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分析

2024-05-13 10:09关娜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产量

关娜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的密度对不同品种的产量以及生长情况都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主要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成长情况以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对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明确,提出提升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

玉米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重要的饲料来源以及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同种植人员所选择的品种以及栽培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玉米的成长情况以及产量难以达到预期水平。通常情况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促使植株高度增长,玉米穗粒也会得到一定增加。

1 种植密度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因素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不同品种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种植密度。在品种选择方面,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

1.1 玉米产量

穗数、穗粒数以及百粒重是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在种植阶段,需要对玉米的密度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穗数越多,相应产量也越大。但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对玉米植株的水分、养分、光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作用。在密度超出一定标准后,植株的光合效率也会进一步降低,对整体的成长过程造成损害,导致穗粒数和百粒重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植株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下降,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下降,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增强,部分植株由于缺乏养分,产量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植株的密度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种植面积内植株数量与单株生长空间以及所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之间的协调,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密度,提高穗数,在所吸收的养分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提升单株玉米产量。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关系。在一定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会随之增长,增长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但是,一旦超出规定标准,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低。为实现玉米的最大产量,应对密度进行严格控制[1]。

1.2 玉米生长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品质是影响种植收益的关键因素。品质优良的玉米颗粒饱满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以及营养物质,所蕴含的营养价值较高。而品质较差的玉米则颗粒较瘪,营养价值较低,难以满足大众日常饮食需求。其中种植密度对玉米整体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单株叶面积

种植密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株叶的面积。通常情况下,单株叶面积应该与整体的叶面积大致相同,二者之间的差距应低于5%。如果种植过程中出现密度过大的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缩小单株叶的面积。如果在成熟阶段依旧保留面积较小的情况,会进一步导致玉米品质的降低,甚至会出现茎叶成熟但果实没有成熟的情况。面对该种问题,大部分种植人员选择施用氮肥的方式,以加快果实的成熟。如果种植密度过小,茎叶会占据较大面积,抢占果实部分的营养成分,导致对玉米品质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密度进行合理安排,将茎叶的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提高整体品质。

1.2.2 玉米含水量

含水量影响玉米的品质和口感,而种植密度则会直接作用于含水量。玉米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生长特点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小,所蕴含的含水量和营养物质越多,但是成熟期也会进一步延迟,对玉米品质造成损害。而种植密度较大,则会导致玉米中的营养成分较少,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甚至在成熟期之前就出现枯死的问题。种植人员为满足玉米在各成长阶段的生长需求,需要对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并适当施肥,以此保证整体品质。

1.2.3 叶绿素

该种物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是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通常情况下,玉米叶片的质量越高,叶绿素的含量也会不断增加。不同的种植密度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会存在一定差异,会对整体品质造成影响。总体来说,密度越大,叶绿素含量越低,光合作用越弱,从而导致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妨碍玉米的正常成长。

1.2.4 可溶性糖

该种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进行暂时储存和代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影响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玉米属于淀粉类作物,在一定程度上,玉米品质取决于淀粉含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会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会受到施肥量的影响。因此,为保证玉米品质,需要对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进行控制。

1.2.5 可溶性蛋白质

该种物质主要属于非膜结合蛋白体系,是由玉米中多种酶系共同组成。对于玉米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波及植株的抗逆性。通常情况下,植株中的抗逆性与玉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种植密度越大,含量越低。为达到预定含量,可通过增加施肥量的方式,保证玉米的品质[2]。

2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位于某试验田,该地区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带,降水量和光照充足。试验田土壤为砂姜黑土,表层土壤的养分有机质含量为12.5g/kg,所选择的品种为迪卡517和郑丹958。

2.1.2 试验设计

试验主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密度分别为6万株/hm2(A1)、7.5万株/hm2(A2)、9万株/hm2(A3)。经过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各小区内种植12行,间距为60cm。小区长度为7m,宽度为6.5m。

2.2 测定方法

2.2.1 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

在玉米吐丝期间,可在各小區选取3株生长情况一致的植株,并运用长宽系数法对单株叶的面积进行测量。在此期间,上午运用植物冠层分析仪对不同小区的冠层顶部、穗位层以及底层的光照情况进行测量。各小区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其中两个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与透光率的变化如表1所示。

