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主题阐释
随着华夏大地与贫穷挥手作别,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小康”并非我们奋斗的终点,广大农村与我们构画的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还有不小的距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广大中学生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这一提法又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的蓝图。“和”重在精神的和谐,“美”重在自然的优美,建设“和美乡村”这一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会激励中国人民为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是一个新的提法,从打造“美丽乡村”转向打造“和美乡村”,不仅要“美丽”,还要“和谐”;不仅追求“形美”,更追求“神美”。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的差别在于多了一个“和”字。一个“和”字,包含的更多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而这要有措施建设、管理建设、经济建设、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民风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充分保证。写这篇作文,可以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立意:
加强乡村政治经济建设,打造乡村和谐社会;注重乡村特色文化建设,营造乡村诗意田园;致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等。可多点开花,亦可论其一点。
“和美”的真谛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二 王彦博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对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是和谐。”不敢说这是对美的最科学的评价,但至少它揭示了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各种因素的适当配合、和睦协调。
尤其是社会意义的美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奋斗目标,报告中的“和美乡村”应该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一个“和”字,包含了更多、更重要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和美”为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法更科学,当然也更任重道远。
中国大部分的国土为乡村。所以,建设现代化中国,乡村振兴是重要一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因为“唯经济论”会让人们不择手段,甚至犧牲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因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物质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现时的美好,更要重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乡村”,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也就是说,“和美乡村”,不仅仅是自然之美,更是人文之美、精神之美、社会之美!
在人们心仪的旅游胜地中,常常少不了那些古色古香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特色村镇。就像浙江乌镇、江西婺源、安徽宏村、湖南凤凰、山西平遥、江苏周庄……这些地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各种社会因素的和睦协调。这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又处处洋溢着现代气息;这里经济发达,各种设施又古朴雅致;这里能够感受到现代生活节奏,又可以品味慢生活的韵律;这里的民风淳厚,又体现出现代生活理念……这些地方,可以让你休闲娱乐,送走疲乏困倦;又可以让你感受时代的发展,使你一身轻松向着新目标进发……
它们,正是“和美乡村”的典范,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步入小康之后,一个个和美乡村的后起之秀正在不断涌现。尤其是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不少国家级、省市级“和美乡村示范片”正鳞次栉比星火燎原。广大乡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追溯历史的源头,乡村乃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而乡愁正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诗意。当田园牧歌与现代节奏完美结合、淳朴民风与社会契约无缝对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水乳交融、田园风光与现代农业交相辉映、青山绿水与书香生活相互映衬、小桥流水与现代设施彼此掩映……中国乡村已发生完美蜕变——不失它原有的宁静、清秀、诗意,又融入了现代的理念、节奏、便捷。曾经被完全割裂的社会因子,在今天的中国乡村和谐相融。
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正是“和美乡村”的真谛。其实,这也是“美”的真谛。毕达哥拉斯倘若活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定会为“和美乡村”点赞。
点 评
这篇习作由“美是和谐”导入,紧扣“和谐”一词,揭示“和美乡村”的要义,并通过对和美乡村的经典样板和今天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和美乡村的后起之秀的特征分析,展现了和美乡村的共性,凸显出中国乡村振兴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巨大成就。
佳作展示
和美乡村,精神家园
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高二 沈歆舒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极其美好的字眼。无论是大自然的风和日丽、和风细雨,还是人与人的和颜悦色、心平气和,乃至国家民族的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带给人的,总是顺畅、融洽和温馨,无怪乎“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关于“乡村振兴”的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这样一点:“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和美”取代“美丽”,一字之易,让“乡村振兴”勃然焕发出新意。
在我看来,“美丽”重在其形,而“和美”神形兼具。“和”是和谐,是和顺,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付诸现实的重要精神内核。
政策措施对路,让中国乡村“政通人和”。改革开放后,承包制让中国乡村一夜间翻天覆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设施更新迭代、农民生活蒸蒸日上。而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慢慢消解了农村的体制红利,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很多村庄成为只剩老人儿童留守的“空壳村”。而今,更重实效、更为灵活的乡村振兴政策让许多乡村游子重归故里,以全新的方式“重操旧业”,如湖南80后“种粮姐姐”肖定,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红土地上的“新农人”。她的行为,激活了乡村的魅力,为更多农村青年返回家乡、坚守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提供了全新模板。广阔天地,政通人和。
追求现代文明,让中国乡村“宜业宜居”。对于不少农村青年来说,家乡的闭塞落后是他们“逝将去汝”的重要原因。而今,几乎所有的乡村都已通电、通水、通网,农村学校和医院许多都已与大都市里的名牌学校、重点医院线上共享资源。农村产业也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高效农业、旅游度假、特产制售全方位延伸。就如泰山脚下的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从业者,与城市工人相比,在生活待遇、工作方式方面并不处于劣势,甚至在工作和居住環境方面还具有优势。这样的乡村,自然对广大青年甚至包括城市青年多了一份亲和力。
打造诗意田园,让中国乡村“留住乡愁”。乡村,是全人类的精神家园,但是这个“精神家园”绝非原始与荒僻,亦非喧嚣与激进,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是田园风光与淳朴乡风的交汇。乡村,不能沦落为城市的资源库、人力源、生产车间和废料处理场,而应当是城市的肺,是人类的大后方,是慢生活的伊甸园,是真正可以让人们“静一静”的地方,是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嗅得到炊烟、闻得见鸡鸣、留得住乡愁的治愈地……
孟子论及社会发展,在于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天时”理解为党的政策,“地利”理解为生态环境,“人和”理解为百姓团结。在振兴乡村的征程中,有党的政策的正确引导,有广袤大地的施展空间,有亿万人民的戮力前行,形神兼美的“和美乡村”必将遍布神州大地!
点 评
作文从对“和”字的分析入笔,勾画一连串美好画面,由此切入论题,凸显“和美”的内涵。而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和美乡村”的本质,在于政通人和、宜业宜居、田园诗意,并结合实例,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结尾借孟子名言收束全篇,富有新意,给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