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构想

2024-05-14 09:21龙社勤李明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

龙社勤 李明泽

摘 要:湘西拥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众多,其生态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到村寨的发展。鉴于此,以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少数民族村寨双凤村为例,针对双凤村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资源,采取实地走访、交流的方式展开调研,以点带面地掌握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状况,提出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的设计构想,以期推动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景观生态设计的实施。

关键词:民族村寨;双凤村;生态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19YBA288)、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202210531020)阶段性成果。

根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该基金项目组成员于2019—2023年对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针对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特性、人文景观等,从湘西特色村寨的选址布局、空间结构、建筑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收集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资源的资料。在调研过程中,对湘西特色村寨的景观发展变迁、应用现状、维护情况等进行研究和观察,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思考,为后期项目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

双凤村的基本情况

201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340个村寨,其中湖南省的特色村寨27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色村寨10个;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717个村寨,其中湖南省的特色村寨31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村寨8个;2019年被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595个村寨,其中湖南省29个村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个村寨被命名挂牌。截止到2019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国家民委正式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计38个,分布在湘西7个县城和吉首市下的各个乡镇。

双凤,自李唐时期建村,历两百余代,两千多年。双凤村原名双栖,用土家语来理解就是“两只凤凰”,因村子的北面和西面两座山峰的形状像凤凰的头而得名。双凤村位于永顺县灵溪镇境内,离永顺县城15公里,海拔678米。当地人为了适应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将村寨选址在永顺县城西南方向近700米的九龙山之巅的一处凹地,真正体现了土家族村寨所居之地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刀耕火种被时代所废弃,农耕生产也逐渐由山顶迁移至山下,许多土家族村寨也由高山之地迁至山下,但双凤村这个土家族老寨依然保留了下来,成为古老的传统土家族村寨高山居住的代表之一。双凤村地处偏僻,自然生态保护得也较好,四周古树参天,生长着成片的原始次生林。

二、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资源

(一)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的自然资源

双凤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地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呈弱酸性,适宜植物生长发育。同时,双凤村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南方村落特有的高湿度与多雾气的特点。全村的土地面积约6 400亩(1亩约666.67平方米),森林面积5 700余亩,茶叶地约350亩。耕地类型分为旱地与水田,其中水田约160亩,旱地约26亩。双风村位于群山之中,各类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以各类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为主的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主要分为林树、药用植物、菌类、花卉、鱼类、鸟类、蛇类与哺乳类等多种生物类群。针叶林是双凤村的主要植被类型,其次是混交林。这些森林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据估计,双凤村的森林中有许多超过300年树龄的古树,这些古树种类繁多,如榉树、楠木、枫香、松、柏等,这些都是双凤村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可利用的优质自然资源。

(二)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文化资源

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要素也非常重要。在对双凤村的针对性调研中,发现双凤村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习俗文化、建筑文化三个方面。双凤村拥有很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如茅古斯舞、摆手舞、打溜子等,在这里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此外,土家族敬酒歌、迎宾歌、山歌等都是双凤村的重要习俗文化。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双凤村的吊脚楼上,目前双凤村共有38个吊脚楼,几乎都是巨大的青瓦木屋——四排三间、五柱四棋。村内建筑全部为木质结构,多为转角木楼。木楼沿小溪两侧选地而建,多为四排三间、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同时,双凤村保留着诸多建筑文化遗迹和实物,如土家族文化特征明显的摆手堂、土家祠堂、九蓉庵、八字门、五谷祠、接龙桥等。这些文化所形成的设计资源为生态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文化要素,可提高在地性民族村寨生态景观的文化意态。

三、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相关分析

(一)设计优势和劣势

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当地政府有意将双凤村打造成“土家族第一村”的文化品牌,并将双凤村建设纳入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双凤村位于九龙山之巅,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具有浓厚的土家族文化底蕴,保留了许多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用于当地生态景观设计。

