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考场写作,角度新颖的作文,总能令人眼前一亮。主旨突出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者迅速读懂。反之,如果作文切入角度老套,就很难使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主旨不明的作文则会让人一头雾水,肯定得不到高分。
【文题】
(202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
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原文】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一考生
这是一棵非常特别的树,他虽然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个子并不算高,但看上去很壮实,而且精神抖擞,浑身透露出一种非凡的东西。(开篇没有点出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同时,这棵树特别在什么地方、“非凡的东西”又具体指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它和许多树一起,静静地站在新修的道路旁,沐浴在阳光下。脚下,是供养它的土地。我想,土地肯定也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天空突然起了乌云,随后便是一场狂风暴雨。雨水浇灌着大地,但风雨也摧残着它所能摧残的一切。等到风停雨歇,不少树木东倒西歪,甚至还有好几棵树被连根拔起,躺倒在地了。而这棵树,依然如初,让你不由得心生许多感叹。(这一段有点突兀,出现前应进行必要的铺垫或过渡。)
那么,它为什么不畏风吹雨打,能够坚强挺立呢?
就在我苦苦寻找答案时,恍惚中,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知道,那肯定是泥土在说话。泥土说,这棵树我太喜欢了,它从一被栽下开始,就拼命吸收水分和养料,拼命向下扎根生长,一刻也不停息。它长呀长、扎呀扎,日积月累,终于把根扎得很牢。同时,它身体也变粗了,叶子也长得非常茂盛。你想想,它如此努力,做好了应对灾难的准备,在这点风雨面前自然不会退却。即使风再狂、雨再猛,它也会依旧屹立不倒。(本段借泥土之口回答“我”的疑惑,解释这棵树为什么經历风雨仍屹立不倒。但泥土毕竟不是人,不能真的开口讲话。这里突然写“我”恍惚中听到泥土的声音,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之感。)
一声鸟鸣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起头,只见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看着我,好像在告诉我刚才泥土说的话是真的。望着眼前的鸟儿,望着眼前的小树,我连连点头。
是呀,不是有个成语叫根深蒂固吗?树根扎得越深,树就站得越稳。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根基牢固,不易动摇。这棵小树用它的努力,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谢谢它!(这棵树告诉我什么道理,应该明确点出来,因为与文章的主旨直接相关,不能忽略。)
做一棵树如此,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面对眼前的这棵树,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它学习,也做一棵与众不同、不怕风吹雨打的树。
当然,我也要感谢泥土,是它告诉了我这棵树的秘密。(结尾平淡,未能形成所谓的“豹尾”。)
点评:这篇作文主要对自己所见到的一棵树展开描写,写它壮实且精神抖擞的外貌,写它无惧风吹雨打、依然如初的样子,并说明这棵树如此坚强挺立的原因,抒发了内心的敬佩之情。立意正确,描写生动,结构完整。但这篇作文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点题不到位。作文题目是“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文章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没有突出这一点,给人以题文结合不紧密的感觉。二是主题不明确。文章在描写赞赏完树之后,并没有明确点出它身上所体现出的品质,也没有说清楚自己所获得的启示,主旨模糊不清。三是角度不新颖。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对树展开描写,中规中矩,大家都这么写,会让人有一种“疲劳”感。四是部分内容缺少铺垫和过渡。
建议:升格时,可以将土地拟人化,以土地的口吻来介绍这棵树,借土地之口点出树的品性,号召人们向树学习,从而突出主题、升华主旨。事实上,文题的引导语中就有这样的提示。另外,在行文过程中要巧妙点题,注意过渡,确保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升格文】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一考生
嗨!大家好,猜猜我是谁?(先打招呼再发问,这样的开头与众不同,充分激发起读者的兴趣。)
我是新修的道路旁的一片泥土。很久以前,一棵树被栽进了我的身体里,闯进了我的生活。(点题。以泥土的口吻进行叙述,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棵非常特别的树。别看它个子矮,与参天大树相距甚远,但它壮实、精神抖擞,浑身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总写树的特点,突出它的特别之处。)
它站在道路旁,沐浴在阳光下,不时轻轻摆动一下叶子,这时候的它,与其他的树没什么两样。可如果你见到它在暴风雨中奋力拼搏的样子,你一定会对它刮目相看。(巧妙地引发下文。)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天空突然起了乌云,随后便是一场狂风暴雨。风像发了疯似的揪着东西乱摇,雨像愤怒的拳头乱砸。(一“摇”一“砸”,生动形象,突出了风雨的凶残。)等到风停雨歇时,这条路上的不少树都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而这棵树却安然无恙、依旧傲然挺立。此情此景,让你不由得不竖起大拇指。
为何这棵树能不畏风吹雨打,坚强挺立呢?(设疑激趣。)
我来告诉你答案吧。自从它被栽进土里,我就发现,它不像别的小树那样贪玩,而是拼命吸收水分和养料,拼命地向下扎根生长,一刻也不停息。日积月累,它终于把根扎得牢牢的,身体也越长越粗,做好了应对一切灾难的准备。这样一来,你想想看,面对这点风雨,它会害怕吗?它会被打倒吗?即使风再狂、雨再猛,它也会屹立不倒!(说明这棵树如此坚强的原因,为下文的感想作铺垫。)
这棵树用它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成语“根深蒂固”的含义,即树根扎得越深,树就站越稳。
树如此,你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努力打好基础、筑牢根基,就不会轻易地被外在的力量所撼动。行稳致远,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树及人,升华主旨。)
我是新修的道路旁的一片泥土,现在,我要郑重地把我生活中的这棵树推荐给你。相信它的心无旁骛、未雨绸缪,相信它的执着坚韧、勇敢无惧,一定会给你启示,给你力量。(再次点题,突出树的品质。)
但愿你也能成为这样的一棵树,把根深深扎进知识的土壤里,然后枝繁叶茂,长成最美的风景。(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升格启示:
升格后的作文改用泥土的口吻对一棵树进行介绍,树还是那棵树,但再次读来让人觉得非常新颖,别有一番风味。升格后的作文先是开篇点题,引出赞美对象,行文到最后,再次用“我是新修的道路旁的一片泥土,现在,我要郑重地把我生活中的这棵树推荐给你”点题,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升格后的作文,借泥土之口叙写、抒发感慨,表达心愿,点明主旨,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栏目责编: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