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机理与路径

2024-05-15 02:38李砚忠刘月
关键词: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区块链

李砚忠 刘月

摘 要:乡村治理数字化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过程。近年来兴起的区块链技术由于具备去中心化、匿名性、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特性,改变了传统乡村治理的场域情境,能够较好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空间难题从而有效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基于TOE理论框架,结合当前乡村数字治理的新情境,构建包含技术、组织、环境、数据四要素在内的TOED理论分析框架,着力探讨区块链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优化路径。即:技术层面推动乡村治理协同效能最大化、组织层面助力乡村治理结构体系最优化、环境层面增进乡村治理共治情境最佳化、数据层面促使乡村治理数据流动最畅化。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TOED框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24)02-0049-12

DOI:10.16497/j.cnki.1672-335X.202402005

在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1]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内在动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2]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区块链被视为新一轮信息革命中的一项“颠覆性”技术正逐步运用到乡村治理领域。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针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3]近些年,区块链技术以其匿名性、可追溯和集体维护等特点正在对乡村治理数字化产生着深远影响。

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我国各地区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浙江省推进县域数字化,借助德清县“数字一张图”、象山县“村社E决策”、建德市“乡村钉”、临安区“乡村e治理”、龙游县“村情通”等实现乡村整体智治;[4]湖北省全面推进“数字湖北”,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5]贵州省通过“一云一网一平台”探索出大数据与乡村治理高度融合的贵州经验;[6]……这些地区的实践探索树立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新典范。然而,当前乡村治理数字化仍面临着数据壁垒、数字鸿沟、数智羸弱等“痛点”,严重阻碍着数字化转型成效。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对于推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研究结合当前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现实情境,探究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何以可能”,分析乡村治理数字化耦合区块链技术“何以可为”,以期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切实抓住区块链发展新契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一、文献回溯

(一)区块链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区块链(Blockchain或Block chain)是一种在密码学技术基础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和维护的数据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账本或数据库。区块链实质上是一条由哈希函数将多个区块联系在一起的链式结构。其中每一个区块都包含多条通过数字签名认证的交易数据,[7]依赖于底层密码技术实现核心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透明。

区块链最早是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撰写的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中提出来的,该文构建了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一套完整的货币发行、流通和支付结算网络。[8]2009年,他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不受任何央行和金融机构约束的比特币,自此拉开了区块链技术的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相关实践应用在国内外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首先,在数字货币阶段,区块链最早诞生于对金融诚信问题的解决。在经济调控方面,区块链改变了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即:在货币金融政策上,区块链以低成本方式解决了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在财政税收上,区块链在使交易活动更加透明和降低税收成本的同时,帮助消除政府内部的“数据孤岛”,使政策执行更加精准高效。其次,在智能合约阶段,区块链解决了跨境支付难题,将交易建立在智能合约基础上形成了“代码即法律”的新型交易规则,但如何保持代码本身的公平正义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最后,在人工智能阶段,借助于人工智能加速向身份认证、投票选举、医疗保险等方面拓展深化,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如国外爱沙尼亚政府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出生证、医疗卡、驾照等多部门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9]国内佛山禅城区利用区块链技术打破层级、部门、条块和平台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一站式服务”。[10]未来,区块链技术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理话语,在推进治理现代化上发挥应有作用。[11]

当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学术界对其认知尚不统一,相关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其本质、协议、内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总体来讲,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第一,从技术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与比特币、数字货币有关,[12]利用智能合约来编程操作。[13]第二,从数据视角出发,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数据库存储形式,是在密码学基础上构建的一系列链式数据结构,[14]本质是建立在共识基础上,[15]供利益相关者保持共享及不可删除记录的数据库。[16]第三,从协议视角来说,可将区块链看作一种互联网协议,能够在不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情况下自动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递,[17]实现交叉监督和数据实时透明,成为一种形成关系与达成共识的互联网协议。[10]第四,从内容上来讲,以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的独特记录方式区别于其他信息技术,[18]在不具备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使所有参与主体实现相互协作、共同记录以及维护。[19]第五,从应用上来看,区块链技术适用领域广泛。例如,在政治投票方面,区块链加密机制促进投票低成本并防篡改,从而出现“加密民主”;[20]在社会治理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使传统治理体系原先固定的主客體身份模糊,任何组织或个体在理论上都可成为“中心”,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公正性和普惠性;[21]在扶贫脱贫方面,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扶贫脱贫过程智能管控,实现精准应用。[22]

