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

2024-05-17 14:26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检疫畜牧兽医

潘 莹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1 动物检疫在畜牧兽医工作中的作用

动物检疫是畜牧兽医工作中一项与动物饲养安全、动物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动物检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及时、有效地检测出养殖畜禽的疾病状况和潜在性疾病,并对有疾病的动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像猪瘟、禽流感、猪丹毒等疾病的传播;同时,动物检疫也是保证动物产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如果能在源头上切断问题畜禽,使之不能流入市场,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更是尤为重要。除了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安全之外,动物检疫也是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2 我国动物检疫的现状

2.1 无动物检疫意识。虽然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大部分是规模养殖,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一些由零户组成的养殖单位,且这些零户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没有意识到动物检疫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会为了节省费用,对动物检疫置之不理或者想法设法逃避检疫。因为在动物检疫工作中,一旦出现疫情,就需要对感染的动物和与之相接触的动物实施全数扑杀,这将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即便大型养殖基地检疫工作做得很好,但散户们的行为还是会给病毒带来蔓延的机会。动物所携带的病原菌大多是流行性的,而且大部分病毒性疾病都是以慢性传播为主,而且潜伏期很长,如果动物检疫,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进行干预,那么一旦病害爆发,就会导致动物肉质降低,甚至会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另外,由于一些区域整体发展滞后、基层兽医工作环境恶劣、动物检疫平台建设不健全等,也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检疫中已发现具有感染性的病原菌,却因贪图个人利益而未向政府报告,导致阻断病毒传播的最好时机错失,使病毒大面积扩散。

2.2 低下的动物检疫效率。上级主管机关应加大力度,推动动物检疫工作的全面推广,并将其落实到位。但在边远地区,散养户较多,畜栏分布较为分散,常因检疫工作人员较少而造成检疫工作耗时较长,从而影响到检疫效果。除此之外,负责动物检疫的技术人员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或专业的学习实践,因此在检疫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对检疫程序不熟悉的情况,或者是检疫结果不可靠,种种因素都会造成动物检疫工作的效率低下。

2.3 落后的检疫技术和设备。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隔离条件也不尽相同,有的区域连一个固定的隔离点都没有。交通不发达、圈舍分散、设备落后都会对取样与分析产生影响,导致检验的结果无法得到充分考虑。为了减少损失,农场主会以较低价格将病死动物卖给非法商人,而非法商人则会通过特定方式对病死动物进行处理,从而让它们顺利进入市场,最终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执法部门缺乏严格的监督,就会导致一些原因不明的病死动物在市场上流通,从而引发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另外,畜牧养殖分散、管理滞后、动物检疫主要依赖人工等,都会增加人工统计、分析的工作量,使检疫结果很容易产生错误,这不仅影响到动物检疫结果的准确性,还会阻碍动物检疫工作的发展[1]。

2.4 检疫工作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相对滞后。因为区域之间的发展状况不一样,所以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关注也不一样,这也就会造成检疫意识不强的村庄和边远地区的动物检疫工作落后。在某些乡村地区,养殖产业呈现出散乱、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在养殖分散区域,检疫工作难度较大,不但检疫费用增加,而且容易遗漏小型养殖户,严重影响了畜牧兽医的动物检疫工作。

3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应对策略

3.1 改变畜牧兽医工作观念。要适时转变兽医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对检疫工作的认识,并采取典型示范、目标激励和物质奖励等措施,调动兽医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兽医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定期对畜牧兽医检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适时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学习和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学习和交流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2 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检疫水平。从检疫的角度看,动物私杀、乱杀等现象依然存在,且较为隐秘,提高了动物检疫工作难度。要想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需要从建立健全基础的动物屠宰制度入手,进一步健全动物检疫体系。首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屠宰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各乡镇宣传栏中重点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说明违法后果,使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整顿没有资质的屠宰场,对其实施严格监管,防止执法力量分配不均,避免执法力量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2]。

3.3 加强检疫工作。动物检疫工作的好坏与检疫工作者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应该通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持续提高检疫队伍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对于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追责体系,对失职、监管不力以及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追究其责任。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养殖业实际情况,对检疫工作进行经常性培训,并在考核中体现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专业人员在市场检疫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执法人员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利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补贴政策,来加强专业人才在基层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创新检疫执法的体制和机制。

3.4 改进动物防疫设备。动物检疫需要设备的支持,完善的设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动物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另外,还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传递体系,这样当有动物疫病发生时,可及时向政府汇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疾病发生的危险性[3]。

3.5 严格落实动物检疫工作的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宣传动员”等方式,提高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防疫意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防疫工作人员到农户中开展宣传,使农户特别是散户对动物防疫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各个区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运用网络消除距离给防疫带来的障碍,对于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人员,应当提高他们的入职门槛,优先聘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检疫工作,对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如果农民想要引进新品种,需要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并在拿到合格的检疫证书后才可以养殖[4]。

3.6 提高养殖户的动物检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认识到养殖过程中动物检疫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宣传一些违法案例警示农户提高动物检疫意识。动物检疫工作的核心在于保护农民自身的生命安全,而非仅仅是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人畜共患病同样会对农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搜集一些由于忽略动物防疫而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农民事例,以此为警醒,使农民的动物防疫意识深入人心。地方政府还可以为散户提供资金支持,减少农户在动物检疫方面的支出,以此来提升农户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积极性。各地的动物检疫站应该配置合适的检验设备,为动物检疫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检测平台,以提高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政府要高度重视动物检疫工作,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动物检疫方案,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增加动物防疫监督部门,保证产地检疫工作经费的充足。

3.7 推动立法,严格监督执法,处理违法案件。目前,我国颁布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已经对检疫工作和畜牧兽医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为更好地开展检疫工作提供了指导。同时,各级政府要依法规范地方检疫制度、明确职责、积极落实,对商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擅自倒卖未经检疫的牲畜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惩处。通过舆论的监督,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督,并通过媒体的及时发现和揭发违法行为来加强执法的力度;要对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要用法律的武器来推动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我国动物检疫水平[5]。

3.8 对分散散养的农户进行登记,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对部分地区的零星散乱养殖场,要进行摸底排查,对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也要登记,并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鼓励广大农户积极申请注册和申报。采用登记在册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对农户的集中管理,也能有效地避免疏漏,极大地方便了动物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检疫畜牧兽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