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玲
(南昌县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20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数增加,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重大的医疗卫生问题。目前,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手术也具有应激和创伤性,会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程[1]。护士还应加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干预力度,如何应用持续性护理,以全面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疗效,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临床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安全的治疗外,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优化治疗服务和环境,促使其早日康复。持续性护理在骨科常规护理工作上进行了调整,更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变化,能够对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把关[2]。基于此,选取该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持续性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该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4.13±5.89)岁。观察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07±5.03)岁。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1)纳入标准:符合《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行手术治疗;年龄≥60岁;意识清楚。(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脑、血管等脏器疾病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合并严重精神疾病;骨折前生活无法自理;肿瘤病理性骨折;围手术期无法配合诊疗计划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放宣传手册、口头教育或视频宣教,为患者与家属讲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知识,介绍手术流程,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安抚好患者情绪,可用手势、眼神或语言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的操作,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适当加温输注液体,以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等问题。术后询问患者身体感受,指导患者采取按摩、呼吸疗法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若有必要,可对患者施以镇痛治疗。
观察组采用持续性护理。首先,构建持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手术医师、值班及管床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护士等。小组定期进行持续性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并运用。患者入院后,小组全面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持续性护理方案。其次,建立及完善科室内绿色通道,争取在48 h内限期手术。具体持续性护理流程如下:伤口内不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予以多模式镇痛,及时评估疼痛程度;术后12 h内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麻醉恢复后无明显不适可进行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术后2 d予以手术部位X线检查,根据病情尽早下床行走.并信息化监测功能锻炼、行走情况,术后48 h内康复介入,由管床医师术后24 h内发出会诊邀请,由康复科医师介入,康复医师每日随临床医生查房,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并指导康复锻炼、直至康复出院,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预约复查日期。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与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若条件允许,可向患者提供弹力袜,以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与咳痰,若患者痰液比较黏稠,可对其施以雾化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同时结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原则,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建议患者吃高纤维、高蛋白、高钙与高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与油腻的食物。随着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患者会有痛觉,可以通过按摩、抬高患肢等方法来减轻疼痛,通过轻柔的音乐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镇痛药。虽然患者也需要长时间进行卧床静养,但要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髋尾部进行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出现褥疮或肺部的感染,从而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术后引导患者家属多督促患者进行饮水,并用淡盐水进行漱口,以免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导致肺部的感染。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锻炼他们的肌肉和肢体力量,术后3 d内,引导患者向上活动,使患者保持在半躺的位置,以保证患者的肢体在外伸的中立位置,下肢在床上支撑和弯曲,用两只手抓住吊环,身体适当地抬起,保证髋部完全脱离床,8 s后停止。在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运动时,背部和大腿的肌肉弯曲,10 s后放松,重复这个练习。在术后4~10 d内可以进行患肢的外展、屈曲训练,在术后10 d可以进行拄拐的步行训练,需要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陪伴,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应当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提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和护理积极度,通过心理指导来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和支持,采用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评估,满分100分,>90分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
(3)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大小便控制及上下楼梯10个维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4)并发症发生情况。压疮、肺部感染、关节脱位、伤口感染、再次骨折等。
(5)社会支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三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总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好。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1 2组疼痛程度对比(±s,分)
组别例数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对照组307.63±2.126.15±1.224.45±1.26观察组307.42±2.035.26±1.143.40±0.74 t 0.4523.3714.545 p>0.05<0.05<0.05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髋关节功能对比(±s,分)
表2 2组髋关节功能对比(±s,分)
时间组别例数Harris评分总分疼痛畸形活动度术前观察组3052.61±2.1661.35±2.1453.69±2.1654.64±2.34对照组3053.10±2.2160.98±2.4354.59±2.1755.16±2.33 t 1.0030.7231.8590.996 P>0.05>0.05>0.05>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3069.42±1.5175.69±2.6474.61±2.4274.69±2.43对照组3065.95±1.3670.46±2.5568.16±2.2167.98±2.14 t 10.7999.01212.44713.106 P<0.05<0.05<0.05<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3081.42±2.1587.42±2.1284.51±2.6685.34±2.49对照组3072.16±2.4280.31±1.6878.16±2.1477.68±1.97 t 18.09216.62411.82915.258 P<0.05<0.05<0.05<0.05
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分)
表3 2组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例数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3068.37±6.0280.64±5.2391.21±3.46对照组3054.12±4.7169.35±4.0178.11±2.23 t 11.79110.83410.127 p<0.05<0.05<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社会支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社会支持情况对比(±s,分)
表5 2组社会支持情况对比(±s,分)
组别例数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对照组3020.52±2.968.05±1.037.55±1.8536.12±2.16观察组3015.00±2.637.15±0.896.35±1.2228.50±1.69 t 5.1342.6392.4186.134 p<0.05<0.05<0.05<0.05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滑倒与车祸等暴力损伤所致,可引起皮下淤血、疼痛、活动受限与肿胀等症状。尽管,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抑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进展,减轻患者痛苦,但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认知度比较低,受手术应激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对其预后造成了影响。此外,髋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老年人,且随着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髋部骨折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主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骨骼脆性增加,轻微的外伤即可导致骨折的发生[[3]。髋部骨折患者存在病程长、手术创伤大、康复锻炼时间长、难度大等特点,患者返回家中后因缺乏专业的护理指导,功能锻炼不到位,或者是因为疼痛,恢复意愿低及家庭支持系统薄弱等而无法正确进行康复锻炼,使得患者在院外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功能锻炼不能有效地落实,直接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会产生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功能障碍,增加了二次住院的几率,减缓了术后康复进程[4]。
患者术后疼痛会影响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还会增加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引起心脑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降低心肌供氧量,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手术康复期间,应当做好对患者并发症的管理,加强关注和防范,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水平[5]。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其反应能力较差,且伴有其他基础类型疾病,应当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治疗效果给予科学的康复建议。别是在手术后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协助和引导,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要点,遵医嘱治疗,在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整体康复时间。在全面实施持续性护理后,可以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为医院的资源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构建持续性护理小组后,进行多学科医师协作,提高多学科医师的协作能力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综合能力,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此外,提高学科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影响力,严格规范履行持续性护理操作,在骨科内部推广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技术,打造一个高水平的老年髋部粗隆间骨折专业治疗团队。同时加强医护合作,努力提高科室内医生管理患者的能力及手术水平[7]。在持续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强调术后康复要点,指导患者完成各项训练,以递进式的方式来提升康复疗效,并给予患者不断地鼓励,建立自我治疗康复信念感。在疾病的平稳期可以逐步增加运动量,从小幅度到大的大幅度活动,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可接纳度,带患者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效能提升之后,容易取得理想的康复疗效。同时在卧床期间,还要做好对患者的被动运动和按摩指导,这对于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加强,机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能够缓解肌肉的僵硬程度,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建[8]。
术后1~3个月是患者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持续性护理能够按照不同患者的情况提供连续性照顾,其主要涉及到三个维度。第一,患者的信息延续借。无论患者在医院还是在居家实施康复,都应当获得相关的治疗信息,第二,医疗服务的延续,即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应当做好入院与出院的连续性指导。第三,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在出院后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了解到患者的康复效果。目前,落实持续护理管理措施,一方面,要加快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另一方面,更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更有效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科学的、专业的治疗,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能最大程度地重返家庭和社会生活[9]。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