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2024-05-16 04:13余新妹肖飞燕
教育观察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明幼儿园幼儿

王 翌,余新妹,肖飞燕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一、引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生态文明理念是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石。生态文明教育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的重要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生态文明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三五”教育规划要求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35”的战略主体,并融入教育全过程。[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强调,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行为。[3]目前,幼儿园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幼儿园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核心,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进幼儿农耕种植活动,建构园本特色课程。利津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将生态环保与自然、乡土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4-5]然而,幼儿园在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探讨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基本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开展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分析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陈议认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启蒙幼儿生态意识、生态技能、生态情感的方案,引导幼儿养成关心、保护、爱护、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念,进而成长为合格生态公民的教育活动。[3]李改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教育活动,旨在打造有益于社会、自然和生态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人培养的教育过程。[6]综上,本研究将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界定为:基于自然教育理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教师利用自然中的丰富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态认知、激发幼儿的生态情感、培育幼儿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教育过程。

三、价值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对幼儿知、情、意、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丰富幼儿的生态认知。生态文明教育以教育活动为载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户外探索、园地种植等方式开展活动,这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态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四季轮回知识,以及自然灾害和资源缺失现象等。例如,幼儿园在开展种植活动时,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松土、播种、灌溉、收获的全过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对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的理解及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二,激发幼儿的生态情感。卢梭认为,教育应当顺应自然,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7]幼儿在大自然中能释放天性,激发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以大自然为教育场所,幼儿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然、了解自然,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的生态情感。

第三,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对社会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岳伟等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教育致力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使命。[8]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幼儿在主题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可以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从而形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意识。

第四,养成幼儿的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行为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以生态文明情感为依托,长期形成的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体行动,例如,教师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将废弃塑料瓶改装,创设班级自然区角等活动,使幼儿在幼儿园生态文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四、存在问题

(一)教师生态文明素养薄弱

幼儿园教师是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授者,是幼儿生态文明情感的培育者,是幼儿生态文明意识的启蒙者,是幼儿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者。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影响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伸,同时间接影响幼儿的生态意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行为。本研究通过对桂林市三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幼儿园教师生态文明素养薄弱。首先,幼儿园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范围认知有限。例如,部分幼儿园教师将生态文明教育理解为在户外探索大自然、开展种植活动等,不知道如何将生态教育融合在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游戏教育中。其次,幼儿园教师缺乏挖掘生态资源的能力。幼儿园教师设计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主题单一,主要是种植植物、养护动物、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主题,缺乏创新性。最后,幼儿园教师的道德素养薄弱。幼儿园教师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注意言行举止,但在生活中出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使用白色塑料袋、浪费水资源等不文明行为,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单一

生态文明教育方式是影响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6]丰富多样、充满趣味的教育方式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集体活动,二是小组活动,三是个体活动。集体教育活动主要面向中大班幼儿,幼儿园教师在特定时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如地球生态日、植树节、节约用水日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以说教和演示为主,幼儿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感知自然,无法深入领悟生态文明教育的真谛。小组活动主要面向中班和小班幼儿,幼儿园教师每周分批次带领不同小组的幼儿到户外种植区进行种植活动,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有限,因而幼儿无法全面探究自然。幼儿园教师在班级自然区角向幼儿讲解的植物生长知识较为深奥,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家园社协同共育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与幼儿园教师访谈发现,家长对幼儿园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理解较浅,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种植植物、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同,这不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协同共育活动。此外,幼儿园教师较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幼儿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

五、对策

(一)打造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生态文明素养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9]幼儿园教师是实施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是衡量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培育高质量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组织幼儿园教师参加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活动、专题培训、督导等活动,以提升幼儿园教师生态文明知识素养。第二,幼儿园应组织幼儿园教师通过专题活动、优秀绘本导读、多媒体演示、家园合作等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育人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幼儿园教师能力素养。第三,幼儿园教师要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自觉践行可持续消费、低碳出行、节水、节电的绿色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10]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要做绿色理念的践行者,做幼儿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者和引路人。

幼儿园教师要时刻关注生态文明教育前沿资讯,不断完善自身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将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融会贯通,做到教育育人、环境育人、自然育人。

(二)创设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丰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途径

福禄贝尔首次提出“幼儿园”一词,意为“儿童的花园”,在这个花园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成长。[11]幼儿园应打造和谐、自然、具有生命力的和充满挑战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丰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第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如幼儿园建筑在色彩、造型、搭配方面应体现自然的生态,游乐设施以原木材料为主。第二,幼儿园教师应使用贴合生态环境的材料,以支持幼儿的游戏互动。如将应季的瓜果蔬菜用于幼儿的角色游戏“小小厨房”中,将泥土、花朵、树枝等用于建构游戏“打造我的王国”中。幼儿园教师利用幼儿园中可用作游戏材料的自然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游戏活动,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12]第三,幼儿园的内外环境共同构成幼儿生态文明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教师应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探究活动,开创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自然环境是实施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活教材”,幼儿在感知、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对话,形成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幼儿园应在完善现有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创设生态文明教育的环境,通过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结合,丰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三)家园社协同,营造生态文明共育氛围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家长、社区等。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第一,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强调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生态文明教育对幼儿生态认识、生态情感、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在教育意识、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方面应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第二,幼儿园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参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表现,定期组织家长活动日、家庭合作日、家园共育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生态环境,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形成家园教育合力。第三,幼儿园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比如教师可以在中元节组织幼儿到社区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活动、进社区宣传节能环保常识、与社区居民分享绿色环保理念。

幼儿园是家庭、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中开展家、园、社三位一体的联合行动,有助于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

六、结语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态认知、激发幼儿的生态情感、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针对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师生态文明素养薄弱、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单一、家园社协同共育缺失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丰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路径。

猜你喜欢
文明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请文明演绎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漫说文明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对不文明说“不”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