,并与上海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防空治安委员会,共同组织并指挥上海人民防空和防空作战。

为了及时获取敌军空袭情报,防空治安委员会从接收的国民党遗留的十多部破旧雷达中挑选了两部较好的,稍加整修后,架设在提篮桥附近安國路的一幢6层楼上;成立了一个雷达队专门负责对空警戒;在浦东和市区建立了七八个目标观察哨,观察窜入的敌机;把华东军区仅有的几个高射炮分队调到上海,组成对空火力,保卫发电厂、自来水厂、火车站等重要场所;驻市区的警卫部队在所辖区域内选择高层楼房架设高射机枪,以对付俯冲轰炸、扫射的敌机;同时建立了防空警报、灯火管制、消防救护等人民防空组织。由于我们的防空力量比较薄弱,敌机的轰炸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先后出动各型号飞机17架窜入上海市区上空,对上海电力公司和闸北、沪南发电厂、自来水厂进行轮番轰炸,投弹60余枚,炸死炸伤1400余人,炸毁房屋2000余间。发电厂、自来水厂遭受严重破坏,以致部分工厂停工、商店停业,人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由于我方雷达发现不了飞机,加上目力观察哨观测距离过近,直到敌机飞临市区上空,我们才发现,此时施放空袭警报,市民已来不及疏散和隐蔽,而对空火力也只能仓促射击,对敌机构不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让正在沈阳高射炮学校编组训练的几个高炮团提前结束训练,将他们调到华东地区,重点加强上海市的对空火力;同时,与苏联政府紧急协商,请苏军帮助加强上海市的防空,并于1950年2月达成协议,由苏军防空军和我空军组成混合集团军,在巴基斯基中将(后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的率领下,陆续到达上海、徐州等地,组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区性对空防御系统。

3月10日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由5个雷达站组成的雷达情报系统形成,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连续跟踪距上海250公里的高空飞机、150公里的中空飞机。安国路的防空雷达队的技术力量得到加强,能在有效距离(300公里)内发现飞机。江湾、虹桥两个机场的Ⅱ-3、Ⅱ-3A等雷达正式担负起警戒和对我机的指挥引导任务。3月23日,一批敌机妄图骚扰上海,并试探上海市的防空能力,敌机从浙江定海机场起飞后,即被安国路、南汇两处的雷达站发现。接着,海盐站也发现了这批敌机。随即一批米格-15歼击机从虹桥机场起飞进行拦截,双方在杭州湾北海岸上空相遇,4架P-51型敌机被我方击落2架。

之后,敌机又连续多次妄图偷袭上海,都被我方雷达及时发现,我方歼击机及时起飞截击。从此,国民党的飞机不敢在白天飞临上海市区上空。

上海地区雷达情报系统建立后,较好地保障了防空作战和掌握对空情报的需要。然而,又有两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据丁章回忆,第一件事是国民党空军在遭到我军防空力量昼夜打击之后,不甘心失败,又策划了一次偷袭行动。1950年5月的一个晚上,敌机利用长江口一带地形平坦,可以超低空飞行,以及其飞行员对这一带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在暗夜的掩护下超低空飞行,由长江口进入上海江湾机场上空,投下了两枚炸弹,把跑道炸出两个坑。敌机投弹后,便返回了定海机场。整个空袭过程,我方雷达都没能掌握敌情。

这是一次严重的“漏情”事故,由于这次事故,驻我方的苏军独立雷达营营长被撤职,立即回国。

此后,我方在上海大厦楼顶架设了一部Ⅱ-3A雷达,主要担负低空搜索任务;安国路的2部4式雷达,延长了夜间值班开机时间。从此,再未出现“漏情”事故。5月17日,舟山群岛国民党军队全部撤离,驻定海机场的敌机也撤走,敌机自此失去了前进基地,也失去了低空入侵的条件。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1950年5月的一天,江苏启东雷达站在该站东北方向的海面上空发现了一批空中目标。指挥所得到报告后,从虹桥机场起飞一批飞机前往搜索拦截。两批飞机在苏北沿海相遇,从海上飞来的飞机被击落。正当歼击机飞行员报告击落入侵飞机时,南京航空处飞行预报的电报也到了上海指挥所。苏北海上被击落的飞机是南京大校场起飞的杜-2飞机,是到苏北沿海进行飞行训练的。这是一次十分严重的误击己方飞机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预报被耽误了,飞行员没有很好地判别机型就开炮射击也是原因之一(飞行员是苏联人)。苏军来中国时把所有武器中的敌我识别器全拆下了,雷达没有询问机,飞机上也没有应答机,无法识别敌我飞机。这次事故,虽然上级没有追究雷达站情报系统的责任,但足以说明建立我军雷达部队的迫切性。

