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磊,郭大鹏,高 鑫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2)
在城市中,道路属于“骨架”与“脉络”,其除了具备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之外,还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岛市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品质提升,属于改善城市形象的关键工程,在美化青岛市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提升道路景观绿化品质的有效策略,意义重大。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在城市建设中起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道路绿化景观凭借外观和色彩,可为城市增添生机和活力,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1]。
在道路绿化的作用下,可作为指路标记,诱导驾驶员视线,提高道路的安全性,缓冲车辆之间的距离,缓解驾驶员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绿化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出大量氧气,提高空气质量;道路绿化植被可有效地减噪、降噪,减轻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市民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吸收太阳能,减少地表温度,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城市干燥问题;道路绿化植被是空气颗粒物的过滤体,可有效的滞尘,净化空气;树木庞大的树干和庞大的根系,可有效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1)科学规划原则。科学规划是提升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品质的基础。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道路绿化。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的特点、周边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提升方案,以便于通过科学规划为道路绿化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确保绿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美观性原则。美观性是道路绿化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充分考虑其观赏价值、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确保绿化效果,并注意道路绿化的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使道路景观更具吸引力。美观性的提升可以增强城市道路的美感,提升城市形象。
(3)生态性原则。生态性是道路绿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如吸尘、降噪、抗污染等,以改善城市环境,注重绿地的生态连接,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系统。
(4)人性化原则。在提升道路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如设置休闲设施、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道路绿化的使用价值。
(5)文化内涵原则。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展现城市特色,通过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传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信息,提高城市道路的辨识度,进而实现增强城市认同感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目的[2]。
(6)经济性原则。市政部门需要在保证绿化品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选择植物种类、设计方案等方面,充分考虑经济性,降低绿化成本。
青岛市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美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家《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规定,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必须大于80%,但截至2023 年时青岛市区覆盖率仅为73.69%,绿地总量不足的问题还比较普遍,这导致了城市景观效果不佳,同时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青岛市部分市政道路的绿化带中,植物品种较为单一,这使得绿化景观缺乏层次感和多样性,影响了城市道路的美观程度,再加上绿化植被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未及时修剪和清理枯萎植被,导致绿化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绿化空间地合理利用尤为重要。然而,在一些青岛市市政道路上,绿化空间利用不尽合理,如部分绿化带距离道路过远,导致绿化效果不佳,同时还浪费了土地资源。并且,市政道路的绿化与城市建设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绿化带的设计风格与周边建筑、景观不协调。
青岛市政部门在对道路景观绿化品质进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海绵绿化带建设理念,通过植草沟、生物滞留带、透水人行道铺装等,对市政道路绿化带进行优化,使之演变成海绵绿化带。首先,道路绿化带。立足于道路绿化带以及道路红线外绿地的实际状况,运用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方式。以生物滞留带为例,除了能够对道路机动车道基础雨水径流予以管控之外,还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存储,让道路结构更具完整性、合理性。对于基础设计而言,需要对道路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然后结合道路等级开展个性化设计。比如,在设计道路分车绿带的过程中,坡道纵坡需要大于基础横坡,展现出道路中心线周围基础径流的截留作用。其次,行道树绿带。通过此种设计,能够调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水流的基础储水,达到合理配置与使用水资源的目的。对人行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选用透水铺装设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同理,可选用透水沥青路面亦或是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确保人行道、车行道等透水铺装,与国家规定标准回见相符[3]。同时,行道树绿带设计主要将树池结构单排植被作为重点,再设置LID 树池,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对设施进水口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实现局部下凹,改善设施进水条件,搭配防冲刷设施。向内设计低坡及基础碎石缓冲带,实行复合栽种模式,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截留水资源,使得行道树周围的雨水径流更顺利进入行道树池内,实现蓄水、减少浪费。
