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琪琴
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的经典之作《老人与海》而被人熟知,然而他的另一篇力作《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同样引人深思。海明威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以海明威为代表的年轻人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们信奉着美国传统价值观,与战后社会的价值观相冲突;他们困惑于找不到新的方向和道德准则,因此只能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当下社会的不满;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显得怪异和叛逆,难以被常人所理解和接受。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荒诞、怪异,甚至难以被大众理解的人物形象。比如,《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就是一个性格倔强、怪僻的老人,他坚持自我中心主义,他的行为和思想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作品中圣地亚哥与自我的对话極富创意,展现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然而,这些对话只是作者意图表达内容的冰山一角。海明威运用了文学上所谓的“冰山原则”,就如同他自己所解释的:“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冰山原则”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在一篇文本中,语言表达简洁而有力。这种简洁的对话描写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则显得充沛、含蓄、深沉、内敛。读者需要仔细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作者同样运用了这一原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作品的一小部分,而作品真正的内涵和意蕴则需要读者自行解读和品味。
一、故事梗概与背景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描绘了美国亿万富翁弗朗西斯·麦康伯和他妻子玛格丽特前往非洲狩猎的故事。雇佣的英国猎手威尔逊与麦康伯在首日狩猎中,麦康伯显露出胆怯和懦弱,令威尔逊不屑一顾。更令事态复杂的是,玛格丽特在看到丈夫临阵脱逃后,并未支持他,反而在夜间偷偷溜进威尔逊的帐篷给麦康伯戴上了绿帽子,继而引发麦康伯极度的愤恨。在第二天狩猎野牛时,麦康伯表现出了莫名的勇敢,心底里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油然而生,顿时让他成长。这一切都在玛格丽特的注视下发生,引发了她内心的危机感。最终,当麦康伯准备射杀野牛时,玛格丽特却开枪打死了自己的丈夫。
这个故事映射了作者海明威自己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海明威娶了四位妻子。1933年末至次年初,他与第二任妻子宝琳·费孚展开了为期十周的非洲狩猎之旅。这段时期,海明威与宝琳·费孚的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他与友人的妻子简·梅森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正常的友谊,最终这段婚外恋以简·梅森一次车祸造成的精神异常而终结,但这也实实在在给他和宝琳·费孚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为了缓和紧张的夫妻关系,海明威决定进行这次狩猎旅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以海明威在狩猎过程中遇到的人物为原型。麦康伯是一位富有的美国人,精通各种绅士运动,与貌美的玛格丽特之间的动向一直是媒体之间关注的热门话题。威尔逊是一位英国猎手,代表着当时英国殖民地统治的一部分,他的原型也是一位英国人菲利普·珀西瓦尔,他很早就在这一片土地上打猎,甚为出名,曾经还接待过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通过麦康伯学习狩猎,寻找内心缺失的勇气和力量,小说反映出美国人对力量的渴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统治意识。然而,在故事的结尾,麦康伯找到了他追求的东西,短暂而幸福,呼应了故事的标题。
二、人物形象分析
在人物塑造方面,胡亚敏主编的《叙事学》中提到的人物理论的三大特征:特性论、行动论和符号论。在这三者中,笔者更倾向于特性论。人物形象是由一个人长期的、稳定的性格特质而形成的,这种性格特质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之中起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甚至是终身的幸福走向。下文将通过分析麦康伯、玛格丽特和威尔逊这三个人物形象来探析人物性格之中的特性。
首先,主人公麦康伯在故事开头即表现出一种与其雇主身份不相匹配的懦弱性格。尽管他在财富、社会地位和外貌上都属于统治阶级,但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这在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雇员威尔逊对他的态度中得到了体现。在故事开头,几人一起坐在餐厅绿色门帘下点饮品。威尔逊点了杯烈性松子酒,玛格丽特说要一杯一样的,而麦康伯只是随声附和道:“那这东西最合适了。”第二次是在调酒的过程中,麦康伯准备给服务员小费,咨询威尔逊的意见,威尔逊说:“一英镑就够多了。”“你总不想把他们惯坏吧。”第三次是在他们猎狮子回来之后,麦康伯极力表现得很兴奋:“一头很棒的狮子,对不对?”“为猎狮干杯。”这好像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狂欢。当杂役知道了他在打猎时落荒而逃的行径之后,也对他表示轻蔑。然而,麦康伯面对别人对他的轻蔑无动于衷,他不会选择像威尔逊一样用鞭子教育,因为在他骨子里有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权思想,在他打猎回来的时候,他还一一跟那些杂役握手,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威尔逊在语言和行为上慢怠麦康伯,就连当地的奴隶都轻视他,妻子玛格丽特甚至给他戴了绿帽子。面对玛格丽特如此明目张胆的出轨,麦康伯能做的只有言语上的泄愤,他对于玛格丽特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办法,他离不开她,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源自他内心的懦弱。麦康伯作为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十分富有,玛格丽特跟他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他能给她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并且是离开了之后很难再找到如此相匹配的;从社会地位上来说,麦康伯属于统治阶级,文中写到他会的东西很多,擅长一切贵族绅士运动,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排除掉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就单单从麦康伯的个人长相上来看都足以令无数女孩子倾倒,他个头儿很高,棕色的皮肤留着平头,薄薄的嘴唇显得英俊秀气,在威尔逊眼中的麦康伯:“水手式的平头、秀美的眼睛和微微躲闪的目光,端正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和漂亮的下巴。”他却唯独缺少了一样作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东西—勇气。麦康伯虽然是狩猎行动的主导者,但在妻子和雇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特性使他在狩猎中畏缩不前,最终导致妻子对他的不屑和嘲讽。
