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要点及途径探析

2024-05-13 13:01:38张艳君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张艳君

摘 要:为确保吉林地区粮食稳定生产和经济稳步发展,强化农业生产活动的持续性,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玉米种植技术品牌,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保证当地农业技术的先进性、现代化水平。文章分析了光照、土壤、人为、播种对玉米种植技术实施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探究吉林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技术的要点和推广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吉林地区;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要点;推广途径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社會秩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玉米作为吉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种植中占据较大比例,并使其在畜牧业、工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此,要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农业技术,使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加强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支持。

1 影响玉米种植技术实施的因素

玉米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但种植品种与地域气候等因素会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对此,在吉林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中,要深入分析技术实施影响因素。

1.1 光照影响

植物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充分的光照,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如此。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最终的种植技术实施效果会受到光照的直接影响。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相比,吉林地区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有着较大需求。在确保光照充足的基础上,可以使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对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进而提高玉米颗粒饱满度,切实保障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如果无法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光照的充足性,可能会对玉米的产量和口感造成影响。借助对不同玉米种植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光照因素产生的影响起到一定的调节效果,促进玉米种植效果进一步提升。

1.2土壤影响

土壤作为玉米作物汲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来源,也会对玉米种植的品质和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在玉米种植期间,若在同一块土地采用连作的方式,则会使该地块的土壤肥力大幅下降,进而增加土壤中病虫害的数量。同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足,无法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降低玉米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最终对玉米种植的品质与产量造成影响[1]。由于土壤营养元素不足、质量较差,对玉米植株根系吸收土壤营养产生阻碍,再加上部分农民施肥水平较低,无法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有机肥施加的及时性和适当性,农业经济收入受损。

1.3人为影响

不同玉米种植技术的实施通常以农民为主体,受其玉米种植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即便采用相同的玉米种植技术,不同农民种植出的玉米品质与产量也是存在差异的。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受教育年限相对较短,对于各种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应用缺乏了解渠道和学习能力,对此,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对新机械、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在确保自身全面掌握不同种植技术实施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农民具体的种植需求和问题,强化种植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帮助农民掌握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同时,对玉米种植技术实施效果的提升产生间接影响。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要在农民选种、整地、播种、管理等重要环节为其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现场指导,为不同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1.4播种影响

在玉米种植技术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中,种子播种环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在播种环节的全流程中,如果农民的选种经验不足,很难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地理地形特点等选择适宜的玉米种子;选种后,如果忽视对种子品质的检验和把控,将对后续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埋下隐患;受玉米品种选择不当的影响,若选用的玉米品种抗病虫害能力相对不足,在其生长期间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侵害,使玉米种植的品质与产量大幅下降。播种环节也是影响玉米种植技术实施的重要因素[2]。在玉米品种的采购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理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的生长周期,实现对种植密度的科学把控,在玉米植株的生长管理中做好除草和施肥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对种植玉米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玉米生长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 玉米种植新技术在吉林地区的推广要点

2.1 选种处理

科学选种作为玉米种植技术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关键基础。在玉米选种环节,要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生长周期等要素,以确保玉米在生长全周期中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比如,在雨水丰沛的地区,要选择具有较强抗涝能力的玉米品种;在气候干旱地区,要选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玉米品种。考虑到吉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在选种环节要选择抗病虫害、抗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

在确定玉米种植品种后,还要对其进行处理,剔除其中带有病虫害或形状不饱满的种子,将其中形状规整、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筛选出来,完成玉米种子的二次处理。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将经过筛选的种子平铺在地面上完成晒种,降低种子含水量,激发种子活性,促进其发芽率进一步提升。在晒种过程中,还要定时对其进行翻动,确保其晾晒的均匀性,避免种子因过度暴晒被晒伤。将最后经过晾晒的种子用低毒农药进行拌种处理,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虫害和细菌,从根本上降低其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在部分干旱地区,还要在完成上述处理环节的基础上,选择45℃的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其捞出并置于恒温环境中,将其温度控制在20℃,促进种子发芽。

2.2 地块整理

为保证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病虫害对玉米种植效果的影响,在种植前最好选择一年以上轮作的地块完成玉米的种植。在明确玉米种植地块后,对其土壤肥力开展科学的检测工作,综合考虑地块浇灌难易度、土壤肥力和地形地势等因素,选择其中最适合玉米生长的种植地块,使玉米产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证。对于选择好的地块还要开展深松整地,使土壤更加疏松,便于玉米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为其创造良好的呼吸条件[3]。与此同时,在土地翻耕环节,还要结合其实际的土壤肥力完成底肥的施加,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

在地块翻耕作业开展期间,一方面,要针对地块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翻耕时间。一般情况下,旱田地块要在春季种植前或秋季收获后进行翻耕;水田地块要在秋冬两季交界时间完成翻耕。另一方面,应结合地块土壤肥力科学控制翻耕深度。对于土壤贫瘠且耕层较浅的地块要开展浅翻作业,防止破坏土壤;对于土壤肥力相对充足且耕层较深的地块要开展深翻作业,保证翻耕的有效性。

