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卫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产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初产妇因缺乏对逐渐加重宫缩、分娩用力方式、产后母乳喂养等经验的匮乏,不仅容易延长产程时间,降低自然分娩成功率,还易致使其于围产期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1]。因此,在围产期给予初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多依据产科护士既往临床经验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方面开展,虽可帮助初产妇顺利完成分娩,但因护理干预措施缺乏个性化,使整体干预效果欠佳[2]。而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将每位患者均看作一个独立个体,并以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的感受和需求,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策略,可提高护理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医院拟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在初产妇围产期中的效果。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入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1)纳入标准:符合《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3]中自然分娩指征,拟行自然分娩;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胎妊娠,头位;足月妊娠;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档且规律产检;孕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已婚。(2)排除标准:合并既往流产史;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人工受孕;存在视听或精神障碍。(3)剔除标准:分娩过程出现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依据上述标准,最终共纳入126例初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年龄20~31岁;平均(25.86±1.93)岁;分娩孕周38~40周,平均(39.32±0.59)周;初潮年龄9~17岁,平均(13.86±1.38)岁;孕前月经周期26~34 d,平均(29.67±1.63)d。观察组年龄22~29岁;平均(25.46±1.64)岁;分娩孕周38~41周,平均(39.38±0.63)周;初潮年龄11~16岁,平均(13.65±1.28)岁;孕前月经周期26~35 d,平均(30.03±2.05)d。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0.05),有可对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病房与产科走廊张贴彩色海报、待产室播放宣教视频)、心理支持(引入成功分娩案例增强产妇分娩信心,减少恐惧感)、饮食指导(指导产妇分娩前摄入热量高食物,如巧克力、精瘦肉等;产后指导其进食易消化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鸡蛋羹等,少食多餐;对于中转剖宫产者,术后6 h需禁食,6 h后可少量摄入有助排气的食物,待排气后再进食)、宫缩疼痛(通过加强陪伴、调控呼吸等方式缓解分娩前宫缩疼痛)、用力方式(于宫口全开时,指导患者两脚岔开,下颌收紧,后背和腰贴近产床,而后于宫缩间隙保持规律深呼吸,宫缩阵痛来临时屏气并利用腹部的向下用力)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1)成立小组。组员包括产科主治医师1名、产科主管护师1名、产科责任护师6名、营养师1名。(2)干预计划制定。小组成员以“人性化服务理念”“全方位护理”“围产期护理”等为关键词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小组会议研讨相关护理理念,并将其与医院既往初产妇围产期护理实际相结合,拟定“以初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并从产前、产时、产后分别开展针对性护理。(3)方案实施。①产前,重新布置产妇病房、待产室和产科走廊等产妇活动区域,通过添加绿植、张贴可爱婴儿海报、分娩相关彩色宣传图等温馨、明净的待产氛围;告知初产妇可适当准备自己喜爱小物件、床单、被罩等用以装饰各自病房,增添家庭氛围;鼓励产妇主动诉说对此分娩的困惑与担忧,护理人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逐一为产妇答疑解惑,并通过引入成功分娩案例帮其建立分娩信心。鼓励产妇于病房内或病房外走廊适当来回走动,走廊墙壁上设置行走辅助扶手,张贴“加油”“你很棒”等鼓励图片,走动过程患者家属尤其丈夫全程陪伴,运动过程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停止;通过按摩合谷、三阴交穴等帮助宫口扩张,缩短产程。②产时,建立人性化分娩室,将分娩室布置宽敞明亮,墙上可适当粘贴可爱小婴儿照片,调整灯光为柔和色调,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压抑感;分娩过程中一直陪伴在产妇身边,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通过言语引导产妇进行深浅呼吸和腹压助产,待产妇换气过程中给予“加油!你很棒!坚持就是胜利!”等给予产妇肯定和鼓励或通过握手、擦汗、抚摸等方式给予产妇情感支持与鼓励,增加产妇生产信心;及时告知产妇生产进展,增加生产信心;根据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和产妇、产妇家属意愿及时应用硬膜外镇痛分娩,使产妇可舒适、安全度过分娩期。③产后,重点观察产妇不良情绪,如发现产妇情绪异常变化,则通过温柔言语耐心询问不良情绪来源并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做好产妇家属工作,通过召开宣传讲座或面对面交流形式,使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充分了解产后抑郁的来源、危害及如何避免,鼓励产妇家属在照顾新生儿同时也要加强对产妇的陪伴,及时倾听且尽可能满足产妇诉求;如条件支持,鼓励产妇产后入住专业月子中心,接受专业陪护;通过组建产妇交流群,鼓励产妇主动分享育儿经验,交流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排解心理压力。营养师根据产后女性恢复特点,制定产后饮食计划表,具体到食物类型,交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家属执行。
