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皮赛奇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网站开发”课程与计算专业其他课程有所不同,这门专业课程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针对计算专业和该课程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例、考核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探讨。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其动手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改革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一项应用技术,同时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刺激控制;模式兼容;考核体系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对全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相关新学科的建设和改革。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与互联网交互的前端已经无处不在,对前端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前端开发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前端开发技术主要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三个方面。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CSS框架是前端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
“网站开发”课程的知识点繁多、零零散散,且具有广泛的应用面,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需要有别于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果授课教师单纯按照课本内容讲授每一章的知识点,学生很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或者仅仅机械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无法获得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加入一定数量的案例和实践任务,在案例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任务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實际应用技能[2]。
特别是在以往的网站开发教学中,授课教师经常忽略了独立院校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差异,并未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此,授课教师没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3]。针对这一问题,任课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并熟悉社会对计算机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需要根据当地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案例,因地制宜地安排课堂教学。其中,“网站开发”课程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提升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校园声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理念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角色。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变得被动,缺乏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教师仍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实现两种模式的融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能够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关键内容,避免学生接收冗余信息。具体而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给出本节课程的大纲和学习目标;其次,学生应该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课程大纲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内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来加强理解;最后,学生应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反馈,教师则要主动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对课程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图1所示:
(二)刺激式教学模式
刺激式教学模式本质是通过外部因素的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和兴趣,并以此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与传统的以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刺激式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习的过程,减轻学生压力并增加学习乐趣。在刺激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引入一些与当下时代、社会相关的热点话题,如“淄博烧烤”“红色旅游”“村超”“村BA”等,将这些话题与重点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型工具,引导学生去了解网站开发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社会需求。最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每组都必须有1~2名学习成绩优异、主动性较好的学生,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阶段的任务,特别要布置竞争性任务,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等。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该课程主要包含五大部分,分别是网站开发工具、网页元素、网页布局、网页特效和网站整合与发布。重点教学内容为网页元素、网页布局和网页特性。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在网站开发工具及网站整合与发布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以小组内相互讨论为主,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网站开发工具的优缺点、具体用途,掌握网站整合与发布的流程,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提供详细解答。在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以小组形式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前主动学习和熟悉每个知识点,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并汇总难点问题,然后再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这一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提前预习并熟悉课程教学重点。教师需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尤其要抓住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并应用所学内容。最后,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与重点知识相关的作业,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案例驱动教学改革
网站开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必须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的案例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至关重要。传统的案例教学通常是针对每个知识点单独设计案例,缺乏连贯性,难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融会贯通。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案例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在案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案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在网站开发这门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完整的网页为案例进行教学。当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实现这个网页所涉及的该知识点的功能,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课程采用教材《HTML5+CSS3+Bootstrap响应式Web前端设计》作为教学参考书。该教材配套有15个项目,每个项目与相应的知识点对应,体现了知识点与案例项目之间的连贯性。通过以案例驱动的教学任务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实践改革
实践是网站开发这门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合理设计实践环节和内容对于网站开发这门课程至关重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内容。第一种实践是针对每个知识点的设计,即每当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实践该知识点的功能,并能熟练应用。这种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二种实践是针对每个章节的设计。在每个章节学习完后,学生需要进行该章节所有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实践。通过这种实践,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种实践是针对网站开发课程整体设计的。这一实践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目标是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站,如学校官网、购物网站、旅游网站或学习网站等。通过这种实践环节,每个学生都能够对网站开发课程有一个整体地掌握,将各个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熟练应用和掌握。
本课程使用的配套教材共包含8章内容和15个案例项目,这些案例项目与上述三种实践方式相呼应。下面以其中几个案例为例进行说明:项目一是网页的创建,旨在让学生掌握HBuilder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HTML文档的基本结构,文档基本结构包含、
、、
、
、、、、等。项目四是针对知识点2.4~2.7超链接、多媒体、表格和框架进行练习,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超链接、图片、音频、视频的插入方式,并熟练掌握各标签属性值的含义及其设置,项目五是针对知识点2.8~2.10表单应用进行练习,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
此外,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次《H5网页设计大赛》。2022年的大赛主题是“礼赞二十大、共筑中国梦”,分为代码编写和软件制作两个赛道。其目的是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这个比赛也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计算专业学生展示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绝佳机会。
四、教学考核体系改革
合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对于学习网站开发这门课程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局限于试卷考核,导致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点的记忆,而缺乏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然而,网站开发是一门实践应用课程,学生应该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还要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网站开发中。针对网站开发课程的特点,教师应特别设计适合的评价和考核形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程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网站开发成绩,两者各占50%的权重。平时成绩将主要细分为四个方面:课堂表现、知识点实践情况、章节实践情况和竞赛参与情况,为每个方面赋予不同权重(详见表1),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站开发成绩将通过对每个小组设计的完整网页进行评分来衡量。评价的侧重点将集中在网页的丰富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上。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将进行PPT展示,并解释设计网页的主要功能和结构。
五、结束语
“网站开发”课程强调应用和实践性,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较高。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积极探索网站开发的相关内容和技能。特别是通过网站开发实践,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整个课程内容,掌握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增添了一项实用技能。
作者单位:冯丽 皮赛奇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锦晶.基于CDIO-OBE的《HTML5+CSS3网页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14-115.
[2]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6):80-83.
[3]罗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物联网专业为例[A].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人文与科技》(第二辑)[C].: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8.
[4]吴帅,徐晓晖,谭国律,胡敏.《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8):61-63.
基金项目: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自然基金(No.2023rwjszx06)。
冯丽(1993-),女,汉族,贵州福泉,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专职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皮赛奇(1993-),女,汉族,湖北咸宁,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