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才军
摘 要:小麦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人类粮食选择中占较大比例。就现今发展形势来讲,我国人口持续增加,只有作物高产才能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在此背景下,只有积极推广先进的小麦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小麦的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期望为提高粮食产量及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麦;科学种植;病虫害;高产
小麦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还能用于酿酒,其用途十分广泛。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小麦易受到病虫害侵害,种植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为提高小麦质量,相关人员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小麦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小麦的生长营造优良的环境,提升生产效率。
1小麦种植现状分析
小麦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对于农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现今,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以及农业先进设备的引入,小麦的现实种植效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随着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小麦种植产量以及质量会日益提高。
尽管小麦具有相对完善的种植体系以及丰富的种植历史,但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种植发展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其中种植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当地现实土壤质量影响最为明显。
诸多小麦种植地区受种植技术相对欠缺、当地土壤墒情较差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中经常出现亏损现象,这并不利于小麦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想要最大化地发挥小麦种植效益,相关种植人员必须借助合理科学的小麦种植技术,充分做好小麦的播种、育种、施肥、灌溉工作。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对于病虫害的关注,合理借助科学手段,加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利用水平,为有效推进小麦实现高产高效助力[1]。
2小麦科学种植
2.1更新种植理念
想要直观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相关人员必须要摒弃传统老旧的种植观念,积极探索新颖的种植模式,尽可能避免在相同的一片种植区域内,出现重复种植小麦的现象,以此有效实现恢复土壤肥力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期间,相关人员必须要制定科学严谨的轮作制度,在同一个种植区域内,合理地规范相关作物的种植举措,避免土壤肥力出现单向流失的现象。
实际上,如若种植户在一个种植区连续反复种植同一种作物,这样容易使土壤中所含的病原体出现不断积累的现象,最终会出现大面积大区域暴发病虫害的现象。这会极大地影响种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给相关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科学开展整地工作
小麦种植区域的现实土壤条件会对小麦的实际发芽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土壤的墒情不佳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这对于小麦的最终质量以及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小麦根系发达,要想实现其健康生长,小麦需要大量的养分。这就意味着小麦并不适宜种植于较为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种植户在选择小麦种植区域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土壤自身肥力好的区域,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此外,在确定好种植区域后,相关种植人员也要积极展开深翻处理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深翻地的深度不能太浅,要把深度严格控制在5cm以上,这样才能促使土壤中的过冬虫卵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此外,种植户在整地期间,还要积极清理好种植区域地表上的杂物,为后续顺利种植小麦做好准备。
2.3选种、拌种以及晒种
在小麦种植期间,选种、拌种工作极为关键。种植户在进行选种工作时,相关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结合实际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在确定好种植小麦品种后,就可按计划展开拌种工作。拌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理举措,最大程度地提升小麦对于病虫害的防御力,为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助力。在拌种时,种植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拌种药物,考虑到种植区域常出现的病害,选用合理的药物,尽可能发挥药物的预防作用。在此需额外注意的是,药物的浓度要精准把控,严谨避免操作不当使得小麦出现不出苗或者出苗不齐等不良现象。
在完成选种以及拌种后,还要及时展开晒种工作。该项工作的实施跟小麦种子处理工作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小麦的出芽率。在具体晒种期间,相关人员要尽量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并确保晒种的时间持续三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晒种预期价值。除此之外,在晒种期间,种植用户要定时对每一粒种子进行翻面,从而确保每一粒种子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晾晒。
2.4播种方法
小麦的具体播种时间主要是在每年的3~4月和9~10月。人们通常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将种植的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麦,种植户都要以综合发展的眼光去具体考量小麦的品种以及气候因素。如若种植户选择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那么在具体选择播种时间时,除了要考虑小麦的现实生长周期外,还要充分考虑种植地区的田间气候以及病虫害具体高峰流行时间,借助相关举措,最大限度地提升小麦种植的出苗率。
现今,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想要实现种植可持续发展,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合理运用农用机械化设备,展开机械化播种。在具体使用农用机械播种期间,有两点需额外注意,一是要严格把控农机行进的现实速度,将速度合理控制在每小时6千米,以实现对于数量的掌控。二是要合理对播种的密度进行规划。小麦的具体播种密度要严格依据预期的目标产量以及种植面积展开系统计算,该举措可在确保不影响小麦生长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小麦产量最大化。一般来说,小麦行距约为20cm,这样的距离可确保小麦的植株之間不会互相抢夺营养。在此需额外注意的是,如若种植区域的土壤墒情较好,肥力养分较为充足,那么相关的种植人员可适当减小行间距。如若土壤肥力较差,种植条件较为贫瘠,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加预定行间距[2]。
2.5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分为施肥、灌溉以及除草三个方面,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2.5.1施肥
施肥是保证小麦实现高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优渥的营养供应不但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小麦对于病虫害的实际抵御能力。基于此,种植户在具体施肥期间,可适当地加入含氮、磷、钾元素的复合类化肥,以此最大限度地为小麦的生长创造优良环境。
为有效解决因土壤缺乏营养元素,小麦无法高质生长的现象,相关种植户要有针对性地展开营养元素补充工作。在具体操作时,可通过提前检测种植地土壤样本的方法,全面了解未来种植区内土壤的具体墒情,为后续的施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使种植户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施肥。实际上,小麦在处于出苗期的时候,其对土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的要求极高。因此在该阶段,相关种植人员必须有计划地增加农用肥的施加量,以此确保土壤当中的营养成分保持充足。此外,在小麦返青阶段,因自身对氮、磷元素的需求量较大,相关人员可适当地施加富含上述元素的复合肥,以此确保小麦顺利生长。
