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甜,张正光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对于振奋全党精神,凝聚全党力量,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所提出的重大论断,要将“三个务必”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理解其深刻内涵,使之成为思想认识的自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P1)无论在任何时期,党的各项工作始终是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来展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奋起抗争,打倒列强、除军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勇猛向前。关于为人民谋幸福,毛泽东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3](P1004)“为人民利益工作”这句话并不是空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就大量投身于工人当中,成立各种工会组织,深入了解工人需求,为工人争取自身利益而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就加紧推动对财政经济状况的恢复工作,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首先解决中国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分别在城市和农村进行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的道路,提升了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讲道:“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2](P538)这次主题大会激励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无论走多远,无论身处何位,都一定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多变,国内各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此起彼伏,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等。在如此繁杂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应该守住底线。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提供精神支撑。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作风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摆在首位的突出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党员干部自身作风问题就十分重视。从1942年开始,随着一场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方针的整风运动的开启,全党上下正式开展了由学风、党风到文风的彻底整顿。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3](P796)这次整风运动,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次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运动[4],目的是让党员干部联系自身的思想、工作等情况,作出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P212)“两个务必”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了对共产党员的行为约束力,规范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从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是我党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队伍纪律的严明性,在行动上整齐划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思想上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强化自我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才能使得中国共产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作风引领。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当中,谦虚谨慎是从对党员干部思想方面的约束,艰苦奋斗是对党员干部行动方面的鼓励,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肯干肯吃苦,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2019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曾提到过“赶考”一词。“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永恒不变的课题,从毛泽东提出的“进京赶考”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在这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每个党员干部更应该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每个时代青年更应该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6](P71)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战胜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革命的胜利需要持续不断的斗争,既需要勇于斗争的勇气,又需要善于斗争的手段,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为了救国救民于水火,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先后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以武装的革命打败了武装的反革命,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充分发扬斗争精神,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的风险挑战。 改革开放时期,党为使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现如今,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奋战在一线,抗洪救灾,抗击疫情,时刻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斗争精神,正是由于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6](P83)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必须紧跟党的步伐,奋力前进,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顽强拼搏。在工作中要努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奋力迸发。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奋力向前的精神支撑,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个务必”思想理论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对过去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是对党的百年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有效应对新时代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的需要和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1949年3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期,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以一个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5](P211)正是为了避免在战场上打胜仗,进城后吃败仗的危险,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这一思想为党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
“两个务必”的提出与毛泽东同志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分不开。1944年初,毛泽东同志从郭沫若所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认识到李自成的骄傲自大、生活腐化体现了“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骄傲腐败导致灭亡的这一经验教训。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总结了我党历史上四次曾经因为骄傲而导致失败的事例,警醒全党同志要引以为戒,不要因为骄傲自满而犯一些无法弥补的错误。再后来到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的延安窑洞谈话中,黄炎培根据历代王朝的兴衰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历代王朝往往刚成立之时有不尽的繁华兴盛,但随着后来惰性发作,内部问题越来越多,免不了衰败落魄的结局。为了应对这一历史现象,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民主的出路。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牢记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继承了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务必”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新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两个务必”思想。“三个务必”更是对“两个务必”的升华。一是升华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涵,在继续发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基础上新增添了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和斗争精神的表述,更加体现了党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二是强化了“两个务必”的实践,“两个务必”的提出背景是在党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为避免干部的骄傲自大心理而做出的警示,而“三个务必”是在新时代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背景下发出的号召。三是提升了“两个务必”的时代价值,从“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到74年后的今天,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改变,但这一思想蕴涵的时代价值却更加的深化,“三个务必”极大地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伟大的斗争精神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使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有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胜利的辉煌成就,也有遭遇重大困难挫折的失败教训。“三个务必”正是在这种不断总结过往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源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责任感。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对于已经觉醒的国民来说责无旁贷。他们从俄国十月革命中寻得马克思主义,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力图以真理来挽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此时的他们是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是以拯救国民为己任。接着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中国人民从极端贫困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其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源于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工作作风。