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校园建设实践探新

2024-05-15 09:38王飞
中小学德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校史中兴校友

王飞

摘 要 故事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创新实践。通过将故事资源化,把价值传承当做使命追求;故事场域化,让校园物像成为“对话”媒介;故事生活化,在活动中构筑品德根基,丰富了育人形式,创新了德育路径,让学生成长更为具象和富有情感。

关 键 词 故事化;故事;校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4-0051-04

故事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故事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能对他们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对“故事”教化功能的认识,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创造性地通过故事化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把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为鲜活的故事性校园文化,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还显著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了时代活力。

一、故事资源化:把价值传承当作使命追求

校史资源蕴藏着深厚的办学底蕴和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学校独特而珍贵的教育宝藏。通过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故事,能够连接起师生情感,引领师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并传承学校的价值追求。

1.聆听校史故事,激发学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中兴中学建校历史可以回溯到1904年的叶氏义庄。120年前,宁波乡贤叶澄衷先生痛感幼年失学之苦,慨叹“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个人命运,实现民族复兴。1899年,叶先生斥资在家乡镇海建造叶氏义庄,购置义田,设立义塾,为家乡子弟提供教育机会。他的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至今仍感动人心。1987年,在优秀校友包玉刚、邵逸夫等人的慷慨捐助下,中兴中学得以复校。这一刻,历史的轨迹再次交汇,中兴中学的精神得以传承。

在深入挖掘并讲述这段创校故事时,学校希望能激发起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在聆听这些故事时,学生体会到自己不仅是这所学校的一员,更是这段历史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从而激发起内心的使命感,更加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挖掘校友故事,引领学生追求卓越人生

中兴中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世界船王包玉刚、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全国希望工程楷模赵安中等一大批爱国人士,被誉为“宁波帮摇篮”。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中兴中学的办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口碑和美誉。

校友们的成长与奋斗故事,不仅是令人动容的历史篇章,更是珍贵的育人资源。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励志精神、爱国情怀和感恩之心,都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为了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和信念,学校深入挖掘校友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轨迹,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杰出校友,记录他们对母校的深情眷恋与无私奉献,激发学生追求卓越、报效祖国的热情。

3.追溯传统故事,形塑学生的精神品质

每一所学校都有独属自己的办学传统。这些传统如同学校的灵魂,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纽带。在中兴中学,这样的传统更是多种多样,它们不仅见证了学校历史,更塑造了中兴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如,学校特有的入校仪式和百年校训宣誓仪式,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受到求学的庄重与责任;“黑熊篮球队”的逆袭故事,则传递出团结、拼搏的精神;“铁扫帚”制作社团的艰苦朴素的劳动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勤劳节俭精神;“中兴市”自主管理故事,让学生学会了自律与自主;校歌诞生背后的爱国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夹竹桃的励志故事,更在一届届学生中流传,成为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这些专属于中兴中学的办学传统,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追溯这些传统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珍惜学校文化遗产,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形塑精神品质。

二、故事场域化:让校园物像成为“对话”媒介

校园空间不仅是物理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校园精神的交汇点。每一处建筑、景观、绿地和小径都承载着学校故事,传递着文化内涵。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将故事元素巧妙融入校园各个角落,使每一处景观、每一座建筑都成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媒介。

1.移步换景:校园景观的故事化塑造

中兴中学的校园内,屹立着一尊庄严肃穆的“澄衷像”。銅像背靠郁郁葱葱的广玉兰,面朝波涛滚滚的甬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先驱的崇高精神。在铜像基座上,镌刻着叶公的名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学生经过这尊塑像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叶公爱国、励志、奉献、感恩的动人故事,激励他们不断奋发向前。

校园内还有一处名为“时光园”的校歌主题景观。这座景观从老校友们的吟唱中找寻记忆,体现了爱国与感恩的深厚情感,无形中将师生带回到那个充满热情与理想的年代。此外,蕴含在“校训壁”中的百年校训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指引着学子们恪守品行、追求卓越。而“伟人塑”则寄托了家国情怀教育,让学子们在瞻仰伟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校园内的“慈善大道”两侧,树立着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校园广场中的“安中树”,由老校友赵安中先生亲手种植,如今已枝繁叶茂,无声诉说着赵公一生简朴、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

2.以形化意:校园建筑的故事化展现

中兴中学老校舍历经120载风霜雨雪,已然成为一座陈列学校珍贵记忆的文保单位。走进老校舍,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室内的老照片、老物件,无不承载着学长们勤奋求学、爱国爱乡、艰苦朴素的感人故事。而老校徽、老校旗、老教材等物件,更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学校曾经走过的不平凡岁月。