第一支空军雷达部队成立

1950年初,我军开始了组织营部的工作。5月25日,华东军区下达了建营命令,营部被命名为“上海防空司令部电讯营”,它是我军第一个雷达部队的前身。佐光任营长,宫长胜任政治教导员,丁章任副营长兼参谋长,营部驻在安国路大楼内。两个雷达队划归电讯营建制,安国路雷达队被编为第1中队,定海雷达队被编为第4中队。

电讯营营部成立后,首先成立了营司令部,丁章兼参谋长。丁章只读过几年私塾,到部队后也只读了几年速成学校,文化基础较差,听专业课很吃力。那时,来给他们讲雷达专业课的是苏军独立雷达营的领导和雷达工程师,课程内容有雷达原理、雷达构造、雷达情报网的组织、雷达站的战斗勤务、雷达情报的收集综合处理、报知的组织等。尽管文化底子薄,但丁章敢于啃硬骨头。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军事指挥员,不学好基础知识,就没有办法指挥战斗。

1950年7月24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由中国军队接收苏军巴基斯基混合集团军的全部武器装备,并由苏军帮助中国军队训练3个月,待中国军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武器装备,担负起防空战备任务后,苏军就撤回国。

中央军委当即电令华东军区抽调干部、战士于7月底之前组成参训部队和指挥机关,由巴基斯基的部队帮助训练。上海防空司令部决定,苏军独立雷达营的装备和担负的战备任务由电讯营接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丁章制定了全面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全营的干部分头抓紧进行。首先组建第2、3、5、6、7共5个雷达中队,分别部署在南汇、海盐、启东、苏州、上海大厦,驻定海的第4中队撤收后移到镇海后施村,接收人员与苏军雷达站人员住在一起,这样便于苏军雷达站的专业人员帮助训练。

当时成立了3个训练队,分别训练雷达、电台、电源等3种技术干部。雷达训练队设在上海大厦,电台、电源站两个训练队设在虹桥路接收站内,各训练队由苏军派出教员授课。训练内容为各种装备的原理构造、架设撤收、调试、故障排除以及雷达站的战斗勤务等。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突击训练,3个训练队均于9月20日结束训练任务。培训的技术干部被分派到各雷达中队和修理所实习,实习结束后担任各种技术职务。为了检查接收武器装备工作的进展情况,陈毅司令员曾亲自到上海大厦雷达站巡视,并检查了雷达训练队的工作,勉励大家要学好技术,接收并用好新装备,建设好自己的空军防空部队,并指示电讯营要起到“种子”的作用。

丁章和所在部队指战员倍受鼓舞。他们一起拟定各种规章制度,编写教材,加强雷达部队的正规建设。电讯营组织力量,以苏军雷达管理规章制度为蓝本,草拟了一套规章制度,发到各中队征求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后作为试行本先执行。

1950年9月底,上海防空司令部电讯营与苏军雷达营共同组织了考核小组,对各中队的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一致认为:经过突击训练,上海防空司令部电讯营各雷达中队均完成训练计划,达到要求,可以接收、使用苏军移交的装备,担负战备任务。

1950年10月14日至17日,上海防空司令部电讯营正式接收了苏军巴基斯基混合集团军独立雷达营的全部装备。丁章回忆说,此次共接收10部Ⅱ-3A警戒兼引导雷达、10部500W发报机、20余部收报机以及雷达站所配备的20余部汽油发电机和几十辆汽车。为了接收徐州机场的1部Ⅱ-3A雷达,电讯营从各中队抽调人员成立了第8中队。从接收装备之日起,保卫上海防空作战的雷达情报保障任务就由电讯营担任。

丁章所在的部队是我军第一个对空监视哨营,原是华东军区警备第8旅24团1营,在渡江战役中做出过重要贡献。1营在解放战争的攻坚、阻援战斗中取得过一定战绩,发挥过重要作用,部队素质较好,在战斗、思想作风和行政管理方面过硬,部分干部战士还经受过抗日战争的考验,因此,1营被派往上海淞沪警备区接受新的任务。

当时,丁章和战友们从接受命令、传达动员、检查群众纪律到整装开赴车站,仅两小时即告完成。

中央军委指示,为了保卫上海,必须立即组建一支防空部队,以夺取上海的制空权。需要有可靠的空中耳目及时准确地为对空作战部队提供敌机情报。丁章说,面对新的任务,加上时间紧迫,能否完成组织上赋予的使命,对全营干部战士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丁章回忆,部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战士没有念过书,学习与防空有关的业务技术难度较大,况且所要对付的敌人已经不是地面部队,而是空中的敌机。过去他们所熟悉的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五大技术已无用武之地,而今他们需要学会运用目力和听觉识别各种敌机的型号及其声音,学习望远镜和方向盘的使用,学会电话机的构造性能和故障的排除,学会并熟记上报空情用的各种密码和代号。此外,还要学会简单的气象观察与报告。丁章带头参加学习,还同战士们促膝谈心,告诉每个哨兵在值班时所肩负的责任比过去个人在战场上冲锋杀敌的作用要大得多。