在市场道路景观绿化中,要想融入青岛市的城市特色,首先应考虑植物的选择。根据青岛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本地特色植物品种,如雪松、黑松、黄山栾、朴树、银杏、合欢、紫薇等,这些植物不仅适宜本地生长,还能体现出青岛独特的城市风格。其次,设计风格也是关键,应充分考虑青岛市的城市风格和文化底蕴,例如可以采用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与青岛市的现代化城市形象相符。同时,也可以借鉴青岛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山海元素、德式建筑风格等,将其融入景观绿化设计中。景观构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通过设置以青岛市地标建筑为模型的雕塑,或者以青岛市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公共艺术装置,增强景观绿化的地域特色。另外,在设施配套上,可采用青岛传统建筑风格的休息亭、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增添城市绿地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夜间照明也能够展现青岛市城市特色,如设计具有海滨特色的灯光秀,或者以青岛市地标建筑为光源,打造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最后,通过举办各类绿色环保活动,提升青岛市道路景观绿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诸如举办绿色出行宣传周、植树节等活动,加强市民对城市绿化的关注和认同。通过以上措施,将青岛市的城市特色融入市场道路景观绿化中,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观程度,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
人属于景观的使用者。青岛市政部门在提升道路景观绿化品质时,应给予人的需求更多关注,融入以人为本理念。
4.3.1 人行道需求
对于人行道中的步行者而言,行道树绿带以及路侧绿带中的植物、群落等属于主要影响因素。立足于出行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涉及上班、上学、购物、散步等群体。其中,上班上学群体拥有目的地,通常会着急离开此地,需求为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对此可加强行道树的遮荫效果,栽植无过敏性的植物,确保上班上学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4]。购物与散步驱动由于不着急离开,甚至会驻足和休憩,需在满足安全舒适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审美需求更多地关注。所以,针对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应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对植物群落层次进行丰富,合理搭配乔灌草,创设良好观赏效果,让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需注意的是,因为步行速度偏慢,应在路侧绿带较宽位置,打造绿化细节,诸如设置花坛、花镜、造型树等,促进其观赏性的提高。
4.3.2 非机动车道需求
在非机动车辆行者中,主要涉及驾驶者和乘客两类,分别影响行道树绿带和机非带植物群落设计。对于非机动车车道中的车辆而言,通常为自行车、电动车、小型三轮车等,出行目的以外出游玩、上班、上学等为主,速度偏快,有目的地。驾驶者的需求为安全舒适的通行,乘客也是如此,但由于其不用专注驾驶,所以有审美方面的需求,会更加关注林带,而非机动车速度比步行更快,能够顺利观赏到的细节偏少,集中在色彩、整体轮廓等。所以,具体设计过程中,需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上,考虑行道树遮荫效果,机非带植物则关注季节变化,选择四季花木,尽量使用彩叶、观花、观果的植物,并同样重视群落层次的丰富,乔灌草合理搭配等,组团设计植物,让群体绿化设计效果能够更加的突出,创设良好行车通行环境。
4.3.3 机动车道需求
机动车辆行者涉及驾驶者和乘客,分别影响机非带和中央分隔带的植物和群落设计。行驶在机动车道的车辆主要为大巴、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出行目的有上学、上班、接送人、旅游等,速度快。且目的性强。就机动车驾驶者而言,主要需求为理想的交通安全条件,对植物群落景观的关注较少,所以在具体配置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怎样利用植物和群落的合理配置、选择等,避免出现夜晚眩光的情况,缓解视觉疲劳。在机动车乘客方面,受行驶速度偏快的影响,更加关注景观的“势”并非“形”,所以设计时应重视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选择。另外,还应关注中央分隔带道路绿化,需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根据微地形进行打造,让景观绿化整体形态、色彩设计表现出具有节奏韵律特点的变化,促进景观整体观赏性的提高与降低视觉疲倦[5]。
景观小品泛指园林景观中十分常见的小型构筑物,其还被称之为园林建筑小品。在时代发展与技术创新等的推动下,大部分基础服务设施逐渐被设计为拥有艺术性、实用性特点的景观服务设施,并对传统景观小品进行了融合[6]。现阶段,景观小品正在朝着艺术交互、低碳环保以及科技智慧等方向进行发展。对此,青岛市政部门在提升道路景观绿化品质时,需采取以下方式:首先,加强道路景观小品和环境之间的融合。道路景观小品属于涉及功能性、装饰性等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布局和设计需要和附近环境之间实现良好结合。对于附近环境而言,涉及建筑、绿化、城市历史文化等,需确保形式、风格、色彩等,与道路景观维持一致。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历史、生活等,景观小品设计风格需包含科技时尚、生态简约等属性。其次,重视道路景观小品文化性表达。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能够体现在道路空间的景观小品中,因此青岛市政部门要想建立涉及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需在道路景观小品设计中融入文脉元素。最后,创新设计景观小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岛市政部门需重视对数字化景观的创作,凭借智慧科技手段为景观小品赋能。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光之树”是一个智能LED 灯光景观小品,它通过集成在树上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根据天气、时间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灯光的颜色、亮度和动态效果,为城市街道增添了一份科幻感和艺术感;纽约市的“The Cloud”是一个智能互动公共艺术装置,由数千个LED 灯组成,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和人群活动,实时展示动态的灯光效果,成了一个吸引人们互动和参与的公共空间。基于此,青岛市政部门需借鉴此类做法,让数字化科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其中的景观绿化与城市整体形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提升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品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土质、气候等,选择适宜的植物,持续性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与景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