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4-05-15 22:53刘敏谢亚亚王涛
健康之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

刘敏 谢亚亚 王涛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比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病情改善效果、肢体活动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上肢、下肢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满意度;肢体活动;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脑血管病变为常见病,老年群体发病率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2]。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因持续性缺氧、缺血可发展成坏死情况,对脑部神经功能产生较大的损伤,从而造成语言、运动、躯体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3~4]。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比组:女19例,男24例;病程1~8个月,平均年龄(3.19±0.63)个月;年龄59~83岁,平均(68.35±1.24)岁;病灶位置:枕叶处3例,额叶处11例,顶叶处29例。研究组:女18例,男25例;病程1~8个月,平均(3.17±0.59)个月;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47±1.33)岁;病灶位置:枕叶处3例,额叶处12例,顶叶处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患者无意识障碍,且病情平稳;临床一般资料齐全;研究配合程度高;伴有不同的功能性障碍症状;初次发病。

排除标准:认知、精神方面有严重障碍;肺肾肝心等组织病变严重;伴原发性免疫疾病;恶性心律失常、休克;伴出血倾向或者凝血机制异常;发病前有肢体功能障碍;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确定患者病情平稳时,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与其家人说明饮食禁忌,并予以督促,确保饮食合理。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告诉患者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并监督患者完成康复训练方案。关注患者呼吸道、口腔情况,及时予以患者排痰护理,口腔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可以规避呼吸阻滞并发症;此外,定期查看机械通气使用情况,保障呼吸道的通畅性;如果患者采取了导尿管留置情况,及时对膀胱进行冲洗,清洁消毒尿道口;对腹部进行及时按摩,可以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患者如有严重便秘情况,可根据医嘱对患者采取药物干预,助其顺畅排便。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

(1)情绪干预。鼓励患者倾诉负性心态产生的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情绪疏导护理,向患者介绍预后效果理想的案例,说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意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

(2)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训练,促进身体康复。主动训练有面部锻炼、步行锻炼。面部肌肉锻炼可以使患者面部肌群能力、表情肌能力改善;步行锻炼即在患者家人协助情况下展开步行锻炼,可先进行平地步行训练,而后向上下台阶训练过度,每次训练时间为10 min。被动训练指按摩肌肉,同时活动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30 min/次;另外,引导患者进行坐位、翻身、自主翻身锻炼,同时进行肢体移动锻炼,即保持坐位,自然下垂双下肢,伸展后背。

(3)体位护理。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按摩患侧肢体,降低压疮发生率;每天指导患者进行翘手指/脚趾、翻掌、转踝关节/腕关节等锻炼,2次/天,30 min/次,避免肌肉痉挛;还可进行关节抗阻锻炼,如抬脚、翘膝、屈髋等,每次40 min;保持站位体位时,进行床旁站立、床旁步行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及距离适当延长,直至患者具有独立步行能力,2~3次/d,每次40 min。

(4)生活能力干预。確定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鼓励患者独立吃饭、刷牙、洗脸、穿衣,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5)饮食康复护理。了解患者日常饮食喜好,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保障患者每天摄入的营养充足,同时指导患者避免进食过多刺激性、食物。

两组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严重。(2)比较两组病情改善效果:主要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量表评估,总分0~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肢体活动功能:采用FMA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评估量表评估患者上肢、下肢活动能力,总分分别为0~66分、0~3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76~89分为基本满意,0~7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病情改善效果比较

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比组(P<0.05)。见

表2。

2.3 两组肢体活动功能比较

干预后,兩组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梗死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护理,加之自护能力差,患者难以坚持良好的康复行为,不利于疾病康复[5]。

早期康复护理注重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改善,进一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增强其跌倒自我效能水平,降低跌倒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理念,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融入赋能理论,提高患者锻炼积极性,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6]。此外,依据患者身体情况采取不同程度康复训练,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不仅能够提升肌肉力量,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还可加快病灶周围脑组织重组代偿,改善平衡功能。整个护理过程中更加重视患者的主体地位,帮助患者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内在的潜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上肢、下肢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季淑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5):111-112.

[2]李英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5(3):233-234.

[3]张秀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与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3):70-72.

[4]谢巧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6):51-53.

[5]李慧娟.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探讨提升[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2):77-78.

[6]卢呈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7):1229-1231.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