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君:君子博学而笃志

2024-05-14 12:47何晓原,周子讯
杭州 2024年6期
关键词:宗庆后报告文学篆刻

特约采访人:何晓原 周子讯

受访人:陈博君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湖区作协主席

陈博君是杭州本土知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儿童文学、财经文学、散文、小说、赋等多种体裁,尤以报告文学见长。他通今博古,在篆刻、书法、绘画等艺术的研究方面也造诣颇深。他曾任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其间曾作《西溪赋》。正如赋中所言:“活水活源乎,净水净天也哉。”陈博君的才思仿佛那西溪的水,纯净又充满着变幻的活力,加上对文艺葆有一颗“驻守一世”的心,所以于他而言,创作丰收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采访人:您文学创作起步并不早,但成就很大,迄今共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作品11 部,儿童文学作品13 部,财经文学作品11 部,小说、散文等其他作品10 部。

陈博君:我大学学的是园艺花卉专业,所以我的处女作是一篇有关驯养观赏鱼的科普类随笔,直到而立之年才逐渐转向纯文学创作。

我的散文创作起步于游记。比如出差山东,就把济南、青岛、威海、泰山、蓬莱写了个遍,南美回来就写了两万多字的系列游记,北欧回来就写一篇《挪威的森林》……后来有段时间迷上写小说,第一个中篇就发在《东海》杂志,后陆续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了《小楼里的太阳花》《浪漫的奢侈》《人虫公主》等。我还喜欢给报纸杂志写一些社会观察类的纪实文章,加入浙江省、杭州市作协后,我接到了很多主旋律报告文学的创作任务,比如反映青川援建的《援建!援建!》、桐庐抗洪乡干部的《芦茨湾的呼唤》、全国最美检察官的《公诉佳人》、淳安纪检干部的《平凡的坚守》等,不知不觉就成了一名报告文学作家。不过,我对科普文章始终抱有特殊的情感,直至今日,我依然会每月定期为《百科知识》杂志撰写花草科普散文,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

采访人:报告文学一直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您个人的写作实践,来谈谈您对这一文体的思考。

陈博君:报告文学是一种运用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法,全面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物的文学体裁,同时具有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双重特性。比较而言,我觉得报告文学具有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的优势,因为报告文学的内容是建立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这天然就会使读者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无论在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广度,还是表现手法的丰富度上,都具备了超越新闻报道的优势。

不过坦率地讲,当下报告文学创作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人觉得小说诗歌才是阳春白雪,再加上如今网络小说影视化较多,助力一些作者快速致富,又使得大批年轻人更愿意投身网络小说创作;而反观当下的报告文学,却连最基本的发表平台、阵地都寥寥无几。

另外,报告文学的确更容易得到主旋律创作的青睐。很少有作家会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去创作一些反映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作品,因为写出来也不易面世。久而久之,误解就产生了,认为这只是一种歌功颂德的文学样式。所以,重振报告文学的魅力,还报告文学一个应有的形象,有很大必要。

采访人:被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赞誉为“平淡朴素却又充满了人情冷暖,凸显出另一种自然的魅力和真切的美感,为我们传递出了普通民众的人生诉求”“一种栩栩如生的社会舆情展示,成为中国新世纪一幅宏阔新颖的平民浮生图”的是您的哪部作品?

陈博君:那倒恰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作品。大约二十年前,我担任西湖区的人大代表,因为工作的关系会接触到许多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比如社区里的社工、保安、调解员、社区矫正员等,平凡的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积极、坚韧、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就创作了一系列“百姓故事”,投给当时《钱江晚报》“特别文档”栏目,编辑文敏老师很快编发了出来。

后来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到我,出版了这部《最草根生活——一位基层人大代表记录的32 个平民生活故事》。张抗抗老师替我作序,给予作品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使我大受鼓舞。

采访人:您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两个系列,“疯狂博物馆”系列和“神奇医院”系列,听说出了不少畅销款?您是怎么做到让偏重科普的图书如此受小朋友欢迎的?

陈博君:我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工作期间,发现很多孩子来博物馆纯粹就是玩,他们把博物馆当成了游乐场,对展览中那些精心布置的图文展板并没有多少兴趣,于是我就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把展览中的知识,全部写进一个个新奇、生动、脑洞大开的故事里,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看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这些知识。

《疯狂博物馆》第一季是“湿地季”4 册,2018 年出版不久即入选“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我应邀去了上海、徐州、余姚等地几十所学校讲座,特意带上䴙䴘、娃娃鱼、大龙虾等标本,跟孩子们互动。余姚有一所小学,全班三十几名学生每人给我写来了一封信,表达了他们的喜爱。于是2019 年,我又推出了第二季的“远古季”4 册。

