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要点

2024-05-17 14:26李秀花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全蚀病害小麦

李秀花

(柘城县浦东街道办事处 河南 柘城 476200)

小麦全蚀病也叫黑脚病、立枯病,主要为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一般发病后减产15%~30%,严重的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防治小麦全蚀病主要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容易造成环境和土壤污染,以及药物抗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是小麦长期防治的阻碍。为确保小麦丰收,本文分析了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现状,提出做好检测工作,控制小麦全蚀病蔓延的策略,以供农户借鉴。

1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表现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土传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病危害严重,且传播速度快,难以根除,严重阻碍了小麦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般在小麦出苗3 ~5 d 后病菌即可从根毛处向根茎内部侵入,从而造成根部组织被破坏,地上植株部分枯死。小麦幼苗期感染此病,表现为初生根和根颈部变成黑褐色,次生根有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导致根系变黑,株苗枯死;发病轻微时,株苗矮小,叶片变黄,根部易折断,类似缺肥导致的生长不良。小麦拔节期发病症状较为明显,表现为返青迟缓、分蘖少、黄叶多,出现早枯白穗,叶鞘内侧和茎基部有黑色菌丝层,严重的株苗矮化、稀疏,生长高低参差不齐,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死。

2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措施

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腐、茎腐、真菌性病害,其发病条件与土壤、品种、肥力、连作重茬等因素有关。其防治方法如下:

2.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采用与小麦全蚀病有内拮抗作用的细菌,降低病害发生,目前,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以及青霉属、木霉属和黑孢属细菌等,这些拮抗细菌不仅能抵抗小麦全蚀病,还能改善土壤表层微生物菌群,助于小麦健康生长。另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种植耐病品种,都会降低病菌发生率。

2.2 化学防治。近年来,防治小麦全蚀病主要通过施用化学杀菌剂,其方法如下:①土壤处理,小麦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2.5 ~5 kg/667 m2,拌土25 ~50 kg,撒在地表,随后均匀翻耕入土,进行土壤处理。②种子处理,用12.5%全蚀净闷种,或1 kg 种子使用消蚀灵10 ~15 g 进行药剂拌种;或用3%敌委丹按照比例进行包衣处理。③麦苗处理,在小麦返青期,每667 m2用消蚀灵100 ~150 g 兑水200 kg 灌根,隔1 ~2 周灌1次,或用50%多菌灵兑水80 kg 均匀喷雾,拔节期再喷雾1 次。重点提醒,化学防治虽然对小麦有抗病增产保护作用,但是多用滥用会产生抗药性,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严格按照药剂说明进行防治。

2.3 种子检疫。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控制和杜绝全蚀病的传播蔓延,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根据《小麦全蚀病检疫检测方法》,重点对种子田、示范田、良种基地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从源头切断患病麦种流向全国,避免该病害的扩散蔓延。一旦发现全蚀病麦田,下茬应改种其它作物,对患全蚀病麦田的种子,转做它用,禁止外调、销售,秸秆连根拔掉焚烧。对于违反《植物检疫条例》,没有《植物检疫证书》 和未贴植物检疫证明标识的买卖种子,当地检疫机构有权封存、扣押、销毁或责令改变用途。

2.4 培育抗病品种。小麦是中国重要的口粮,为提高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推广优良抗病品种。经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应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信息学技术,结合工程、生物、转基因和分子设计等多种方式培育新品种。例如,将燕麦和黑麦体内含有的全蚀病基因导入小麦中,可从根本上防止小麦全蚀病,提升小麦抗病能力,减少小麦全蚀病防治过程中化学抗菌剂的使用。

2.5 农业防治措施。全蚀病是土壤中真菌导致的,其传播途径有种子、整地方式、土壤肥力、秸秆,因此可采用的农业防治方法:①品种选择。选择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无病优良品种。②轮作倒茬。连作会增加田间病菌量,合理轮作可分解病残体、改善土壤养分、调剂土壤微生物含量、调节地力。③整地施肥。播种前深耕灭茬,清除杂草病株,加深活土层,减少土壤表层病原菌;适时中耕,科学施肥,选用优质腐熟有机肥、生物肥,禁用未腐熟肥,保持氮磷钾元素平衡,可提高株苗抗菌侵染能力,降低发病几率。

猜你喜欢
全蚀病害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哭娃小麦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