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
这些年来,一些医学名词进入大众视野,说明了医学知识的普及,也说明了民众对健康的重视。在这些名词中引人注目的当是“结节”了,因这结节可能与肿瘤有涉,常常令人不安。除结节外,另一个受到关注的便是“斑块”了,据说此物一旦破裂便可能引发脑梗、心梗,确也不比结节让人轻松。
斑块长在血管壁上
斑块的全称应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物。动脉是怎样粥样硬化的 呢?可 能 大 家 都 知 道 是 由 于 脂 肪 堵 塞 在 血管里面,使血管失去了弹性,故而称之为“硬化”。不过,须知这些脂肪并不在血管腔中,而是在血管壁中。打个比方,人的动脉犹如一件棉袄的袖子,袖子由袖面、棉花与里衬缝制而成。这脂肪并不在袖笼之中,而是透过里衬到了棉花那层。当然,这里还需要一个先决条件:袖子里衬有破损。人的动脉血管简单地说有内、中、外三层,分别称为内膜,中膜、外膜。内膜先天性薄弱,它是由单层的上皮细胞构成的,人到中老年之时,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下降,细胞与细胞间可出现间隙,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尤其是吸烟,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因素对这层细胞的损伤,会使得细胞萎缩,细胞间的间隙加大,为脂肪的钻入敞开了大门。
大约造物主当初只以为人类不过吃点野果子,即使偶尔猎获一只野兔子,摄入的脂肪终也有限,动脉血管单层细胞的内膜也足以应付了。孰料如今不但人的寿命延长,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不少人吸烟,并大量摄入脂肪类食物,以满足口腹之欲,于是大量脂肪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之中,循环至动脉内膜有裂隙处,在动脉内血压的推送下,钻进了内膜之下。
脂肪类物质之中尤以被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民间所谓“坏胆固醇”)为甚,因为其体积较大,一旦钻了进去就难以出来,于是其便在内膜下安下身来,不再随血液流动至肝脏等处分解。不过人体的构造,实在也不能不算精美,当这些不速之客入侵之时,人体的免疫系统立即启动,一些炎症细胞、生物因子纷至沓来,其中就有名为吞噬细胞的迅速到达,将它们吞噬了下去,若是入侵者不过是些“游兵散勇”,吞噬细胞饱餐之后悠游而去,局部留下些纤维遗痕,也就罢了。若是入侵者过多,吞噬细胞恪尽职守,勉力为之,结果食而不化,形成了饱含脂肪的泡沫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由于动脉之中层含纤维板层组织,较为坚实难以推移,于是这些细胞、组织只能堆积于内膜之下,而突出于管腔之中,若突出过多,势必影响血流畅通,使由此动脉供血的组织或器官缺血,乃成疾病之状态。
斑块有稳定与易损之分
动脉血管壁的变化,可经超声波检出。这内膜下积聚脂肪类物质等并凸向血管壁的部分即为“斑块”。斑块现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颇为常见,而老年人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甚高,故老年人群中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者十有八九。问题是如果斑块影响血液畅流则必须治疗,更需防范斑块在血流冲击下破裂,因为一旦破裂则其中所含的脂类物质将被血液冲向下游较细的动脉,可能将其突然堵塞,如若堵在心脑血管中则成心梗、脑梗之疾;若堵在腿部动脉,则疼痛难行;若堵在肠系膜血管,则可致部分肠段坏死,是所谓“肠卒中”。而且在斑块破裂之时还会触发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聚形成血块,亦顺流而下,加重血管堵塞,故此时的血块多称之为“血栓”,“栓”即堵塞者之意。组织有破损时血小板自动凝聚,使血液凝结,本是人体防止出血之道,然而在血管内的组织破损引发血液凝结,却使下游堵塞加重。此恐亦是造物主之始料所未及者也。
老人之中斑块常见,而又存在如此之风险,实在令人不安。幸尔,如今科技进步,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这斑块带来之风险并不能一概而论,多数斑块较为扁平,表面的纤维层较厚,形成“纤维帽”覆盖其上,斑块内纤维成分较多甚至有钙质沉积,俗称“硬斑块”,较安全,反之为“软斑块”则带来风险较高。不过学界并不赞成软、硬之说,而赞成以“易损” 与“稳定” 区分。
以最常见的颈動脉斑块超声检查为例,易损斑块向血管腔内突出较多,体积较大,外形多不规则,表面纤维层较薄或有溃疡,斑块内部多含脂质成分或有出血等;反之为稳定型斑块。当然斑块是否易损,除其本身形态外还需看其所处环境:如处于血管分叉处之斑块,所受的血流冲击压力较大,则较易受损,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控制不佳者之斑块较易受损等等。
正确认识斑块
对于斑块需有正确认识。预防斑块发生之根本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虽与年龄的增长有关,但如遵循健康的生活行为,如控制过量的脂肪饮食、不吸烟、避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则动脉粥样硬化即或发生,亦必较晚、较轻,即使有斑块亦必较少、较小,发生过程较缓,炎症反应较轻,其中纤维素等含量亦多,则多属稳定型斑块。
如今体格检查普及,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检出与评价颈动脉等部位的斑块,若属稳定性斑块且无明显症状者大可不必过虑,一般并不会脱落或破裂从而引发脑梗等问题,但应定期检查其发展情况。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等合并症,皆应予积极控制。虽有认为服用降脂药能缩小斑块者,不过尚缺乏足够证据。若因斑块的存在引起相关器官或组织缺血而产生症状或为易损斑块者应积极治疗,一般先采用药物治疗,必要时亦可采用手术治疗,多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