再后来又有了《神奇医院》系列,这一系列是有关孩子们自身健康的知识。为确保科普内容的精准度,我采用了与医学专家合作的模式,由医学专家担任第二作者。第一册《神奇的眼科医院》是与邵逸夫医院的眼科医生合作的,首印量就达到了7万册,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1 年新时代健康科普图书优秀奖”;第二册《神奇的牙科医院》是与杭州艾维口腔医院的专家合作的,荣获2022 年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品金奖;第三册《神奇的骨伤医院》是与浙江骨伤医院院长合作的,出版后也一直占据着网上图书专营店的热销榜;第四册《神奇的心灵医院》是与知名国际教育机构创始人合作的,最近也刚刚上市。

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把故事讲好,好的故事可以把孩子们完全吸引,各种科普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灌输到孩子们的脑海里了。

采访人:财经文学创作成果中,您个人最满意的是哪本书?

陈博君:我这些年创作的财经文学中,比如反映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历程的《天空之城》、反映光电行业“隐形冠军”的《中国光电之星——舜宇集团腾飞的奥秘》等,都写得非常用心,各界评价也都不错。当然,要说分量最重的,必定是写宗庆后先生的三本书了。

2009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向我约稿时,我有过犹豫,因为采访宗老并非易事,且市面上有关他的书很多。经过思索,我决定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不承载什么使命,不掺和任何立场,用清醒的头脑和真诚的态度书写他的精彩。于是,在没有与宗先生正面接触的情况下,我收集大量素材,借鉴考证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多方印证,最终创作出了20 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商战不倒翁》,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文连载播出,我发现宗先生的博客也转载了此书的内容。

2012 年,宗庆后再度登顶中国首富榜,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约我再写一写这位“中国首富”。于是,我从12 个方面的新视角,用一部16 万字的图书——《宗庆后为什么能——揭开娃哈哈的成功密码》,对娃哈哈的成功奥秘再度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2014 年,浙大出版社的财经图书品牌“企业家管理日志”,已经出版了《任正非管理日志》《马云管理日志》《李嘉诚管理日志》《柳传志管理日志》等一批反响不错的书,约我写一本《宗庆后管理日志》。这个显然难度很大,我另辟蹊径,创作了《宗庆后:极致“土豪金”》。我套用了当时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土豪金”:宗氏之“土”——土到家,才能真正接地气;宗氏之“豪”——豪气足,才能百战无不胜;宗氏之“金”——金子心,才能赢得众人心。我认为,这种极致的“土豪金”品质,正是对宗庆后先生独特人格魅力的高度概括。

采访人:篆刻以及围绕书法篆刻的理论研究,您也很擅长。在文艺圈,您可谓艺博相通,其中可有秘诀?

陈博君:我兴趣非常广泛,也喜欢尝试着将不同门类的艺术融会贯通。篆刻与文学创作,貌似并不相干,其实内核是相通的,比如,文章讲究谋篇布局,篆刻也讲究章法布局,一样都需要详略得当、虚实结合;文章追求语言的通畅、优美、独特,篆刻也追求线条的流畅、力度、个性;文章注重氛围,篆刻注重气息,都能给人带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

正是通过这样的融合学习,我有了意外收获,比如创作了一部反映西泠印社发展历史的长篇报告文学《百年印潮涌西泠》,不仅被列入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还被《书法导报》副刊全文连载了整整两年。我还自己动手刻制了封面篆刻“百年印潮涌西泠”。撰写的论文《论展览机制下的展厅效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获首届“浙江文艺评论”一等奖。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浙派、皖派、粤派等篆刻流派的理论研究文章。

我在公益讲座中,时常会对小朋友们说,不管哪个艺术门类的创作,基础都是要先学会阅读。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从而形成广博通达的知识体系。同时,阅读还要从心出发,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来重点精读、细读,争取在某一知识领域成为“小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AI 时代,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采访人:我关注到您担任主席的西湖区作协,正在推出首届“西湖青少年文学之星”的征文评选活动,能否以这个活动为切入点,谈一谈这些年您在基层作协的工作职能、职责方面的思考?

陈博君:基层文学爱好者的队伍很庞大,他们遍布各行各业,很需要一个“娘家”,帮助他们走出“单打独斗”的境地,形成团队的力量共同提高。近些年,区一级的基层作协陆续成立,这些公益社团组织,基本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我们西湖区作协成立五年来,一直在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文学活动,比如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作家进社区、进农村开展讲座,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会员作品分享会等。

此外,基层作协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今年我们推出了首届“西湖青少年文学之星”的征文评选活动,为青少年的文学爱好者提供成长的舞台。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促进基层文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为西湖区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宗庆后报告文学篆刻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篆刻
矿泉水瓶的秘密
瑩波篆刻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
宗庆后:员工是价值的源泉
宗庆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