(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相关研究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3]在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应有之义。近些年,有关乡村治理数字化研究日益丰富。当前,学界主要从三个层面对乡村治理数字化展开研究。

第一,对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上,认为乡村治理数字化是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智能经济社会建设和数字化智能生活的一系列治理活动;[24]其内涵是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社会、政府、市场、个人的协作治理机制;[25]强调将大数据嵌入乡村,通过数据收集、预测管理乡村事务。[26]另一方面,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作用机理上,从治理方式来看具有超时空性、参与低成本性等特征;[27]从治理主体上来说变革了乡村主体关系、提升了治理主体协同性;[28]从治理过程上来讲,重塑了柔性治理结构、[29]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与自下而上的参与治理。[30]

第二,对我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地区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有学者认为,数字化工具拓展了乡村治理空间,摸索出以党群、微信群为例的乡村“微自治”模式;[31]从知识治理视角,探索出以数据驱动智慧治理、多主体参与的“智慧农村”治理模式;[32]打造了互联网时代下农村协同治理的“公开—监督”“互动—协商”“开放—共治”三种模式。[33]

第三,对未来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有学者提出,要营造数字环境、培养数字人才;[34]树立数据治理理念,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5]基于“理念—制度—技术”三维视角从人本化执政理念、规范化制度设计、数字化平台搭建方面优化乡村数字化治理路径;[36]未来要充分发挥好乡镇政府、村自治组织、乡村精英等各自的优势作用,构建基层政府主导下多元协同共治的“互联网+”治理格局;[37]从敏捷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多目标动态平衡、多主体灵活转化、多主体共同参与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38]

综上所述,国内乡村治理数字化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总体来说相关成果系统性不强。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和对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技术治理视角出发,对区块链技术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融合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所界定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乡村治理技术精细化、治理组织高效化、治理环境系统化和治理数据一体化。技术、组织、环境和数据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协同联动影响着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成效。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理论框架

(一)TOE理论框架的来源与应用

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框架最早是由Tornatzky和Fleischer在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基础上提出的,[39] 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多层次技术应用情境的综合性分析框架。[40]

该理论框架将组织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见图1)。其中,技术因素(Technology)包括技术本身的特性及与组织的适配性;组织因素(Organization)包括组织结构、规模、管理者支持等;环境因素(Environment)主要指组织应用技术时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这三要素间相互联动,共同促进组织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随着该理论框架的日益成熟,学者们以此为框架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其应用范围拓展至贫困治理、电子政务等数字治理领域,并展现出了不错的实用性。

(二)TOED理论分析框架

TOE理论框架将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因素都考虑在内,分析探讨组织对新技术应用的行为与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需要在乡域情境内、在各组织的协同下对数字技术进行应用,创新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技术、组织、环境是学者常用的分析视角。[41]因此,TOE理论框架可以用于分析乡村治理数字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但不能直接简单套用。在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各类数字平台的应用使得数据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理资源,其治理价值和作用也日益彰显。鉴于此,本研究结合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技术治理特性,借鉴相关区块链研究最新成果,[42]在原有的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分析框架构成上增加数据要素,构建涵盖“技术—组织—环境—数据”四要素的TOED理论分析框架(见图2),结合区块链的特性和优势分析区块链对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作用机理,即“为什么”;以及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优化路径,即“如何做”。