两组均于产妇入院待产立即开始,连续干预至分娩后7 d。
1.3.1分娩方式
记录初产妇最终分娩结局,包括自然分娩、中转剖宫产、产钳助产。
1.3.2产程时间
记录阴道分娩(包括自然分娩和产钳助产)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
1.3.3产后抑郁
于分娩后7 d,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4](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定,量表共10条目,每条目0~3分,满分30分,分值越高提示产后抑郁越严重。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n(%)]
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时间对比
分娩后7 d时,观察组EPDS评分[(10.16±2.21)分]低于对照组[(11.78±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01)。
初产妇骨盆和产道因初次经历胎儿娩出,子宫颈口和骨盆组织松弛度较差,导致产生时间较长[5]。此外,因对分娩的恐惧、分娩前逐渐加重的阵痛等,初产妇围产期易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使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影响子宫收缩力,延长产程时间[6]。而产程时间延长会通过不停歇的宫缩阵痛来逐渐损耗初产妇精力与体力,增加中转剖和产钳助产率[7]。因此,应加强对初产妇产程时间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各个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有助于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分析原因在于: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中通过添加绿植、张贴可爱婴儿海报、摆放喜爱小物件等重新布置和规划产妇待产可能经过的区域、产时调整分娩室灯光为柔和色调、减轻压抑感等一系列措施,可从视觉上为其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待产氛围,有助于激发产妇内心积极正向的情绪共鸣,进而降低其对初次分娩的恐惧感,有助于放松盆骨附近肌肉组织,加速产程进展。此外,该护理中还通过鼓励产妇于病房内或病房外走廊适当来回走动,松弛骨盆韧带,促进宫缩,加速胎头下降;按摩合谷、三阴交穴等来帮助初产妇宫口扩张,有助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分娩过程通过指导产妇正确呼吸、适当肢体触摸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及时告知分娩进展等方式舒缓初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产妇可更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换气、深呼吸和腹式助产等分娩措施,进而有助于缩短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
研究发现,自然分娩中产道的推挤不仅有助于胎儿及时排出呼吸道中黏液和羊水,降低出生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风险,还可提高产妇产后子宫缩复力,促使产妇产后子宫更好恢复[8-9]。因此,无论是基于新生儿或产妇自身角度,自然分娩都是适合初产妇的分娩方式。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自然分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有助于提高围产期初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分析原因:研究指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延长是初产妇中转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重要原因[10-11]。而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有助于缩短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对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有益。此外,该护理中通过在分娩过程给予产妇握手、擦汗等肢体接触和“加油!”“你很棒!”等言语鼓励,可有助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紧张情绪,使初产妇在分娩过程充分感受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进而在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状态,有助于减少医疗干预,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女性产后孕激素的断崖式下降、家庭照顾中心由“孕妇”向“胎儿”转移等容易促使初产妇产后情绪异常波动,增加产后抑郁发生风险[12-13]。而产后抑郁可致使产妇产后长期处于自我否定、低落等悲观情绪中,不利于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14]。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有助于降低围产期初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分析原因: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首先从初产妇家属角度出发,通过宣传讲座、面对面沟通等形式使初产妇家属了解产后抑郁原因、危害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而使家属能及时关注到初产妇情绪低落、悲观难过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倾听、安抚、交谈等方式给予初产妇情感支持,使产妇在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家人充分的照顾中平稳度过漫长的产后恢复期。其次,该护理中还从初产妇自身角度出发,通过组建初产妇交流群来鼓励初产妇主动诉说自己在产后遇到的不良情绪、育儿问题等,可有助于及时帮助其排解心理压力,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人性化服务理念下的全方位干预可有助于围产期初产妇推进分娩进程,使其可成功完成自然分娩,且可减少产后抑郁发生,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