2.5.2灌溉
相较于其他因素,小麦对于水分的要求还是较低的。因此在种植期间,种植户并不需要频繁地展开灌溉工作。在具体进行灌溉时,种植户可依据小麦种植区土壤的湿润情况,制定相应的灌溉计划。虽然小麦在生长期间对土壤中水分的含量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但是在其生长期间,严格确保种植土壤的湿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状态,既不能存在积水现象,也不能出现干旱开裂现象。
实际上,土壤的湿度对于小麦的生长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若土壤湿度过低,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小麦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效果,进而出现生长速度延缓的现象;如若土壤湿度过高,这就会成为病菌生长的“良机”,增加小麦遭受病虫害侵袭的概率。
由此可见,土壤的湿度极为重要。在具体运作时,为有效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湿度处于合理状态,种植户可借助强化田间巡视等手段,定期对土壤的润滑情况展开系统检查。在具体巡视期间,如若发现小麦的种植区域出现病苗或者弱苗,应积极采取补苗举措,以此增强小麦的存活率。
2.5.3除草
除草技术属于田间管理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小麦生长期间,如若田间的杂草过多,那么這些杂草会或多或少地跟小麦的植株抢夺养分,这并不利于小麦的生长,甚至有时还会使小麦的生长速度有所减缓。因此,种植者必须要定期对田间的杂草生长情况展开监察[3]。
如若杂草过多,就要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合理借助农用的除草设备等工具进行除草工作。此外,还可选择使用化学药剂展开杂草的清除工作。在选择化学药剂时,要尽可能选用毒性较小的除草剂,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以及小麦植株造成破坏。如若田间的杂草较少,种植者可借助人工除草的方式对杂草进行清除。总而言之,在选择去除杂草的方法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地避免除草操作对小麦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
3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3.1播种前防治技术
小麦如若在生长期间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那么其相应的产量以及质量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种植者必须在坚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合理强化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力度。种植户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严格以种植地小麦的现实生长状况以及常见病虫害种类为具体依据,展开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防治工作期间,种植户也要坚持落实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落实好选地、整地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需额外注意的是,在选地期间,除了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肥沃程度外,还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的影响。在选择地形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适宜灌溉和排水的地形,为后续展开灌溉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此外,种植者想对土壤进行深翻运作时,除了要明确注意深翻的具体深度外,还要科学控制深翻的具体次数。一般情况下,深翻操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为宜。
3.2播种防治技术
播种时期的防治技术主要是指落实好选种、拌种以及晒种工作。尽量确保具体的操作不会对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小麦植株产生影响较大的损害,科学实现增强小麦病虫害防御能力的目标。
在具体的选种阶段,种植户要尽量选用颗粒较为饱满的种子,及时挑出损伤种。随后再积极借助盐水选种法(盐水选种法主要是借助饱满种子与不饱满种子之间密度不同的原理展开运作的),对不饱满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去除。在具体实施盐水选种法时,种植户需要将所有的种子都放在食用盐水当中,如若种子漂浮在上方,那么就要对其及时进行剔除。选种结束后,也要及时展开晾晒工作,等到种子完全晒干后,就可以开展拌种操作。拌种药剂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敌畏丹溶液。敌畏丹溶液对小麦黑穗病有较强效的预防效果,而且这种药剂的价格相对便宜,可用性极高。
为确保防治技术在播种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对晾晒的具体时间要严格把控,将其严格控制在5~8h。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对病虫害的抵御力,从根源上为降低种植区病虫害的发病率助力。
3.3返青拔节期防治技术
小麦的返青期大多是在每年的2~3月份,在这个时期,多数地区属于气温回升的阶段。此阶段也正是大量病虫害的主要侵袭阶段。返青属于小麦出苗后期起身前期的阶段,如若小麦在这个阶段感染到了病虫害,那么其在拔节期就极易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暴发,这会为种植户带来较为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返青拔节期,落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在小麦的返青期,种植户必须要定期到田间去检测小麦的现实生长状况,做到见病就治疗,见虫就消灭。
小麦在处于返青阶段时,存有少量的蚜虫是较为正常的现象,这并不会影响到小麦植株的顺利生长状态。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蛀虫的出现还会帮助小麦在种植田间形成较为平衡的生态系统。但是,上述状况也仅针对少量的蚜虫来说。如若在小麦返青时期出现病虫害发展程度较重的状况,那么相关人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小麦的病虫害加以化学药剂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化学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但如果不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剂,那么也极易造成小麦颖果表面出现农药残留的问题,相关人员对此要特别注意。
3.4综合多元化防治技术
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可依据方法的不同,分成农业、化学、生物以及物理防治技术四种。
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是运用于播种前以及播种中期的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有针对性地借助一些化学药剂对小麦田间出现的病虫害展开治理,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成本较低且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充分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对害虫进行引诱,使其聚集,随后再进行集中灭杀。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首先在选种、育种、播种等环节要全面考虑,选择适合种植的种子才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剂,确定其用量,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关种植人员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自身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以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小麦种植期间的各项工作展开筹划处理,为小麦能拥有较为优良的生存环境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金蝶,李婧.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农家参谋,2022(11):38-39.
[2]刘新房,张啟滨.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12):28.
[3]吕莉,李小文,陈红哲.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J].新农业,2021(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