技术、组织、环境和数据是乡村治理数字化发挥效能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四者之间存在一种明确的逻辑关系,即乡村治理数字化需要适合的技术来不断推动,技术是治理有效持续的动力。技术既会影响到治理的资源配置,也会引导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同时还可以成为组织影响环境的手段;技术的发展需要借助一个匹配的组织结构体系来促进,组织是治理有序运作的载体。一方面,组织受到技术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适;另一方面,组织也是技术和环境日臻完善的先导。组织结构的调整需要在契合的环境下不断规范,环境是治理有为的保障。一切乡村治理活动都是在硬件和软件的相宜情境下才得以进行,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技术、组织与环境的协同联动亟须发挥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构建一体化的严密数据库是治理有力实施的基础,在海量数据库的强大支撑下实现技术、组织和环境的最大化效能。这四部分构成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动力、载体、保障和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区块链技术自身匿名性、“去中心化”、可追溯和集體维护等特征促使其能够在技术、组织、环境和数据这四方面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现区块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融合,促进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内在机理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实现“链上”与“链下”的有机融合,日益成为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工具,正逐步塑造着乡村数字治理的新情境。在推动治理技术变革、促进组织重塑、推进环境优化和加快数据完善方面展现着灵活性和优越性。主要体现为:在技术层面,区块链为乡村治理提供变革动力;在组织层面,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善治重塑;在环境层面,区块链推动从硬件和软件双重优化;在数据层面驱动开放与安全双向完善(见图3)。这四个层面相辅相成,同频共振,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高效发展。

(一)区块链赋能技术变革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为实现乡村现代化目标服务的,通过区块链帮助乡村治理各主体实现信息相联、相通、相融。作为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创新,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技术变革,体现在拓宽信息联通渠道和重塑社会信用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拓宽信息联通渠道,由“人人互联”到“万物智联”。区块链技术是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取得的渐进式突破,这一系列技术的组合赋予了区块链技术全新的治理价值,有效提升了数据信息间的传递、存储和应用。其一,从治理空间上来说,推动由分散化的物理空间向整体性的虚拟空间转变。传统的线下各基层部门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老百姓、企业等在办理各项事务时常常“跑断腿”。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依据密码学原理建立在P2P网络连接、信息透明、可同步复制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账本,其点对点数据传输的突破性优势使得数据信息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公众之间实现点对点互通,将“原子化”的乡村线下治理空间转移到“一网式”的线上虚拟治理空间,在治理全过程中完成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助力业务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43]其二,从治理方式上来讲,促进乡村治理由传统手工作业向机器自动化处理转变。传统的线下办理事务往往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手动进行各种审批和盖章,层层上报,各级备案留底,办事流程较为繁琐。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手动审批工作均可以通过区块链系统来进行,管理部门可通过公钥和私钥的密切配合自动完成相关电子档案的收集、传输和共享,各项数据之间互动流通,各部门在查阅相关信息时可以有效调取所需的相关数据,實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无纸化办理模式,在线上平台一键操作进行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实现“一站式审批”。其三,从治理过程上来看,促进由多层级向零距离转变。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下,村民表达治理需求要经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上级政府等进行“多层级”传达和审批,时间跨度较长且碍于乡村“熟人或半数人社会”有些想法难以真实表达。区块链技术不断嵌入乡村治理向乡村社会赋权增能,使得治理过程“零距离”,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需求的点对点匿名表达,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都可以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环节中,有效改善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不积极、不深入的“政治冷漠”现象,同时整合村民线上参与治理与监督的小微权力,实现“云参与”。

