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忠
(武安市商务局 河北 武安 056300)
经济新常态下,外贸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2019 年《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深化外贸领域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表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 年,“十四五”规划与2035 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数字中国”建设。由此可见,外贸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在外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外贸由“量”向“质”的飞跃,相关单位应紧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立足地方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的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1995 年,经合组织(简称OECD)对数字经济的可能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在互联网革命的驱使下,人类的发展将由原子加工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处理过程。2002 年,国外学者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指出其本质为“信息化形式交易的商品和服务”。2016 年,数字经济被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经济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的系列经济活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的“四化”框架,数字经济可分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及数字价值化。换句话说,就是发展信息通信产业,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中,促进产出增加与效率提升,实现以“数字经济+治理的技管结合”,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建设、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加快各数据要素流通与高效利用。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我国外贸遭遇严峻挑战。对此,我国积极部署,沉着应对,将“稳外贸”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外贸增长、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例如,2022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生产流程、金融支持、企业抢单、做大做强等多个方面提出十三条政策措施,强调“在短期内尽快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同时兼顾稳中提质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增量提质成效明显。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货物进出口达42.1万亿元,增长7.7%,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比超过50%。2023 年,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部署推进2023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简称专项行动),旨在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提升全域口岸营商环境,同时各地需着力抓好专项行动创新改革措施,以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来看,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直接影响。数字经济有利于减少出口的不稳定性,能够打破传统贸易的地域限制,在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贸易。二是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发展让外贸流程线上化成为可能,从信息搜索再到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均基于线上平台完成,从而降低贸易双方的成本。除此之外,为发挥数字经济释放出口红利的作用,技术创新是关键,数字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行业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进程,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与引领下,各地外贸规模稳步增长。例如,2015 年,邯郸市外贸进出口183.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出口108.1 亿元,增长6.3%;进口75.5 亿元,下降36.2%。《邯郸市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邯郸市2022 年进出口总值337.9 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61.8亿元,增长26.2%,高于全省13.8个百分点。
现阶段,各地积极拓展全球贸易合作伙伴。仍以邯郸为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邯郸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落实改革开放政策,相继出台《扎实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十二条政策措施》《邯郸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稳外贸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引导全市产能优势企业走出去,带动全市产品出口,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数据显示,邯郸市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外贸范围比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了30多倍,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等国家是邯郸的主要贸易伙伴。2023 年,从邯郸市开出的中欧班列已涵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扩大邯郸外贸“朋友圈”。
目前,各地对外贸易方式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例如,据《邯郸日报》显示,2022 年,邯郸市组织26 家企业参展中东五大行业展览会,实现了相关部门独立组织境外参展活动“零突破”,同时组织131 家企业参与第131 届、132 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线上),组织近50家企业参展省商务厅举办的2022 年线上贸易促进活动。2023 年后,邯郸市将通过抓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抓外贸基地发展、抓企业参展组展、抓新兴业态新模式等助力外贸企业进出口稳中提质。比如,建立铁矿石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协调机制,推动7个省级外贸基地发展,开展“展品出海、买家到场、及时洽谈”行动,组织企业参加5 个境外国际性展会,重点培育服务中小外贸企业、国外客户稳定、出口增量潜力大的企业。
尽管各地外贸体系不断建设与完善,但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出口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就邯郸市而言,其出口商品以钢铁、机电、农产品、纺织品等为主,其中钢铁、机电占比较大,均超过20%。受上游市场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供应链运营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深加工技术不足、生产耗能较高,邯郸市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数字经济时代,各地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建设智慧贸易平台,以此统一国内大市场,满足贸易精准化服务需求,解决中外标准认证差异等隐性壁垒问题,为外贸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智慧贸易平台建设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相关单位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得的外贸信息有限,难以了解合作伙伴所在国家及地区社会公众的消费习惯,但仍有智慧贸易平台的功能尚未完善,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外贸的拉动不明显。
过去几年,受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深度衰退。海外需求伴随经济周期从高点边际回落,供应链断裂风险依然存在,贸易各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从2021年起,CRB 指数大幅度提高,能化、工业品、金属、农产品等分项上行,尤其是WTI 原油价格突破历史高位。由此,外贸企业利润空间遭遇严重压缩。从目前各新闻媒体及相关网站所反映的信息来看,邯郸市多家外贸企业因成本压力较大、巨额债务无法及时清偿而进入破产程序。