丁章说,到了雷达站看到庞大的雷达天线来回转动,走进工作室看到那个像大立柜似的机器,他眼花缭乱,想到自己也将亲手操纵这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起到了“種子”的作用

自1950年创建至1972年,雷达部队共保障我军航空兵、地空导弹和高射炮兵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击伤侵犯我领空的敌机125架,其中击落国民党飞机23架,其余的均为美国多种类型的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巡逻机、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等。

丁章回忆,他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是用雷达干扰痛快地击落了美国U-2侦察机。

1962年1月13日,台湾方面第一次出动U-2飞机对大陆实施高空侦察。执行U-2飞行的部队,被命名为“黑猫中队”。当时,大陆的情报机关已经掌握了“黑猫中队”的动向,只不过解放军缺乏高空作战的兵器。为了打击“美蒋”的侦察行动,1962年7月,总参谋长罗瑞卿多次主持召开防空系统会议。经过研究发现,U-2在1962年上半年的11次飞行中,有8次经过南昌,罗瑞卿下令我导弹部队从北京转移,伪装成“地质钻井队”,在南昌附近的向塘埋伏下来。由于U-2飞机施放欺骗回答式干扰,刚开始我空军地面导弹部队发射的几枚导弹都没有命中目标。见此情形,罗瑞卿指示:“要鼓气,不要泄气,不要气馁。认真找出没有打好的原因,接受教训。”

丁章所在的空军雷达部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在制导雷达上架装新研制的反干扰设备,以对付U-2飞机上的回答干扰波形。他们找出了回答式干扰信号的特点,并且研究出在干扰情况下选择真实目标信号的措施,有效配合了地面导弹部队的作战。U-2飞机先后进入大陆110架次,被击落5架,2名飞行员被俘。后来,国民党空军被迫停止派遣U-2高空侦察机进入大陆纵深活动。1962年9月7日,中央军委命令一个轰炸机大队从南京移防南昌。

这一大张旗鼓的转场,果然惊动了美国中情局和台湾情报机构。第二天,“黑猫中队”就奉命出动。9月9日凌晨,“黑猫中队”再次出动。我雷达部队发现,敌机从福建平潭进入大陆上空后,在接近南昌时突然改变航线,转飞北京方向,试图迷惑解放军防空注意力。到了河北上空后,敌机又返飞南昌。然而,敌机还是中了解放军的埋伏。那次,丁章正在福建空军雷达部队值班指挥,他果断指挥雷达发出强烈的干扰信号,让“黑猫中队”一时间失去方向,这时我军地面导弹部队的3颗导弹腾空而起,U-2飞机一头撞进由3600块弹片编织的死亡之网中。从导弹雷达开机到U-2做出规避动作,大约需要18秒钟。如果抢在这18秒之内完成导弹发射,就能在U-2来不及闪避时击落它。依照苏军制订的萨姆导弹的操作条令,大约需要8分钟来完成发射导弹的射控动作。这次导弹部队决定在目标进入40公里作战半径时打开雷达,用10秒钟的时间完成所有发射导弹的射控动作。战后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导弹部队是主要作战部队,雷达部队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估量。1962年11月1日,敌机U-2再飞西北,就在敌机返航时,我军的制导雷达突然开机,三弹齐发。前后不过8秒钟,正准备降低高度的敌机飞行员“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就被甩出飞机,失去了知觉”。

当时,连美国人都不相信,U-2飞机是我们打下来的,还误认为是苏联专家指挥的。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外宾时不无调侃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经历了几次惨败,1967年9月,“黑猫中队”奉命停止进入大陆侦察拍照。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承诺停止一切在中国大陆的侦察飞行。

“打掉U-2飞机!打掉U-2飞机!”这是我上小学时一首耳熟能详的歌,那时的我万万没有想到,歌里所唱的有我的亲人丁章的一份贡献。

丁章曾多次立功受奖,两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多年后,丁章对我谈起了这段往事。我听了,有很多话想要说,但又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眼里含着的泪花不禁掉了下来。也许,这就是表达吧!

猜你喜欢
雷达站火眼金睛苏军
火眼金睛找不同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
雷达站
紫帽山雷达站防雷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地球上最高的雷达站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