第二,重塑社会信用体系,由“中介担保”到“智能合约”。随着现代乡村社会的关系转型,乡村治理传统上依赖于血缘或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和中介机构担保的信用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区块链从技术治理的角度通过智能合约改变了传统上由政府、银行等作为中介机构进行担保的局面,重塑着社会信用体系。其一,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账本,能够有效保存双方的交易记录并将其作为证明信用资料的一部分,无需中介机构的信用认证。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不用奔走于各基层治理部门开具信用证明资料,可以凭借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作为自身信用证明,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其二,区块链以“时间戳”的形式确保交易记录信息不会被伪造和篡改,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每一个新区块在快要生成时都会被打上“时间戳”,依照生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连成区块链。这种设计使得更改记录的困难程度按时间指数倍增加。另外,单纯篡改某一个区块链节点内容会使得保存的下一个区块内容不匹配而出现错误,一旦有恶意篡改行为则可以很快被系统监测到。在乡村复杂的治理内容中,治理数据间互联互通,“时间戳”的设计为治理数据真实和可追溯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证明方法,这种链式结构可追溯到信息源头,在不同的周期进行记账和完成信息验证,被记录的数据主体可以通过数据链上的信息“自证清白”,减少了与其他治理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摩擦。

(二)区块链赋能组织重塑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治理结构创新,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新引擎。从组织变革的角度,区块链促进了基层治理组织结构优化和治理流程的再造。

第一,优化治理结构,由“层级化”到“扁平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基层治理结构是依据权力分工、职能范围和科层制而形成的一种上下节制的层级式组织,[44]集权性特征显著,按照自上而下的权力模式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当前,虽然政府内部的组织仍以科层制为主,但实际运行中已经出现了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开放、自治和分布式特性打破了组织原有的封闭、集权和控制权威,强化了村民自治理念,为基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供了价值引导。在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下,基层政府部门“强控制”、乡村社会对政府部门“强依附”特征明显。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参与的分布式存储账簿系统,网络中每一个主体都可以通过P2P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存储和读取,其应用使得基层政府治理日趋透明化和平等化,乡村治理结构呈现“弱控制、弱依附”特征,扁平化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日益形成。其次,区块链技术使得数据库间互联互动,每个数据节点都被赋予了价值,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使得横向的业务流程日趋走向“一站式服务”,为基层组织结构的扁平优化提供了操作基础。政府结构问题中的“条块分割”是显著表征,现有政务信息中“条数据”自上而下垂直分布呈现链式特征,“块数据”则是各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工作留痕,由于不愿分享从而形成了“数据孤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后,每个节点都有完整账本,各数据节点可以自由链接,打破了传统政务信息多服务器存储与分离的状态和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的方式。当出现数据重复或错误时,可通过数据补偿机制重新计算,在统一的分布式平台上流动,激活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实现数据共享。最后,随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简政放权持续走向纵深,村民日益享受到便捷化、互动化的数字治理优势,与基层政府间的信任度和需求感提升,倒逼基层部门不断进行组织变革,探索更加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模式,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效率和效能,为基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供了内在动力。传统的基层政府科层制治理结构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区块链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心节点,上下级直到基层末端参与者都可以平等协商,进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治理,提升治理效率。未来,随着公众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传统的单向度、层级式、行政化组织模式势必将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扁平化、交互式的新型组织结构网络。

第二,再造治理流程,由“以部门为中心”到“以村民为中心”。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45]伴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治理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变革。过去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由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时代逐渐消失,供给主体朝向由政府、社会公众、企业和村民共同提供转变。另一方面,区块链开放性特征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乡村治理中的各办理事项由过去线下逐项办理日益转变为线上进行的统一集中办理,借助区块链传感器、条形码等多样的数字化工具,数字化文件可被永久记录、存储、传输和即时分析,各类数据可实现跨部门同步共享,既简化了办事流程,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如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建立“数字乡村一张图”对乡村治理内容、过程、主体进行数字赋能,实行整体感知、智控和连通的三维运行机制,致力于实现“一图通办”。[46]基层部门和村民实现线上互动式治理,促进村民在基层治理中“想参与、敢参与、能参与”。

(三)区块链赋能环境优化

区块链凭借其去信任、“去中心化”、开放性和可追溯等诸多优势在乡村治理创新中备受青睐,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强大“助推器”。区块链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环境的变革优化,主要包括在硬件上改善服务供给方式和软件上推动制度融合供给。