2.2.2 农艺性状

散粉结束后,在各小区中选取10株长势相同的植株,对其高度、穗位高、茎粗进行测量并记录。其中,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的变化如表2所示。

2.2.3 干物质积累量

在吐丝期和成熟期间,选择三株植株,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杀青0.5小时,并用天秤进行称重记录。其中,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如表3所示。

2.2.4 测产与考种

处于成熟期阶段,需要对有效穗数进行记录,在各小区中选取5行进行收取,并挑选15穗进行自然风干。随后对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记录。将其进行全部脱粒后,根据14%的含水量对实际产量进行计算。其中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的变化如表4所示。

2.3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上述试验,农作物产量的90%主要来自光合作用下形成的物质。而光合性能与冠能内部分布的光线密切相关。因此,构建高效的冠层结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的情况主要是为保证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均衡。通过选择合适的密度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良好的光合性能,以此实现产量的提升。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植株的叶面面积较大,叶片之间存在严重的遮挡现象,内部的透光率下降。尤其位于下部的叶片,由于长期受到的光照较低,光合性能弱,整体产量较低。据研究表明,迪卡517的叶面面积指数相对较小,且穗位层叶面面积指数所占比例小,能够在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透光率,具备较好的光合性能,促进整体产量的提高[3]。

增加种植密度是现代增加玉米产量的主要方式。在合适的密度下,有效穗粒的增加能够弥补穗粒数和粒重的不足。但是一旦超出合适的种植密度,植株之间的生长空间会进一步压缩,导致部分植株由于竞争能力弱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有效穗粒下降,玉米产量降低。调查显示,郑丹958会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势,7.5万株/hm2时的产量最大,迪卡517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万株/hm2时实现最大产量。迪卡517在三种密度情况下的产量均高于郑单958,迪卡517相较于郑单958产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高密度情况下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

3 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3.1 优化种植方式,调整种植密度

玉米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由于所采取的种植方式以及选择的品种不同,对种植密度也应进行一定调整,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对于平原地区,由于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大,且营养物质较高,在种植过程中,可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对密度进行合理管控,确保产量最大化。植株之间的距离不合适也会对植株的光合作用情况产生危害,对成长情况造成影响。运用宽窄行栽种形式能够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加强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因此,尽可能优先选择该种种植方式。如果受到当地条件限制,必须采用等距种植形式,则需要提前对行距进行确定,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对种植密度进行确定,保证在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量得到增加。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种植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播种的时间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北方多为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种植密度则根据玉米的品种以及土质情况进行确定。种植人员通常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和温度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的品种。该种品种一般根系发达,常见的品种主要有鲁单981、同玉609等[4]。同时,在种子选择方面,需要加大对质量的控制,纯度控制在96%以上,净度高于98%,出芽率应不低于85%。

3.2 做好田间管理,加强疾病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首先,在三叶期间,玉米会打开枝叶。种植人员需要对枝叶的整体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在五叶期间,应定期做好补苗工作,对影响植株成长的弱苗进行清除,并进行补苗,防止后期植株的成长存在较大差距。定苗后,需要对根部位置进行观察,及时进行施肥、松土、除草等工作,以此保证玉米成长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养分。其次,做好灌溉工作。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以及当地的降水情况,及时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对灌溉时间进行严格把控,防止灌溉量过大或过小,对根部成长造成影响。

病虫害是玉米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危害,保证整体产量和品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种植技术进行规范,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并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其对玉米成长的威胁。加大对各阶段生长情况的关注,及时发现早期的病虫害危害,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后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威胁面积扩大,对整体的种植区域造成影响。第三,对种植密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土壤中营养物质充分,避免为病虫害营造有利环境。第四,提前施加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但是,在施肥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以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喷洒农药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农药喷洒次数,加大对害虫天敌的保护,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以此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5]。

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的玉米对于种植密度的要求有所差异。在玉米种植工作中,想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玉米产量,只有对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以及对密度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计划,才能有效保证玉米产量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铭.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3):33-38.

[2]王文文,郭海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3(4):45-49.

[3]叶毅.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3,41(6):21-23.

[4]黄光,刘怀龙.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0):126-128.

[5]冯岩智,杜勇芝,赵春辉.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分析[J].广东蚕业,2022,56(7):11-13.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我的玉米送给你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