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宏
“容错”,是秦穆公重用“败军之将”孟明视,是卫侯不因小节弃“干城之将”苟变,是楚庄王“绝缨”护将得人心。过错,乃人之常有,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容错可以,但要有尺度、有规则地包容一些过错,才能对人的成长发挥作用。
“容错”须有度。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要求自己做到完全不能有错误,但“容错率”过高,我们便会迷失了方向,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与期待,反而不利于个人成长。“容错”须有度,本质上是给“容错”界定了范围与区段。古语有“慈不掌兵”“慈父无孝子”之说,我们也见过很多骄纵叛逆、粗鲁无礼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很大可能源自他们幼年时期长辈在家庭教育管理上的过度溺爱与纵容。小孩犯错,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错一次两次可以容忍,若是一直犯错而一直被容忍,久而久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中就不会有边界,就不会有法度,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终将酿成不可容忍的大祸。由此可见,“容错”可以,关键要有度。
“容错”须有则。不是所有的错误在犯下后都可以被原谅,这就是人们经常强调的不能犯“原则性错误”,这也是国家制定法律的原因。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必须赔偿,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古时,秦穆公之所以重用“败军之将”孟明视,是因为他并无欺君、犯上、不忠等大错,而自身又有勇有谋、战功赫赫。我们思考一下,若是一切错误都可以被容忍,一向“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为何会责备冉有“无乃尔是过与”?孔子认为季氏将伐颛臾,而冉有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他的君主身上,这种做法违背了君臣之礼,是大错。若是一切错误都可以被容忍,那么伤害他人的人,就可以不用背负一点责任。天理不公,人心不正,国家就会大乱,百姓就会自相残杀,又何以得到如今安定太平的国家?
所以,“容错”是对人自身的宽容,同时也是对自身道德底线的界定。“容错”须有度有则,才能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吾辈青年应正确对待“犯错”与“容错”之间的关系,健康稳步发展。
【山东微山第一中学】
◆点评
作文緊扣材料,开篇点题。从“容错须有度”“容错须有则”两个角度展开论证,结构严密,分析问题透彻深刻,具有思辨性,可见作者功底深厚、思维缜密。
(指导老师:李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