第一,改善技术硬件的服务供给,由“面对面”向“背靠背”转变。过去,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社会治理体系中,治理往往依赖于政府的组织和调节。其供给服务主要采用“面对面”方式,由基层部门掌握治理的主动权,村民需要奔走于分散的各线下基层部门来满足治理需求。当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成为乡村治理的基础要素,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其供给方式向“背靠背”转变,通过各治理模块的数据信息直接辦理服务事项。村民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个性化服务,通过“虚拟在场”有效介入乡村治理活动,自由表达观点和查询所需信息,解决了原先村民参与渠道不畅的问题。

第二,推动制度软件的融合供给,由“分散化”向“系统化”转变。虽然区块链技术具有优化组织结构、重塑组织流程和提高治理效率等优势,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应用的发展阶段,技术本身仍待完善,同时,受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配套制度供给的指导。首先,在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系统的初级使用阶段,区块链技术仍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在共识机制方面没有很好地解决容错点比例和收敛速度等问题,在网络安全方面交易信息的隐私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等。区块链在使用上的问题催生相应政策体系的完善,对区块链在乡村领域的发展需作出总体筹划。其次,在区块链融入乡村治理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区块链匿名性、去信任、分布式存储等特点日益展现出治理的优越性,在技术操作的规范性问题上,乡村范围内专业的技术人才较为缺失,要求建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进机制促进区块链和乡村治理的融合发展。最后,在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系统的深度融合阶段,从本质上讲,区块链背后的设计思路完备,但在与乡村治理融合上仍存在着“水土不服”现象,在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监管等问题上仍存在漏洞。在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进程中,后期这些问题的出现将倒逼相关法律及政策的出台来完善制度环境,健全预防机制。

(四)区块链赋能数据完善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新兴生产要素,与不同场景深度融合,使得乡域范围内承载的数据规模愈发庞大。传统互联网下“数据孤岛”和碎片化分割使得乡村海量数据的治理价值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难以发挥整体性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效激发了数据的整体性潜能,加速了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保护的深刻变革。

第一,促进数据开放,由“封闭化”到“开放化”。一方面,我国不少乡村地区开通了线上数据开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使得乡村治理数据间互联互通,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在各部门间进行共享,释放数据价值,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例如,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数据库可以获得乡村人口、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服务,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点对点传输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智能终端数据汇入网络,不断拓展区块链系统与乡村物理世界的联系,推动数据要素与多样化的乡村治理应用场景融合,提高了数据开放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保障数据安全,由“信息留痕”到“理性试错”。在乡村治理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数据作为关键治理资源,在促进科学决策和服务有效供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数据的安全尤为重要,要保障数据不会受到各种形式的干扰和破坏,区块链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数据安全体系。首先,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征使得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某个数据被破坏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其次,区块链技术点对点传输,保障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每条数据信息都会自动留痕,为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了可追溯的路径信息。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计算出欺诈行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预期收益,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可以作出理性衡量,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数据“造假”和数据“欺诈”,保障数据安全。

四、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优化路径

乡村治理工作不是单纯“一人之力”或“一己之功”,需要区块链赋能治理主体由“中心化”向“去中心”转变,驱动多主体作好自身角色定位实现赋能善治,这表现为在加强区块链技术规范性和专业性、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和治理协同、推动硬件技术和软件制度环境匹配以及提升数据开放和安全四重维度共同发力(见图4)。

(一)技术维度:推动乡村治理协同效能最大化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崭新思路。提高区块链技术为乡村治理赋能的优势,需要发挥区块链技术和乡村治理的最大协同效能,从系统性上加强技术使用规范,从专业性上拓宽人才队伍。

