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声乐课程为例

2024-05-16 04:13
教育观察 2024年6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中职

李 燕

(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灵山,535419)

随着社会发展和幼儿教育需求的变革,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需要创新教学体系,满足社会需求。基于幼儿保育专业特点,中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理念能推动传统课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本研究以声乐课程为例,探究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特点与目标

(一)教学特点

第一,注重实践性教学。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通过亲身参与积累实践经验。第二,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导向。学生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声乐教学等课程,提升从事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知识,促进幼儿保育工作的开展。[1]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这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师幼互动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具备胜任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第一,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幼儿保育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卫生保健、幼儿保育技能等。第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以满足学生从事幼儿保育工作需要。第三,关注幼儿安全与健康。学生要掌握与幼儿安全和健康相关的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开展基本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意识,在了解幼儿保育工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升职业素养,能高效开展幼儿保育工作。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价值

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在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中实操,提高从事幼儿保育服务工作的能力。第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幼儿保育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以为幼儿提供全面性的教育。第三,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与伦理的认知。[2]学生工作中会面临一定的道德伦理挑战,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第四,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将理论知识融入幼儿保育教育场景,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声乐演唱技巧

中职院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应用。声乐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音准把握技巧、音域扩展方法、呼吸控制等。同时,学生在学习课堂教育后能正确理解歌词内容、情感态度与音乐感染力等,提高声乐演唱的表现力。此外,为增强课程实用性,中职院校需要关注声乐课程与保育专业的关联,提高学生掌握运用声乐技巧与幼儿互动的能力。

2.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在课程中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理念,教师需要关注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声乐技巧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有助于推动幼儿保育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师需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曲目的歌词、旋律、和谐等音乐元素,把握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在声乐演唱时进行不同层次的情感表达。其次,教师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音色调整、情感强度等表演技巧,准确地传递歌曲中凝聚的情感,并通过歌声表达演唱情感。[3]例如,在开展“声乐艺术欣赏”主题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歌曲进行情感解读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歌唱祖国》《龙的传人》等音乐作品,构建丰富的情感体系,增加声乐演唱的深度。最后,学生通过运用声乐与听众建立情感共鸣的桥梁,提高声乐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

1.涵盖幼儿保育专业知识

在中职院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与幼儿保育专业相关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学生了解声乐技能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声乐课程中包含幼儿歌曲演唱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幼儿保育工作能力。在“声乐即兴演唱”“声乐合唱训练”“声乐演唱比赛准备”等主题教学中,声乐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种太阳》等幼儿歌曲,掌握幼儿歌曲演唱的技巧,提高学生进行幼儿声乐教学的综合能力,以在工作中能够促使幼儿在歌曲演唱与舞蹈律动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声乐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声乐教学和声乐活动组织的能力。同时,在声乐课程中融入儿童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幼儿心理学等知识后,可以结合声乐知识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的声乐教学计划,通过声乐技巧给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

2.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知识

声乐课程应与幼儿身心健康相关,促使学生关注幼儿身心健康需求,以便能够为幼儿提供具有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服务。首先,强调歌唱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声乐课程,能掌握声乐基础知识,了解歌唱活动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例如,探讨音乐和幼儿语言发展之间的关联,学生能够运用声乐知识设计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在歌曲中掌握天气、心情、颜色等基础词汇。其次,声乐课程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开展幼儿保育工作,如学生通过声乐活动带动幼儿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最后,创意音乐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创意音乐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能促使学生运用音乐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锻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社交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育。

(三)教学资源

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体验。在声乐课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掌握声乐技能基础上提升音乐素养。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理念,教师应关注教学资源整合的价值,从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目标出发寻找课程资源,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精选涵盖音乐理论、声乐技巧、歌曲分析等教材资源,促使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声乐知识学习,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声乐教学资源。教师应关注专业音乐软件的应用价值,通过声音录制、音乐制谱等软件帮助学生理解声乐技巧。教师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实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其次,教师应整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等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促使学生在声乐教育领域中综合发展。最后,教师要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特色整合实践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保育、幼儿园文艺演出等活动,了解声乐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整理声乐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讲解声乐技能

在声乐课程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可以直观、生动地向学生讲解声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学习效果。以“声乐基础训练”教学活动为例,教学做一体化指导下的声乐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运用专业录音软件或视频制作软件,制作详细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声乐课程基本概念、声乐演唱要领、呼吸控制方式等,学生可以了解声乐的发声位置与演唱姿势,学习与掌握声乐技巧。第二,在教学条件支持下,应用3D声音技术给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声乐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声音魅力与呼吸节奏,提高听觉辨别与声音表达能力。技术支持下的声乐教学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与发声技巧。第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程教育之前进行预习思考。[4]在分析和整理课程内容、贯彻声乐知识、整合声乐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高声乐教学技能。第四,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学生在在线平台共享和交流,提升声乐技能。

2.通过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重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声乐知识。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声音模仿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音调与语速的声音片段,提高学生对不同音调和音色的感知能力,为声乐演唱奠定基础。声音模仿游戏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学生能在探究互动中感受课程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其次,开展旋律记忆游戏。教师播放简短的旋律片段,学生通过复述或还原歌曲旋律,可以加强对声乐旋律的记忆与理解。最后,设计情感演绎表演游戏。学生可以根据特定的情感演唱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情感表达。

3.立足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学内容融合,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学生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声乐课程教育时可以立足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第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合唱曲目,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排练、互相帮助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演唱,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第二,鼓励学生根据团队目标与个人特色进行角色分工,如不同的学生分别负责歌曲资源整理、编曲、作词演唱等,学生在协商的基础上推动创作。第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团队合作开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开展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工作。[5]教学做一体化强调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衔接,评价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针对声乐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4.创设保育情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在声乐课程中创设保育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从事幼儿保育工作所需的声乐技能。一方面,开展幼儿歌唱教学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提供《红山果》《两只老虎》《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幼儿歌曲,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幼儿的认知特点与个体学习差异进行歌唱教学。另一方面,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幼儿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创设音乐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深入幼儿保育工作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并考虑音乐素材、教学方案、游戏规则与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程评价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框架下,教师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开展课程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第一,鼓励学生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分享在声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第二,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掌握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6]第三,开展音乐理论考核,包括理论、乐理知识等,检验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第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应对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课程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在声乐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声乐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声乐技能进行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基于中职教育目标,教师应通过实际操作、跨学科融合、综合素养培养等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中职教育注入创新元素,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中职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提问的技巧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