2.3科学播种

受吉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地玉米通常为一季作物,以每年4月下旬到5月初为最佳的播种时间,当其温度达到11℃时,以土壤深度为7cm的标准完成玉米播种。根据吉林地区实际的氣候温度,把握最适宜的播种时机,促进玉米种植发芽和出苗概率的提升,在播种环节保持较高的成活率,确保其成活后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其后续生长持续汲取营养物质奠定基础。

在现代化农业机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玉米播种方式通常以机械播种为主,以种子、土壤、地块等实际条件为依据,科学调整播种距离。对于部分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的地块,可采用宽窄行相间播种的方式,将其行距分别控制在80cm、27cm左右;对于部分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可选择同株距播种的方式,将其相邻玉米植株间距控制在70cm左右。以保证玉米植株能充分接触空气与阳光为标准,实现对玉米播种密度的科学控制。玉米播种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植株的光照,播种密度过小不利于玉米种植产量的提升。在播种完成后,还要对种子的出苗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其中少苗、缺苗的部分要及时采取补苗措施,遵循去弱苗、小苗,留壮苗、大苗的原则,完成对部分多苗地块的间苗处理。

2.4田间管理

在玉米播种完成后的田间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管理等工作。在除草管理中通常以除草剂为主要手段,针对田间杂草科学控制除草剂的配置比例,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其与玉米植株抢夺营养、光照等生长条件,或携带病虫害使玉米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增加,影响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除了化学药剂外,为降低除草剂过量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在除草管理中还可综合运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等手段,通过人工除草消除田间少许处于萌芽期的野草,避免化肥应用过量、土壤压力过大、土壤成分危害、土壤结构毁坏等问题的出现。用人工除草机器设备替代对除草剂的二次应用,降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有效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要求,为玉米植株创造绿色健康的生长环境。

施肥管理主要集中在玉米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并在大喇叭期及时开展追肥工作,为玉米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在玉米种植技术的施肥管理中,要以玉米实际的生长情况为依据,选择以农家肥为主的方式开展施肥作业。尤其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和孕穗期,考虑到此时玉米生长对营养物质有着较大需求,要确保追肥作业开展的高效性。每公顷按照375~525kg硝酸铵、225~300kg尿素的用量标准完成拔节期的追肥工作,对玉米枝梗和小穗分化产生促进作用,加快玉米拔节速度[4]。采用相同的追肥方式在玉米孕穗期开展两次追肥作业,使玉米可以更加饱满,提高玉米种植品质。

在灌溉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差异化需求,保证水分供应的充足性,且避免灌溉水量过多而导致植株根系腐烂。在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中,一方面,要参照当地时间的降水情况,实现对灌溉需水量的高效管理。特别是在干旱期,要确保灌溉水源的水质满足玉米灌溉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针对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的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于水分的较大需求,实施科学的灌溉管理,结合农业生态的迅猛发展,建立多元化的灌溉技术体系,加大对滴灌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力度,向植物根系直接输送充足的水分,节约淡水资源的同时,提升灌溉效率,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在病虫害管理中,针对吉林地区玉米种植常见的大斑病、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类型,要综合运用农艺防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防治玉米病虫害问题。在农艺防护中,主要通过玉米与豆类轮作,科学选种,加强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等农业技术手段,并在秋季收获后及时清理杂草等,降低病虫害越冬的可能性,同时为其创造优质的生长环境。在生物防治中,主要以生物圈食物链的关系为基础,在发生病虫害时采用生物相克的原理实现防治目的。比如,针对每年6~8月常发生的玉米螟,可通过释放赤眼蜂的方式,使其数量减少,降低其对玉米植株心叶和穂的蚕食。在化学防治中,以化学药剂为主,是应用效果最好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但是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可能使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为例,该病害的发生部位集中在玉米的雌花和果穗,最终玉米颗粒无收,可采用粉锈宁和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化学药剂拌种,达到对其的防治效果。

3 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

3.1完善推广主体

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在吉林地区的推广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各推广主体及其在技术推广中的职能定位。首先,在农机企业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中,要深入了解农机企业相对于其他推广主体的独特优势,强化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农机企业本身与农民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且充分了解各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还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为新技术提供支持。此外,农机企业在技术推广中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式,保证推广效果。其次,地方相关农业部门也是推广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重要主体,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根据各级政府在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中的严格要求,通过政府平台从基层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向当地农民直接讲解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传达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5]。最后,农民协会作为连接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机构,对技术推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其规模、资金和权威性的影响,通常需要与农机企业和政府部门联合开展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工作,强化新技术推广效果。

3.2拓展推广渠道

为扩大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宣传推广的影响范围,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平台,为农户和推广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支持,确保玉米栽种信息公布和技术迭代升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还要联合其他推广主体拓展短视频App、官方网站、网络直播平台等线上新媒体渠道,使众多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不同的玉米种植技术教学资源,为其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在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玉米种植的生产质量和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在吉林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围绕其地域特征,把握推广要点,探索科学的推广路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强,李民.玉米种植新技术要点及其推广方式探究[J].江西农业,2022(14):13-14.

[2]王传选.玉米种植新技术要点及其推广方式探究[J].农业科技与发展,2022,1(3).DOI:10.37155/2811-0617-0103-1.

[3]康健琦.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1(29):67.

[4]王美玲.安徽地区不同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要点及途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177-178.

[5]刘德双.吉林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核心思路[J].种子科技,2022,40(1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