第一,完善乡村治理区块链技术使用规范。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社会各界对其的认知和应用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加强对区块链认识和使用的正确引导。一是树立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正确认知。区块链技术在政府治理、贫困治理创新等领域展现了较强的适用性,但技术并非万能的,需要与正确的理念相匹配。既要明确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又要充分考量区块链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提高赋能的适配性。二是规范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具有高可信性、严安全性和强公开性等显著优势,[47]借助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应结合乡村实际发展需求,推动技术和乡村治理传统、治理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精准、有效赋能。

第二,拓宽乡村治理区块链人才培养路径。区块链作为一项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储备区块链相关技术人才是必行之路。获得区块链相关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内部培养现有人员。在乡域范围内和基层部门内部选拔一些返乡大学生及有相关治理经验或技术学习经验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养数字意识、提高数字素养,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二是从外部引进技术人才。区块链作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革新,是一种工具同时更是一种技术知识,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解说和指导应用。对于一些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治理或服务内容,可以借助市场力量或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队伍去完成。

(二)组织维度:助力乡村治理结构体系最优化

区块链技术想要有效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必须在战略层面进行宏观规划,从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上解决好组织匹配问题,完善相应的区块链配套设计。

第一,构建立体化联合共治的治理结构。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征使得乡村治理主体间多方利益紧密共生。推动乡村治理不同主体间有效互动,由“政府唱独角戏”向“多主体大合唱”转变是必然趋势。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建引领“一面旗”。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全程。二是政府始终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要重新定位,实现由“掌舵人”向“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自上而下主动促成各主体间达成共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完成“线上”与“线下”的连接。三是市场是重要“补充剂”,要充分推动政府与企业互动。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过程中,探索政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学习企业先进理念和控制成本的思想,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区块链技术的运行效率。四是村级组织和村民是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参与者”。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直接载体。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直接受益人。提升村委会自治能力,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自身数字素养和数字使用能力,鼓励其自觉、自愿地参与治理活动。

第二,打造双向化协同合作的治理过程。区块链技术匿名性、去中心等优势不断去除乡村治理原有的“表面化”和“行政化”倾向,推动乡村日益实现基层治理“供给侧”和村民“需求侧”融合发展。在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实现基层部门和村民的双向数字化协同治理。一是优化基层部门对村民的“向下”治理服务。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将基层部分治理权下放村民,秉持“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中间扁平化”的思路,不断简化行政流程,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服务下延到每个行政村,确保村民足不出户,实现需求“屏对屏”零距离办理。二是鼓励村民群体对治理的“向上”参与和监督。选拔乡域范围内较有威望和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手中握有的真实权力,提高参与积极性,推动线下参与。同时,借助线上的乡村治理平台鼓励村民进行治理监督,实现线上“云参与”。

(三)环境维度:增进乡村治理共治情境最佳化

区块链技术所特有的“去中心化”、价值共享等特征使得在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中主体间关系由“弱关系”走向“强连接”,需要从硬件上构建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上提升融合效果“双向发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造最佳共治情境。

第一,建立协调有序的“适配性”技术硬件环境。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虽然在不断拓宽,但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鄉村地区网络覆盖率、稳定性和使用速度。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需要海量、优质的数据供给作为支撑。从现实来看,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难以支撑有效的数字治理,迫切需要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构建匹配完善的数字基础环境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二是打造全面的区块链信息系统。在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上,完善相关应用体系,构建协商协作平台,促进治理过程透明化、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等。三是降低村民上网门槛,保障村民“用得起”网络。通过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精准降费”,保障村民日常使用网络的基本需求。

第二,健全统筹有效的“共融性”制度软件环境。一是对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总体路径作好顶层设计。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不是区块链等技术工具在治理过程中的简单嵌入,而是实现区块链技术和乡村治理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对此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乡村治理有效融合。二是做好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制度激励工作。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赋能我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在理论和实践层已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比如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鼓励技术推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乡村治理领域的赋能。三是完善区块链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区块链技术对制度环境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过程中面临应用不规范、标准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制度环境。