双凤村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以下劣势:一是空间问题。双凤村位于群山之中,环境较闭塞,与外部的交流不便;地形复杂,村中的路以小路阶梯为主,缺少标志物;民居院落分布碎片化,建筑与景观缺少融合,部分传统建筑缺少维护,且大部分新建建筑完全放弃了传统风格,使村内的建筑风貌产生了割裂感。二是文化问题。村民对村寨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不高,部分文化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消亡,村落正逐渐失去其文化屬性。三是产业问题。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双凤村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模式单一,且受环境影响较大,缺少主导产业。由于近些年村内劳动力不断外输,村落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上村内的就业环境较差,也难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设计原则

首先,保持双凤村原有景观的文化底蕴,适当地对现有景观元素进行修缮、重建,合理设计安排新的生态景观,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传统产业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理念。其次,对双凤村原有的文化进行挖掘应用,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发掘有潜力的文化元素,就地取材,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并以生态为核心、以当地文化为导向、以生态景观设计为手段,构建有双凤村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

四、双凤村中心水池生态景观设计构想

(一)场地现状

双凤村中心水池属于村内的公共活动区域中心,是双凤村最主要的水体之一,也是进入双凤村必见的重要生态景观节点。目前,水池处于闲置状态,水体及周边的环境情况不是很理想,没有人进行管理和美化,周边也没有合适的景观与之呼应。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其所处位置很适合作为该村寨的特色生态景观区域。对此空间进行设计,可以提高村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丰富其文化生活(图1)。

(二)设计构想

双凤村中心水池是村内主要的水景区域,也是村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在本次设计中,针对该处生态资源丰富的闲置区域,提出以下设计构想。首先,将该水池同人们的生活、自然生态结合起来。水体不仅可作为村内的观赏景观,而且可以吸引人们与之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打破水面的平靜,用活水调动周边的活跃氛围,减弱空间的固化印象,使公共区域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打破人为活动与自然的边界感,在考虑合理性、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的同时,体现出人文关怀。其次,设置下沉式卡座,人们可经一段缓坡进入其中。以混凝土材质为基础搭好框架,在卡座底部铺设户外防腐木地板,卡座外侧使用钢化玻璃做隔断,以防水花溅入,并铺设灯光管线,营造简约现代的夜景效果。最后,设置休息亭。亭子的结构以金属为主,同时采用回收的木材与黑瓦进行装饰。为保留场地的原有树木,可围绕该树木安装弧形座椅,并打通旁边休息亭的顶棚,让树木舒枝展叶,既能体现生态性又能提升景观活力。

(三)设计效果

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生态主题,进行了设计构想,对原有的水池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从东南侧道路看向此区域中心部分,所见到的场景效果如图2所示。这是在原有水池的基础上,新设置了下沉式卡座,并在周边设置了休息亭与座椅。在此图中展示了各部分构筑物与周边建筑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同时搭配了植物景观,笔者以手绘的方法展现出设计的效果。在该设计中,下沉式卡座经一段缓坡向岸边过渡,使人们能够走进其中休闲娱乐,打破了路面与水面的边界,使人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水、亲近水,感受自然万象的生命力。水体及其周边布设的景观植物也为这片空间带来了更多活力,岸边设置的休息亭为一侧的树木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与围绕树木设置的圆形卡座一起创造了一个阴凉舒适的休息环境。

五、结语

我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在生态景观设计发展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面临很多问题。据实地观察和走访所收集的资料可知,在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遵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完善村寨生态环境为景观设计前提,以遵循村寨物种多样化为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以村寨自然资源为生态景观设计基础,以村寨文化资源为生态景观设计核心,进行设计构想,从而有效改善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以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为例,从村寨独有的特色文化和产业出发,在保证不破坏原有的村容村貌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生态与文化为一体的景观节点塑造,完善基础景观设施,让村民感受到村寨文化特色,树立村寨文化自信,调动村民进行村寨生态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将湘西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民俗资源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整合,构建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的文化品牌,从而在村寨的建设发展中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丹.关于湖南双凤村的认识与保护现状的思考[J].南方文物,2018(4):280-284.

[2]陆卫云,金晓玲,胡希军.湘西土家族古村落景观保护初探:以双凤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7(5):135-138.

作者简介:

龙社勤,硕士,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景观设计。

李明泽,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
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生态住宅景观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优良鸟类食源植物冬红Holmskioldia sanguinea的生态景观营造实践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