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28年的战争历史表明,我国有着一支毅力无比坚定、战斗力无比强大的人民军队,这支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始终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几次重大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错误,如“左”倾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这些错误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及时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秉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社会现实为主的理念,继续向正确的道路前进。最后,“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传承。“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7]斗争精神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代青年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时刻鞭策自己,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三个务必”中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因为骄傲自满而亡国的民族数不胜数,所谓“满招损,谦受益”。骄傲会麻痹人的心灵,使人目光短浅,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因此务必要谦虚谨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务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绝不是蛮干,我们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斗争,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实实际状况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务必”是在对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中所得出的重要思想成果。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走好“赶考路”,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新时代有“新的赶考路”,要走好“新的赶考路”,不仅要传承好“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更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进京赶考”到“新的赶考之路”,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为使人民满意努力书写这份“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赶考之路”,多次提到“赶考”。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参观时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8](P24)“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讲:“我们缅怀这段历史, 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 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8](P259)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面对新环境、新风险、新挑战,我们更应该保持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来鞭策自己,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务必”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新的赶考之路”。
“三个务必”不仅蕴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艰辛历程,更是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的精辟总结,具有深刻历史性,其中包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9]。现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某些党员干部精神上有所懈怠,某些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上有所不足,某些干部脱离群众,办事做事不以群众为中心,甚至有些官员存在消极腐败的危险,思想上的倒退有时往往比行动上的松懈更加危险。“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党对面临当下环境所做出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应对。首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不能利欲熏心而违背党的根本宗旨,不能为蝇头小利而丧失党的原则性。党的初心使命就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就如大海里的一座灯塔,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其次,“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行动上的动力,揭示了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党要领导人民不断夺取新的胜利,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航船顺利前行,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达到成熟,而且需要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达到成熟”[10]。最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前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更要加强自己应对各种艰难挑战的本领,全面提高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手段,始终以斗争的姿态来应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考验。“三个务必”的生成贯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11]。
要将“三个务必”应用到实践中去,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中都能坚定信心、奋勇前进。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6](P509)第一,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要深刻了解党的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不了解党的历史就无法洞察社会的变革,无法正确应对当下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党史的学习中更要做到不断反思,反思当下的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第二,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学习,强化对原著的阅读,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方式方法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做到熟练运用。第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国家的治理工作十分复杂,尤其近年来国内的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应对风险的能力、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全体党员干部应该结合各自岗位所需,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同时也要加强实践,以实践来检验自身知识是否过硬,不断根据实际来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不要因循守旧,避免盲从,要不断地学习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创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
不论是在思想理论的学习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都要做到及时反思、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否起到一定的正向积极作用,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将“三个务必”重要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上来,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事业上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了应对创业中的艰难困苦,要推动“三个务必”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新时代“四个伟大”的建设上来。
第一,将“三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相结合。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境况,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国内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如此严峻的政治局势,斗争在所难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特色。要将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发扬到我党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斗争中苦干实干。第二,将“三个务必”重要思想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深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党内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也一再被强调。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越来越深入,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干劲,越来越有竞争力,“三个务必”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第三,将“三个务必”重要思想与建设新的伟大事业相结合。新的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更加离不开“三个务必”的指引。要发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第四,将“三个务必”重要思想与实现伟大梦想相结合。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三个务必”重要思想,在创业中力争苦干实干。
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三个务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彰显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当国家和社会所需要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不畏艰难勇敢向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坚定的历史使命感,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个人的忠诚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上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P63)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切的出发点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作风品质。中国共产党具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随后又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责任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使命。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在风险考验中彰显自己的忠诚与担当精神,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迎接风险挑战的意志品质。新时代,我们青年学生要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理论与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认真分析社会现实,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脚踏实地,怀抱梦想,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绽放。
“三个务必”对于广大青年干部来说是一种引领航向的指向标,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是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的体现。“三个务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