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2024-05-14 14:02牛春娟宋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记叙文深度机器人

牛春娟 宋伟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现状

高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远不如初中阶段那样受重视。很多人认为,在考查频率上,高考议论文远多于记叙文;在成绩评定上,写议论文比写记叙文得分高;在思维发散上,需要培养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不必关注形象思维;在学习时间安排上,三年高中期间最多安排一个学期进行记叙文写作,其他时间则给了议论文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修订版)》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要求为“留心观察生活,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中也提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这足以说明,高中记叙文写作绝不是对初中记叙文的回顾复习,学习不能徘徊于浅层次,而应在初中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深度学习是助力高中记叙文水平提升的支架

深度学习原指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深度”指接近語文学习的本质,培养深度思维,抓住写作问题的主要矛盾。作文的“深度学习”,指的是把学生当作写作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思维,对作文核心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形成独到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践活动,透过现象把握作文背后的本质。

三、以深度学习为视角,探究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有效路径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写作应整合教材与写作,在讲解教材知识时融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1.深度学习教材范文,进行深度文学写作

对写作教学很有研究的邓彤老师指出:统编教材的使用开启了语文教学新篇章……写作教学应通过研究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邓彤老师特别强调,写作教学要根据学情,一次教一点,微型化,碎片化,持久而为才有效。

(1)向教材范文学习写人技巧——指向人物连续性动作的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思想、品格、情感的行为不只有单一动作,还有连续性动作。连续性动作描写是深度描写人物的技巧,更能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符合现实生活。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当代社会生活中新闻、通讯、述评等实用性文本的解读与创作外,还可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类文本”创作。在完成本单元任务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运用的细节描写技巧,用记叙文表达感受与体验。

文中表现劳动模范张秉贵热情细心的品质时,运用了一连串动作词,“拿出”“又拿出”“塞进”“包捆”“递给”“嘱咐道”,使表达传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请看:

夜深,人静,灯明。我悄悄推开书房的门,微黄的灯光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一位肩披长发、身着正装的人,手紧紧地握着笔,眼睛凝神地盯着书,一会儿托腮思考,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查阅资料……这样的画面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画面中工作的人正是我的母亲。我眼睛一热,扭头望向窗外,夜晚微风不燥,夹杂着些许迎春花香,暖暖地轻抚我的脸颊。

——《春风育桃李》

这一片段成功运用了连续性动作描写,不仅写出作为人民教师的母亲深夜备课的兢兢业业,还从侧面体现出“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2)向教材范文学习叙事技巧

学习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一波三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些技巧的特点及运用方法,然后总结该类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规律,从而为学生从课内阅读理解迁移至课外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①叙事技巧之“一波三折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从东京禁军教头沦落为草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教师可以课内行文为起点,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安排写作实践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该小说的写作模式——“一波三折”的具体写法:事件+障碍1+对策1+障碍2+对策2+障碍3+对策3+结局。

本单元学习任务可与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一位“平凡的劳动者”的学习任务合并,根据所学方法,有学生写了题为“一树花开”的记叙文。文中通过一系列事件塑造带领村民致富的劳动者——“父亲”时,就运用了“一波三折”法:在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的父亲作为村支书,找到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考查村落优势,找准致富路,栽植梨树——结果所产梨子个小味差、梨树生虫减产——改良种植技术——高产精品甜梨滞销——网络销售——村民致富。

整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运用此法,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平添许多魅力。

②叙事技巧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还可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怎会成为梁山草寇?这给人以“意料之外”的唏嘘感叹,中间过程怎样层层铺设,才使得林冲落草为寇在“情理之中”?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操作性强的写作规律:人物+目的+障碍+铺垫+意外结局。

笔者所教学生在课内范文中深度学习写作技巧,于课外赛场熟练应用,现将获奖作品片段摘录如下:

腾海海岸是一片别墅区,机器人零就诞生在这儿,零的主人桑先生和他的妻子是成功的商人,他们有一儿一女,荆和琳。因为夫妻二人工作繁忙而且公司在外地,没有时间陪伴荆和琳,于是,零诞生了。