玛格丽特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她在经济、社会地位上依赖于麦康伯,却对其极其轻视。她渴望被征服,但自己的丈夫是个胆怯、懦弱的人。玛格丽特虽然认为麦康伯不值得她尊重,但其实她明白自己离不开他。玛格丽特太美了,美得让麦康伯根本舍不得放手;而麦康伯太有钱了,玛格丽特要思考离开了他就很难再找到如此条件的人了。这是他们俩婚姻关系维持十多年的基础。玛格丽特是个强大、有野心的女人,她放荡不羁,要求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说让玛格丽特跟麦康伯离婚跟威尔逊在一起,她肯定不愿意,因为只有麦康伯能给她一切物质上的满足。在她内心深处,她渴望被征服,但同时她又害怕被征服之后自己再也无法掌控局势,所以当麦康伯勇猛地准备射杀野牛的时候,她发现这时的麦康伯完全和之前的胆小懦弱不同,即将变得勇敢且强大。于是,她从远处开枪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位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变得坚强勇猛的丈夫,抑或自己再也无法掌控的丈夫。玛格丽特身上所具有的掌控意识是麦康伯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麦康伯能跟玛格丽特在一起这么多年,除了玛格丽特长得很美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她身上有着麦康伯所没有的冷静、胆大、放荡的男性特质,这种性格无法掌控却又让麦康伯神往。她狂妄、放荡不羁,完全不把麦康伯放在眼里,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他是绝对不会抛弃自己的。这也导致她经常给麦康伯戴绿帽子,而懦弱的麦康伯却无能为力。作者海明威对玛格丽特这类女性是极其厌恶的,在作者笔下的玛格丽特自私、贪婪、狠毒且不知廉耻。玛格丽特拥有着太多“硬汉”形象的男性特质,这与作者奉行男权主义的思想观念是完全背离的。作者极其厌恶玛格丽特这类女性的感受最初是来源自己的家庭,家中的父亲虽然身体强壮,但内心如女人一般软弱,一直都是听从于自己专制的母亲格蕾丝。海明威的母亲格蕾丝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女人,她虽具有极强的艺术天赋,是名震一方的音乐老师,但是这也不能避免她同时是一个自私自负、市侩、爱慕虚荣、颐指气使的女人。海明威的父亲死于自杀。在海明威的心中,他一直都认为是自己的母亲太过于强硬逼死了他的父亲。直到后来,已经享誉四海的海明威在与朋友谈起自己的母亲时,往往语惊四座,令听者目瞪口呆,他形容自己的母亲“是一个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的泼妇”,“她是全美国过去、现在和将来最坏的女人”。海明威一生都想要完全地征服女人,对于像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玛莎以及文中的玛格丽特这种不受人掌控的有着独立思想的女人,他是深恶痛绝的。
威尔逊在文中始终都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存在,他是海明威笔下典型男性形象的代表,粗犷、强壮、强硬是他的代名词。从文中他与麦康伯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他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雇主麦康伯没有给他留半分情面。非洲这片土地在自己的国家殖民统治之下,所以在这里他能够以统治者自居,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对麦康伯说,相比于那些金钱的奖赏,这些杂役更钦服于力量,要让他们对自己产生畏惧,这样才能让他们为自己踏踏实实干事并且心悦诚服。这点他说得没错,麦康伯虽然给了杂役们金钱,但是不妨碍他们知道自己猎狮临阵脱逃了之后嘲笑他、轻蔑他。反而是威尔逊这种有时还会鞭策手下的人得到了他应有的尊重。威尔逊虽然蔑视他的很多雇主,但是他又不得不依靠他们为生,这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物的两面性,他看不起玛格丽特这种女人,但是对她又来者不拒,他活在自己的信念里。他告诉麦康伯白种人是不能当逃兵的,他必须在自己的队伍里当主宰,这是源自他骨子里的一种统治意识,这种统治意识在威尔逊身上还体现为对大自然的一种征服,他熟悉非洲这片土地的一切,如水源、动物的生活习性、气候条件等。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能为他在打猎之时提供帮助,而不是阻碍。不管是对自然还是对社会,这种统治思想一直都根深蒂固在威尔逊、麦康伯,抑或作者心中。
整体而言,小说通过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刻描绘了麦康伯、玛格丽特和威尔逊之间復杂而令人深思的关系,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男女关系和权力的独特见解。
三、文本艺术价值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通过描绘美国富豪麦康伯及其妻子玛格丽特在非洲打猎的故事,展现了人物性格对命运的深远影响。故事中,威尔逊的坚定和强硬使他在非洲如鱼得水,麦康伯的懦弱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而玛格丽特的放荡与自私也让她一生难以圆满幸福。
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使叙述者能够游走于各个人物之间,拥有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这种叙事方式为故事提供了广阔的叙事空间,使作者和读者都能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第三人称叙事方式,或称为非聚焦型视角,赋予了叙述者纵观全局的能力,形成一种上帝视角,使得故事情节可以自由切换位置,为读者呈现更加全面的画面。在这种叙事方式下,作者运用了电报式文体,呈现了简洁、明晰、干净的散文特征。通过短短的篇幅,作者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勾勒出故事的来龙去脉。然而,这种简洁的表达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内涵,符合海明威小说中的“冰山原则”,其中只有八分之一的内容表露,留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读者自行挖掘,为每位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中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果敢态度。威尔逊拒绝在车上开枪狩猎体现了他对自然生命的尊重,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秩序的基本敬畏。而麦康伯则以莎士比亚的话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强调了直面生命悲剧和死亡的重要性。这种态度使得麦康伯在直面生命中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绝对自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总体而言,通过对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海明威作品所呈现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