(四)数据维度:促使乡村治理数据流动最畅化

区块链技术在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治理资源,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实现乡村公共事务的精准化治理、智能化应对和科学化决策。[48]对此,需要强化“数智”意识,促进乡村治理由“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加强数据安全共治。

第一,推进数据开放共享。针对当前乡村治理数据开放共享困难,“数据孤岛”“数字鸿沟”现象普遍,需要有序推动数据间的开放共享,以此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管理乡村治理数据完整的交换共享过程,利用区块链流程引擎,使用智能合约永久记录传递流程和审批记录,建立一个从智能目录到数据共享可信、可追溯的数据链。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区块链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和信息资源标识管理机制,梳理和编制各部门的数据及共享目录,明确数据在部门间的交换范围,克服“数据冲突”等问题,实现对乡村治理数据的常效可视化操作。

第二,加强数据安全共治。伴随着乡村治理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一套从数据收集、保存、分析、使用等全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护,确保数据安全势在必行。一是建立乡村治理元数据库。构建一个拥有乡村海量数据的乡村治理数据库是进行乡村高效数字化治理的前提。在互联网无时空限制和区块链较为安全的数据库存储优势下,借助卫星定位系统、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精确测绘乡村地形及各类治理数据,安全、有效地收集乡村完整的治理数据信息并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进行储存保管,为乡村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善区块链多种加密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下的数据是经过加密处理的,采用哈希函数来保障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公钥和私钥来共同保障数据安全。未来,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更高,需要建立更高层级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五、结论与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治理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何以可能”,构建了包含技术、组织、环境和数据在内的TOED综合分析框架,并深入剖析区块链技术与技术变革、组织重塑、环境优化、数据完善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此,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需要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协同效能最大化、助力结构体系最优化、增进共治情境最佳化和促使数据流动最畅化。

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乡村现有的治理技术、组织架构、内外环境、数据利用等都产生了不可比拟的影响。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其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式,本文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机理和优化路径,但并未考虑区块链技术对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赋能也存在着限度和挑战,包括技术赋能领域的限度、价值伦理的限度和缺失情感治理的挑战等。当然,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持续深入的过程,既需要破除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和理念的僵化,也需要接受新技术应用的风险。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区块链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基层部门的治理权威,冲击科层制的政府部门管理。因此,未来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赋能亦是一个不断探索、持续深化的过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也会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 佚名.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J].乡村科技,2023,14(1):1.

[2] 佚名.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

[3] 佚名.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J].中国信息安全,2019,(11):30.

[4] 仝志辉,刘传磊.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县域推进、村庄卷入和效能提升——浙江省五个先行县(市、区)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5):42-52.

[5] 佚名.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数字湖北建设的意见[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22):3-10.

[6] 安通.“一云一网一平台”让数据飞起来[J].当代贵州,2019,(22):22-23.

[7] 黄可,李雄,袁晟,等.区块链中的公钥密码:设计、分析、密评与展望[J/OL].计算机学报:1-36[2024-02-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26.TP.20240108.0852.002.html.

[8] Nakamoto S.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J].Consulted, 2008.

[9] 刘卫铠,杨智勇.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1,(5):21-26,20.

[10] 赵金旭,孟天广.技术赋能:区块链如何重塑治理结构与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3):187-194.

[11] 陆黎,何英.公共部门区块链治理:模式、机制与价值取向[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2,(6):104-111.

[12] 谢治菊.论区块链技术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5):48-56.

[13] 汪涛.基于区块链的产业政策变革:解析与前瞻[J].学习与实践,2019,(10):42-53.

[14] 邓柯.区块链技术的实质、落地条件和应用前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4):53-61.

[15] 罗航,成欢.透视区块链技术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2):66-70.

[16] 唐·塔普斯科特,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M].凯尔,孙铭,周沁元,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17] 徐琳,袁光.区块链:大数据时代破解政府治理数字难题之有效工具[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67-78.

