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丽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我国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民族精神,彰显了文化自信。民俗好似一轴流光溢彩的画卷,画中的每一个元素、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意蕴与内涵。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的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当当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人,當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庆祝胜利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气氛,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边城》,有删改)
赏析
这是一篇谈端午风俗的文章。开篇,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端午日这天,当地妇女、小孩穿新衣、额角画王字、家家户户吃鱼吃肉的习俗,同时交代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全茶峒人吃过午饭,都会到河边看划船。接下来,从划船的事前准备、船只的形式、比赛时的热闹与激烈、比赛结束后军民同乐的场景等几个方面对端午日的“重头戏”——划船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湘西茶峒人家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的玛瑙樱桃。”读这篇《端午日》亦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韵味深长。
难忘的“九曲”与灯谜
◎李 森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我生活的小镇,元宵节这一天,很多人家都要吃汤圆。吃过饭,一家人便穿戴整齐,一起到广场上去转“九曲”,猜灯谜。
说到转“九曲”,就不得不说一说我生活的准格尔旗。它位于黄河岸边,与山西、陕西两省交界,深受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九曲黄河阵”这一来自晋陕文化的传统民俗,随着蒙汉人口和文化的不断交融,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扎根、茁壮。
“九曲黄河阵”是在每年正月十五时摆放的由九个牌坊组成的循环灯阵,每个牌坊正反面都刻有古代九州的名字以及寓意美好的四字词语,从“一帆风顺”的幽州到“九州昌盛”的并州,让人们顷刻间就能游遍神州大地。
听妈妈讲,“九曲黄河阵”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原本是我国古代的军阵文化,而现在已演变成为准格尔旗当地人元宵节的习俗之一。“九曲黄河阵”由365根木柱组成,象征着一年365天平安吉祥、人丁兴旺。用绳索把木柱有规律地绑定之后,每个木柱上都要放置一个小灯,这些灯盏在夜里点亮,五彩斑斓,十分好看。若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这“九曲黄河阵”像一个特大号的迷宫。我们一家人走进这个“迷宫”,随着人流来到阵中央的“老杆儿”。来转“九曲”的人都抢着摸“老杆儿”,据说摸到它的人来年会平安顺遂,好运连连。有的孩子被大人架在脖子上摸到了“老杆儿”,手舞足蹈;有的老人被晚辈搀扶着摸到了“老杆儿”,喜笑颜开。我也迫不及待地挤过去,跳起来摸“老杆儿”,高兴地朝妈妈喊道:“我摸到啦!我摸到啦!”
转完了“九曲”,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彩灯区。灯下已挤满了人,好多灯谜纸还挂在灯笼上,我兴奋地伸手揪下一道谜题:“园中赏月小窗前,打一字。”这……我冥思苦想,怎么也猜不出来,于是求助爸爸。爸爸给了我破解谜题的角度和思路。之后我又拿起谜题,左瞧瞧,右看看,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答案——是“宵”字。我拿着谜面,得意地朝兑奖处走去,对工作人员说:“这个灯谜的答案是元宵节的‘宵,对不对,阿姨?”阿姨看了看谜面,笑着说:“是的,小伙子,你猜对了!”说罢,阿姨拿出了奖品,是一个保温杯。我接过奖品,谢过阿姨,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去猜灯谜。
元宵节这一天转“九曲”,我们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是快乐,是满足。转“九曲”转出了顺风顺水,猜灯谜猜出了自信欢乐。
这令人难忘的“九曲”与灯谜,这叫人难忘的元宵节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九中学】
点评
习作主要讲述了“我”和家人在元宵节这一天到广场上转“九曲”、猜灯谜的经过。从“我”的视角带领读者了解了“九曲黄河阵”,用“我”的所见向读者传递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叙述语言流畅自如,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在叙事之外,小作者还为读者补充介绍了转“九曲”这一习俗的来源、历史及寓意,为全文增添了一丝文化色彩,使习作更具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