数字经济“四化”框架的搭建及对外贸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亟需专业型、数字化的外贸人才。虽然相关单位活用政策服务就业创业,但这类人才欠缺的问题长期存在。从企业角度来看,外贸企业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往往只是组织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学习政策制度,理论的学习远超实践,导致人才成长受限。从高校角度来看,地方高校可以看作是地方的人才储备基地,而由外贸发展衍生出的跨境电商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较为薄弱,且生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造成相关人才教育培养未成体系,从业人员更多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缺乏专业训练。
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驱动作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相关部门应立足地方实际,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地方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的现状。例如,加大金融等对高新技术产业、“专精特新”产业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手段扩大金融服务范围,逐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21 年,《关于印发河北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强化财政金融信保政策支持”,支持和鼓励河北省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参与风险分担,复制推广“信保+担保+银行”融资模式。2022年,河北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工作的若干措施》,强调开展“信保护航”稳外贸行动,开展“法律护航”稳外贸行动,开展“培训护航”稳外贸行动。邯郸市科技局根据中央及河北省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地方实际起草了《关于科技支持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十二条政策措施》,提到“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对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融资需求”“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对于邯郸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而言,应严格贯彻已有政策文件的规定要求,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外贸企业服务方式、运营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智慧外贸平台的市场交易,将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流趋势。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贸易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该平台的功能作用,以拉动外贸发展。在此过程中,根据某地实践经验,由地方政府牵头打造一站式智慧贸易平台,塑造线上线下融合、地方内外联动、贸易一体化的新型商贸市场。线上,可在平台中设置自主免税申报、WMS拼箱系统、报关助手等功能,让外贸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报关、通关查验、仓储管理等服务,同时助力海关部门实现无纸化放行、其他监管部门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线下,可在高新技术产业、“专精特新”产业集中区域建设智能化物流仓储及组货拼装中心,解决中小微企业物流成本高、货源零散等痛点问题,为其争取更多的外贸订单。必要时,依托智慧贸易平台推出线下服务点,将外贸核心业务拓展至专业市场,真正做到传统产业不传统。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行业市场竞争,是涉及产业供应链的竞争。要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基于供应链打造外贸新业态,“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保持并提升本地企业竞争优势,为其扩大利润空间创造良好条件。在此过程中,深入挖掘地方资源优势,以产业数字化为重心,聚焦科技创新,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对外贸产业资源进行整合,逐渐形成地方特色外贸产业链条。比如制造业方面,对于智能化、制造等传统产业供应链,发挥其基础优势,以产品为牵引,以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为依托,推动供应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核心技术聚集,完善供应渠道布局,推动产业绿色提质,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与实力。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培育或引进具备核心技术的引领型企业及其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加快实施重大供应链项目,促进本地产品进入“大循环”与“双循环”。农业方面,强调对农业供应链组织形式的创新,如培育“龙头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小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各经营主体以贷款担保、入股分红等形式形成供应链利益共同体,通过对基层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完善,打造“种植+生产+销售+贸易”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支持在产业就近建设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加工原料基地等,推进农产品“进城出国”,并实施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搭建冷链物流中转中心,为外贸合作伙伴提供农产品中转配送服务。另外,还应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深入探索“合格证+追溯码”的管理模式,助力农产品交易标准化、标识化,真正实现农产品外贸的全流程动态管控。
外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面对专业型、数字化外贸人才欠缺的形势,相关部门应当从地方外贸人才现状及需求实际出发,多角度入手建立健全相关人才精准化培养体系。首先,相关部门要坚持将人才精准化培养作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抓好引才、育才、留才等多方面工作。比如,根据某地实践经验,依托地方外贸产业园及实训基地实施“嵌入式引才、沿链式招才”;以乡愁为纽带,深入探索“离岸引才”等柔性引才措施;健全保障制度,坚持“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报酬”,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其次,企业要紧抓地方外贸人才培养机遇,积极引导内部关键岗位人员参与由相关部门举办的人才培养活动,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最后,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前置人才培养关口,打造“育才”孵化池,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比如,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促进双方在合作研究、技术培训、平台建设、实习实践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并由企业专家进入高校共同商议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企业所需人才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培养要求的充分把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人岗匹配”。同时由企业专家在学校开设短期课程与讲座,鼓励高校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除此之外,也可引导高校对接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需求,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逐步构建学科融合、培养方式并举、注重强化激励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区。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各地外贸规模有所增长,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展,而外贸方式也在向多元化转变。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外贸发展面临诸多阻碍,如缺少高附加值产品、智慧贸易平台建设不足、企业利润空间遭遇严重压缩、人才欠缺等。对此,相关部门应紧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立足地方实际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智慧贸易平台建设与应用。基于供应链打造外贸新业态,建立健全人才精准化培养体系,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