[18] 余益民,陈韬伟,段正泰,等.基于区块链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研究[J].电子政务,2019,(4):58-67.

[19] 肖炯恩,吴应良.基于区块链的政务系统协同创新应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38(5):60-65.

[20] 张亮,李楚翘.区块链经济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9,(4):112-124.

[21] 朱婉菁.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考察[J].电子政务,2020,(3):41-53.

[22] 杨明,郑晨光.区块链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应用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7 (2): 82-87.

[23] 佚名.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N].人民日报,2023-04-14(001).

[24] 刘俊祥,曾森.中国乡村数字治理的智理属性、顶层设计与探索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1):64-71.

[25] 王欣亮,魏露静,刘飞.大数据驱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路径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50-55.

[26] 谭九生,任蓉.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6):30-37.

[27] 何阳,汤志伟.互联网驱动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网络化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69-74.

[28] 陈明,刘义强.交互式群治理:互联网时代农村治理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2):33-42.

[29] 胡卫卫,于水.乡村公共话语场的理论逻辑、变迁轨迹与建构路径[J].求实,2019,(5):100-108,112.

[30] 冯献,李瑾,崔凯.乡村治理数字化: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20,(6):73-85.

[31] 徐琴,叶娟丽.嵌入式治理:国家政权建设与村落自主性关系模式的再审视[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6):19-26.

[32] 高国伟,郭琪.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农村”治理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18,(12):101-111.

[33] 侣传振.互联网时代农村协同治理模式、演进逻辑与路径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6):31-37.

[34] 崔凯,冯献.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6):899-909.

[35] 赵敬丹,李志明.从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大数据时代乡村治理的現代化转型[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24(1):130-135.

[36] 胡卫卫,辛璄怡,于水.技术赋权下的乡村公共能量场:情景、风险与建构[J].电子政务,2019,(10):117-124.

[37] 房正宏,王冲.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治理:变迁与挑战[J].电子政务,2017,(1):24-31.

[38] 沈费伟.数字乡村敏捷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J].求实,2022,(5):96-108,112.

[39] Tornatzky L G,Fleischer M.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1990.

[40] 邱泽奇.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J].社会学研究,2017,32(4):167-192,245-246.

[41] 闫冬冬,李晓方.区块链何以链得起“数据孤岛”?——基于“技术-组织”视角的“目录链”政务数据共享实践分析[J].电子政务,2023,(12):117-128.

[42] 曹海军,侯甜甜.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J].理论探讨,2021,(6):147-153.

[43] 何圣东,杨大鹏.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及路径——基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分析[J].浙江学刊,2018,(5):45-53.

[44] 任博,孙涛.整体性治理视阈下我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18,39(3):165-172.

[45] 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N].人民日报,2023-02-28(001).

[46] 胡占光,吴业苗.数字乡村何以实现“整体智治”?——基于浙江五四村“数字乡村一张图”全景治理平台实证考察[J].电子政务,2023,(12):40-53.

[47] 李敏.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优势、困境与对策——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考[J].农业考古,2023,(1):184-192.

[48] 武小龙.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一个总体性的分析框架[J].电子政务,2022,(6):37-48.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Enabling Digit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OED Framework

Li Yanzhong Liu Yu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Digit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novate rural governance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is also a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e ris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ecentralization, anonymity,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has changed the field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rural governance, and can better solve the spati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governance, so as to effectively empower the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TOED framework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of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the paper constructs a TOED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including such four elements as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and data,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driven by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then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path for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enabled by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at is, to maximize the collaborative efficiency of rural governance at the technical level,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rural governance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to optimize the co-governance situ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t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and to maximize the flow of rural governance data at the data level.

Key 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empowerment; rural governance; TOED framework

責任编辑:王明舜

收稿日期:2023-11-07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要素市场一体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ZD202106);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河北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20200101005)

作者简介:李砚忠(1980- ),男,山东潍坊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数字化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区块链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
短视频发展的七个法则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空间与限度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