如今的中兴中学校园内,十栋崭新建筑拔地而起,它们以校训为主题,被赋予富含深意的名称:崇勤楼、崇朴楼、崇肃楼、崇睦楼……每一个名字都寄托着学校对学子的殷切期望和美好愿景。这些建筑名称的由来和蕴含的故事,都被精心制作成介绍牌,镌刻在建筑入口的显眼位置,诉说着百年中兴中学的精神与文化。

通过这些建筑的故事化展现,巧妙地将形与意相融合,不仅让每一座建筑都成为校史文化的有力传承者,更在无形中深化了学校育人理念,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分量,激发自己成长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3.融情入境:校园空间的故事化串联

近年来,学校根据校园景观分布,精心设计了三条校园故事的研学路线,将校园内的各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通过讲述景点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行走于校园之间时,能感受到浓浓的育人氛围。

景觀线包括了“理念系”“中兴赋”“伟人塑”“澄衷像”“校训石”“复校碑”“慈善道”“校史馆”“文化廊”“时光园”等十个景观。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内涵,共同构成中兴中学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激励师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建筑线以老校舍为起点,通过校园内的慈善大道串联起校园内的十幢建筑。显眼位置展现的楼名和蕴含其中的故事,提醒着行走于校园内的中兴学子立足当下,立志成才。

名木线包含了感恩树、孝亲树、为善树、践行树、和美树、志向树、担当树、乐助树、希望树、爱国树这十大校园名木。每一棵树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故事,不仅是校园内的绿色点缀,更是学校德育的生动载体。

当学生行走于校园之中,不断变化的景观、建筑、树木如同一个个故事讲述者,向他们诉说着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这种故事化的校园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营造了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德育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故事生活化:在活动体验中构筑品德根基

校园的故事除了校园中一草一木、一树一石的无声诉说,还需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将那些富含人文精神、情感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校园生活生动地呈现出来,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师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1.让故事融入日常,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德

为了让校园故事在每一个角落流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共同营造“人人讲故事,故事讲人人”的独特校园文化。

班级每周的德育小课和微班会是学生分享和感受故事魅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成长经历,感受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正能量故事,升旗仪式前班级代表讲述升旗手的故事,值周班长述说一周的凡人善举。中兴故事报则将这些活动一一记载下来,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为进一步推广故事化教育,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如学校宣传栏、电子班牌等场所定期展出班级和社团的故事成果,如照片故事、数字故事等,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意和才华,更激发了他们对故事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校还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通过班会课讨论、故事评议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2.让故事渗入活动,于实践参与中深化体验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更直观地体验和感知道德的力量,学校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以故事为核心的校园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化对道德的理解与体验。

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举行一场特别的入校仪式。在小导游的带领下,新生们游览校园,聆听校园故事,了解办学历史,建立归属感和道德认同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通过校长的深情讲述、优秀学生和家长的感人分享,以及奖学金和奖德金的颁发等环节,让学生在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教育的力量和成长的美好。特别是在毕业典礼结束后的校园故事闯关游戏中,学生通过讲述和演绎校园故事,再次深刻体验了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道德内涵。

校园故事节和校史剧展演等特色活动,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在校园故事节中,学生通过参与故事大赛、景观画创作、校园故事连环画制作等,充分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课余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校史剧展演将校史故事以话剧形式生动展现出来,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和表演才能,更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到学校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3.让故事浸入课程,以校本课程促全面发展

为更全面促进学生成长,需充分拓展故事中的养分,让故事融入课程,以校本课程作为助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学校精心编制《校史故事》《中兴校友故事》《宁波帮名人故事》等读本,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传递学校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及地方名人的精神风貌。为了让读本发挥最大育人价值,学校以拓展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将它们有机融入国家课程体系。在拓展课上,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别出心裁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校友奋斗历程、校史重要事件及宁波帮名人传奇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感召,立志成才。

在选修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相应课程深入学习,不仅领略到故事化教育的独特魅力,还能在思考、讨论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开展主题研讨等,鼓励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故事化校园建设体现了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度理解。通过以故事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探索,学校不仅创新了教育手段,更升华了教育理念,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仅避免了空洞说教,更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深度关怀和真诚尊重。通过生动、感人、鲜活的故事化校园文化,为学生搭建了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教育场景,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奋斗的价值。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校史中兴校友
光武中兴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校友风采
北京爱华中兴纸业:夹缝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