零是智能机器人,桑先生在创造她时给她灌输了足够的知识,在零眼里,人类世界有着极大的魅力,而最吸引她的是人类间的关系……可她也知道,自己孑然一身来到这个世界,除了主人一家,并没有别的关系。

……

每次聚餐都是零最忙的时候,她要在桑家院子里放好桌椅,做好饭菜,把菜都摆上桌,等到两家人都坐下用餐时,才能在角落休息一会儿,休息期间还要随时等待召唤。

……

“桑家不允许机器人坐着,而且我也不会累。”零的语气很平淡,好像对季(备注:徐家的家用机器人)无聊的建议很无语。(障碍一)

……

一天,荆让零带自己和季去街区买东西,全然没看见一辆刹车失灵的车向他冲过来。他大叫一声小心,等他反应过来时,只剩挡在他面前的零的脸和满身伤痕的机械身体,大雨倾盆而下……

……

“桑先生,零怎么样了?”

“她啊,唉,彻底没用了,在前面的废品堆里呢,我要看看有没有还能用的零件……”(障碍二)

季奔向桑先生说的垃圾堆,果然看见了零支离破碎的身体。季很疑惑,明明自己没有感觉的,可为什么会这么难受?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带着零离开,不管去哪,只要离开。他抱起零破碎的身体,离开了桑家和徐家,离开了这个困住他们的地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琳把季和零的故事写成信交给机器人协会会长,在信的最后,她说:“我想,即便是机器人,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一段时间后,协会经过研究讨论,向人类宣布了机器人第四定律:机器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零和季,无人知晓他们的踪迹,或许,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机器人服务于人类,没有感情和自由,没有自己的生活,小说结尾却写他们拥有了情感,离开了人类,拥有了自己的生活,给人以意外之感;看似意外,但是经过层层障碍的铺设,又给人以合情合理之感。运用这种技巧写作,体现出小作者的人文关怀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

③叙事技巧之“画面组合法”

经典作品的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每一幅雪景和场景描写都是一幅画面。一幅幅画面相连,仿若电影中的镜头组接。通过这样的深度解读,学生可以较具体地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又一种运行模式——画面组合式。

师生共同总结写作规律:人物活动场景1+人物活动场景2。

一学生在完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三时,构思写作了记叙文《你需要时,有我》,后来此文荣获第20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省赛一等奖。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画面一)看着肚子还没车梁高的小孩想学骑车的样子,父亲忍不住笑了。

……

“目视前方,两只胳膊伸直,双脚慢慢蹬,我在后面扶着你。”

儿子却一直看着脚底,双手死死地握住车把手,身子不由自主地左右晃动,

在恐慌中努力寻找平衡,像极了站不稳的小狗。

“可是爸爸,我,我害怕!”

“别怕,爸爸在这里!”

(画面二)老父亲刚刚听完儿子的话,就随手一拧车把,车子立刻窜出去几米远,弄得儿子差点失手没拽住,父亲吓得赶紧松开电动车车把,尴尬地咧着嘴笑了。

“哎哟,这玩意儿还不好对付。”说着,父亲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似乎在抹额头上的冷汗。

“爸,你别担心,放开胆子骑就是了,你需要时,不是有我嘛,我就在你身后。”

整篇文章由两幅画面组接:一幅畫面是父亲扶年幼的儿子学习骑自行车,另一幅画面是儿子帮助年迈的父亲学习骑电动车。运用画面组合的写法,使文章产生回环跌宕之感,更好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2.培养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写作

通过平时教学观察和调查问卷得知,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在思维品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日常思维训练不够重视;写作时平铺直叙,缺少新意;写作角度单一,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且没有深度;行文思路和逻辑关系混乱。

总体看来,学生最欠缺发散思维和全面思维,其次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出发,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思维坐标系等可视化工具进行思维训练。为训练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可以选取某种事物、观点、原因、办法等进行深度思考,切分不同的角度、层面。针对“家乡文化生活”任务单,我们进行过下面的思维小训练,从多个层面、角度理解“家乡的味道”。

通过日常训练,学生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记叙文深度机器人
记叙文阅读专练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深度观察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