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夏阳
母亲在擦拭我的书柜时
总是无比满足——
她相信是她用汗水一点一点地
垒起了面前这一堵书墙
包括供我念书
用她不理解的观念灌注我
然后一点一点地,将我推向远方。
她摩挲过每一本书的封面
又将它们放回原处,仿佛已经读完
并感受到我读它们时的快乐
或忧伤,尽管她
不认识书中的任何一个字。
我找来小学课本,从一年级开始
帮她认读——
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
读春夏秋冬,唐诗宋词
她高兴得像个孩子。
她一边读一边抱怨,说脑子
像粉笔擦,讀过一遍之后就被擦掉
一下子忘了。我知道
对于快七十岁的母亲来说
这远比她在地里侍弄庄稼困难得多。
我用家乡话朗读并录下课文
再微信发送给她,这样
她就可以反复练习
我的发音以及我的抑扬顿挫——
我惊讶于自己朗读时的清晰、有力。
下班回家,常常看见她
坐在阳台的矮凳上读书的样子
那般专注,那般庄重
内心一定充满了光和喜悦——
除了找回童年那缺失的一课
她更多是通过学习来阅读我,试图去
了解那个对于她有点隔阂的世界
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勃莱说,爱在倒水声中听见。此刻
我在读书声中听见。
它仍矗立于海边高地,那里
是盐场生活区。几条长腿
有力地扛起一只鼎的巍峨与庄严
又如一座漏光燃料的
发射塔,空有一身水意和
由高度造成的压力差
往我们日渐匮乏的话题里
输送源源谈资——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海啸发生时
沸腾的海水涌上堤岸
除了水塔,没有什么高出
这场灭顶之灾
一位退休的老盐工爬上塔顶
从海流中打捞出两名溺水的女孩
那时暴雨如注,天地间
仿佛置身于蒸腾的锅炉之中
为了躲避风雨
他们藏身在水塔斜起的背风面
而脚底,就是汹涌、咆哮的海水
——水塔摇曳成孤岛。
漫长的忍耐,伴随着饥饿、寒冻
惊恐,还有绝望……
三天过后,洪水退去
历劫水塔,由此晋身为七级浮屠
在众人的仰视中不断升高
那位救人的老盐工是我的祖父
如今已逝去多年
附着于塔身的那些道德金粉
早就随风飘散——
只有水塔还立在原地,像一个时代
风干的标本,遗忘在人们
偶尔抬起的视线里。
困囿于一种封闭——我需要水和空气
也需要抵御内卷的通透性
那似乎是娱乐,思想,也包含了膨化的
自由,当然还有
因为额外而获得的精神嘉奖——
那天我跨过一座天桥回家
在转角而下的楼梯上
看见了异木棉果(有别于街头常见的
已经上升为图腾象征的木棉花)
那是一种隐秘果实:
白色果球撑开,比拳头还大
毛茸茸的云的意象
悬挂在夏天浓密的枝叶间
如同一个个白色的巢
它有轻盈的羽毛以及纤弱的鸣叫?
它会不断地膨大吗?由于
吮吸了天地间的灵气。
我为这隐秘的遇见而感到欣喜
我喜欢异木棉果,这蓬松的礼物
就像一首完美而自足的诗
它内部紧致成一个坚硬的核,但我
还是希望它再松软一些——
那样才有张力和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