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2024-05-16 08:46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置换术组间膝关节

王 进

(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二病区,天津 300211)

膝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是膝关节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钙和磷元素持续流失,进而发生局部骨质增生、软骨磨损及关节间隙变窄等,从而造成膝盖骨关节炎。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进展为膝关节病变。患者将感到明显的疼痛,对行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条件下,主要实施手术方式治疗。针对实际情况执行膝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膝关节严重病变患者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在完成该方案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康复干预。但患者可能由于缺乏正确认知和锻炼积极性,不能正确开展功能锻炼,从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不到位,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改善患者健康认知和应对方式,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信念教育干预不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功能训练落实[2]。此外,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被国内外研究证实有助于功能恢复[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探讨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8例,女31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5.10±4.43)岁;文化程度为中学以下6例,中学15例,大学及以上18例;平均体重指数(23.54±2.11)kg/m2。观察组男8例,女31例;年龄59~74岁,平均年龄(65.05±3.16)岁;文化程度为中学以下9例,中学13例,大学及以上17例;平均体重指数(23.10±2.19)kg/m2。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纳入标准:年龄40~79周岁;符合膝关节严重病变的诊断指标,符合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标准: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科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及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等。功能训练为:(1)术后1~3 d进行患肢抬高、床上踝泵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拔管引流后用助行器完成下地行走。(2)术后4~7 d增加直腿抬高次数、膝关节屈伸训练角度、下床走动距离和频率;具体根据患者耐受调整。(3)术后8~12 d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功能锻炼。(1)健康信念教育。①感知障碍:入院1 d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开展一对一交流,全面准确了解其对疾病、手术、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的看法。分析患者在康复锻炼方面存在的消极因素,如文化水平、经济实力、情绪、病情等。②感知易感性、严重性:入院2 d后,以讲座、PPT等方式告知患者原发病和并发症概念、发生原因,强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易感性和危害性,发生后对自身机体健康、日常生活、家庭经济等的影响。③感知益处: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早期功能锻炼内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原理;组织病友间交流互动,以康复良好的病友为代表分享感受;随访时评估患者康复情况,使患者感知变化。④行动线索:传授并发症预防知识、征兆识别、处理技巧;早期功能锻炼内容、注意事项;此外告知常规护理中饮食、用药等知识。(2)早期功能锻炼。①术前:每日早晚引导患者开展卧位直腿抬高、臀肌肉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训练,4次/组,5组/d。②术后当天:术后2 h指导主动呼吸训练,10次/组,1 h/组,共2组;按摩股二头肌、腓肠肌、股四头肌,5 min/次,2~3 h/次。术后6 h根据患者情况开展踝泵训练,100次/d,同时开始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床旁坐位向站位转移,15min/次。③术后1~3d:踝泵训练,250~300次/d,直腿抬高增加到离床面15~20 cm,适当延长抬高保持时间,15次/d;根据耐受行屈伸膝关节训练,10组/d,10次/组;助行器行适应站立和行走,3次/d,15 min/次,训练后冰敷患肢25 min。④术后4~7 d:延长直腿抬高时间,同时做上肢哑铃训练,10次/组,10组/d;延长下床行走距离,增加下床频率。⑤术后8~60 d:增加上述训练强度,同时借助木椅、拐杖等保护。上述锻炼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耐受性,一旦患者感受到明显的不适,要停止锻炼,恢复后继续进行。锻炼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意外跌倒等相关情况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1)健康知识。采用院内自制100分制量表评估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知识、术后康复知识[5]。

(2)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包括消极应对(幻想、自责、退避)和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

(3)膝关节功能。采用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膝关节功能,共4个维度(关节功能、稳定性、活动范围、疼痛),100分制。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6]。

(4)平衡功能。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共14个项目(坐站转移、无扶持坐位、无扶持站立等),<36分提示跌到风险为100.00%。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好[7]。

(5)血液流变指标。包括高切、中切、低切黏度。

(6)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腓肠肌压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健康知识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前,2组健康知识、应对方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知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健康知识与应对方式比较(±s,分)

表1 2组健康知识与应对方式比较(±s,分)

组别例数健康知识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3953.61±5.6488.70±5.0283.11±4.9810.55±1.117.51±0.546.09±0.355.76±0.548.01±0.6410.67±0.54对照组3952.90±3.7778.78±7.2376.54±6.9810.39±1.038.40±0.547.80±0.675.91±0.616.31±0.437.60±0.61 t 0.6547.0384.7850.6607.27814.1271.15013.76923.533 P 0.5150.0000.0000.5110.0000.0000.2540.0000.0002个月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

2.2 2组膝关节功能与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KSS、BB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KSS、B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与平衡功能比较(±s,分)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与平衡功能比较(±s,分)

组别例数KSS评分BSS评分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3938.12±4.0179.43±5.8783.00±5.1138.11±3.1949.11±2.3265.12±2.18对照组3937.99±3.6773.11±5.0980.17±6.9837.78±3.1042.14±2.1854.89±2.98 t 0.1495.0802.0430.46313.67317.303 P 0.8820.0000.0450.6450.0000.000

2.3 2组血液流变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血液流变的各个维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血液流变的各个维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流变指标比较(±s,mPa·s)

表3 2组血液流变指标比较(±s,mPa·s)

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组别例数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394.59±0.343.89±0.313.12±0.435.56±0.485.30±0.504.09±0.239.52±0.458.52±0.347.82±0.23对照组394.66±0.384.19±0.433.78±0.385.60±0.455.00±0.394.50±0.279.53±0.389.01±0.548.66±0.45 χ20.8573.5347.1830.3802.9557.2190.1064.795b10.380 P 0.3940.0000.0000.7050.0000.0000.9160.0000.0002个月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针对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常用疗法,可以取得明显效果。针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要想确保手术能够取得最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必须紧密结合针对性护理。既往实施常规护理,尽管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健康信念教育是个体为了维持或促进机体健康,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行为和信念方式,包括了解疾病知识、健康知识等。目前,该模式用于健康人群以精神疾病、慢性病、癌症等患者群体中[8]。

感知障碍阶段评估患者现有健康认知,分析影响其接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的因素,从而便于之后有针对性的干预。一些患者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缺乏认知,认为患并发症风险低,或即便发生也容易治疗,认为对后期康复影响不大,抱有侥幸心理,因此疏忽锻炼。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知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中通过例举成功案例等可使患者看到康复效果,建立康复信心,在后期行动线索中提供患者技术支持,协助其进行自我康复护理[9]。

常规康复训练在术后1~3 d开展,具体开始时间与患者意愿和机体耐受等有关。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前已经进行,术前股四头肌、踝关节等训练能避免长时间制动导致破损组织粘连,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肌力下降,合理的运动并不影响手术效果[10]。术后2 h开始主动呼吸训练能提高患者耐受力,为接下来的功能锻炼做铺垫;为患者按摩,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粘连,缓解水肿,同时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术后当天的精细化功能训练能刺激关节软骨、韧带愈合和再生,并且促进血液流动,减少炎症因子聚集,缓解疼痛,使之后所有功能锻炼项目能适当提前,较早的进行高强度训练,对抗肌肉萎缩,提高肌力,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从而提高肢体平衡性。

综上所述,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置换术组间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