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建设

2024-05-14 09:20:23
《学习方法报》历史八年级 2024年48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民族区域指导思想

专题框架

1. 民主法治建设

[概况 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越来越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新时期由邓小平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 ]

2.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中共八大(1956年)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1992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年)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十八大(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名称 形成时期 特征 确立为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

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认识 (1)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先进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

4. 结合相关史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政党”

(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过渡。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

专题专练

1. 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次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各地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实现了直接民主

B. 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C. 明确了立法方向

D. 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

4. 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此次会议()

A.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B.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 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九大等都是党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准确的是()

A. 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

B. 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C. 中国特色—市场經济—“三个代表”—企业自主权

D.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代表”—主要矛盾

7.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讲道:“他(邓小平)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材料表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8. “(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

A. “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下面对联反映的两项制度的共同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民族一家心要齐

自治州,自治县,热爱国家作贡献 虎门烟犹在,百年荣辱入青史

港澳齐回归,两制辉煌壮国魂 ]

A. 都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

B. 都设立了高度自治的行政区域

C. 都为国家统一稳定作出了贡献

D. 都促进了当地人民参政和议政

10.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实行“三通”

C. 八项主张

D. 三民主义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民族区域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乡音(2022年8期)2022-12-16 15:41:2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0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中国特色政治协商: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民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综述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军事历史(2002年5期)2002-08-20 06: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