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实施内容与晒田管控策略

2024-05-13 19:06王燕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水肥管理水稻

王燕

摘 要:随着水稻栽培工作的广泛开展,现阶段各类水稻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在众多栽培技术中,水肥及晒田技术为主要内容,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加以管控。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的价值,深入探讨相关的水肥管理要点及晒田管控策略。

关键词:水稻;水肥管理;晒田

水稻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水稻栽培技术得到创新。但是很多地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及晒田时机合理把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进行研究。

1 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价值

1.1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在水稻栽培后,水肥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晒田时机的合理选择,能够改善水稻田的周边环境及土壤生物等条件。在水肥管理过程中,氮肥等类型的肥料添加能够加速水稻土壤中的微生物与有机质的分解,从而有效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1.2保障水稻健康生长发育

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选择,主要基于水稻的具体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健康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的生长阶段初期,如果水稻的根系部位生长存在问题,应用水肥管理技术能够进行调控,增强根系活性,提升水稻存活率,从而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发育。

1.3促进水稻产量增长

水肥管理与晒田管理在水稻栽培后的应用,能够满足水稻在水分及光照等方面的生长要求[1]。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降水量高发等不良天气条件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做到水稻不减产,促进水稻产量不断增长。

2 水稻栽培的常见水肥管理要点

2.1控制水肥施加量

在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工作中,需要首先将水肥的具体施加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水肥的具体施加量可以根据肥料的具体用途进行判断。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氮肥为基础肥料,在施肥灌溉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氮肥的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施加量。例如氮肥在作为底肥施加时,可以适当增加水肥施加量,在浇水后采用深施技术施加氮肥,保障充分满足水稻底肥的相关施加要求。并且氮肥的深施还能够确保水稻田土壤在肥料上最大程度覆盖,能够有效减轻硝化反应对氮素的影响。在水稻完成移栽后,通常需要进行追肥处理,氮肥在用作追肥进行水肥管理时,可以适当减少水肥施加量,避免水稻后续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或贪青等不良现象,影响水稻的整体生长质量及产量。管理人员在控制水肥施加量时,需要控制不同肥料相结合使用时的具体水肥施加量。将不同肥料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及合适的比例进行调配,确保施加量合理。

2.2合理选择肥料类型

水稻的水肥管理工作中,肥料通常有多种不同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水稻的水分需求等进行合理选择。首先,为了有效提升水稻的生长质量,促进水稻增产,可以选择有机肥类型的肥料。在水稻的水肥管理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肥力供给、优化土质及改善土壤性能等多方面的优势效果。在水稻施加水肥的过程中,有机肥可以作为基肥进行使用,在开展翻耕作业之前,可以施加合適剂量的有机肥,根据施加的肥量灌溉适量的水分。同时在翻耕结束后,还可以施加适量的粪肥,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及内部的有机质含量,能够节约肥料资源,并且有助于提升水稻的品质[2]。其次,在水稻水肥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选择适宜在水稻叶面施加的肥料,叶面肥的应用能够在氮磷钾肥等传统肥料的基础上,为水稻提供微量元素,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水稻的病虫害抵御能力,有效提升水稻的抽穗率。

2.3注重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

除了施加量及类型,还需要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水肥管理措施。例如,在水稻分蘖期生长阶段的水肥管理中,肥料方面可以施加分蘖肥、穗粒肥及基肥等,并且需要合理控制不同类型肥料的施加比例。在施肥次数方面,分蘖肥可以一次性施加使用。在水肥管理方面,水稻在分蘖期通常对水分的生长需求量较大,管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灌溉水量,保障充分满足分蘖期水稻的水分生长需求。同时在水稻的生长阶段初期,需要合理控制水量,为分蘖期的水分管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水稻的新根及新叶生长出来后,可以适当减少灌溉水量,保持在浅水层,有利于后续水稻顺利分蘖。在水稻的壮秆期生长阶段,通常需要进行排水搁田处理,有利于控制水稻分蘖。在肥料方面,可以进行施加促花肥处理,能够在促花的同时,有效促进水稻根系部位良好生长发育。

3 水稻栽培的晒田管控策略

3.1晒田时机

在水稻的整体晒田管控中,首先要对晒田时机进行合理选择,确保与小麦的生长需求相匹配,保障晒田后水稻能够健康生长发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正式开始晒田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水稻田间,对水稻的具体生长情况、水稻性能、土壤条件及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实地勘察。在充分掌握水稻田的基本情况后,可以根据勘察结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晒田方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设置适宜的晒田时机。在晒田方案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制定出晒田持续时间、操作标准及晒田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在设计规划各项晒田方案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及生产情况,对具体的晒田程度进行仔细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生产情况等有限,可以采用轻度晒田等形式,在晒田后进行检查时,需要确保满足表面出现硬皮,并且工作人员在水稻田间走动时,鞋底表面不会沾染泥土。如果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中度晒田,需要确保田间出现分叉裂纹。如果采用重度晒田形式,需要确保水稻田间地表裂纹较宽。此外,在晒田方案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晒田形式。为了提升晒田效率及质量,可以采用机械化形式进行晒田,使用专门的晒田机械辅助开展工作。第二,晒田时机的合理选择还需要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状况及生长阶段进行判断,最大化地避免水稻晒田时机选择不当,对晒田效果及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开展晒田工作时,需要选择在水稻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生长阶段进行[3]。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在水稻分蘖期进行晒田,或者以分蘖临界叶龄期为宜。如果选择在分蘖临界叶龄期时晒田,工作人员需要合理把控临界期的具体时间节点,避免把控不当使得晒田时机过早,可能导致水稻的有效分蘖数量降低,水稻最终减产。同时临界期把控不当,同样会造成晒田时机过晚,可能导致水稻幼穗出现分化不良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在水稻的分蘖期,整体茎蘖数在计划苗数80%以上时为最佳晒田时机。

3.2晒田技术要求

在实际晒田过程中,需要注重合理选择管控晒田技术。根据水稻的晒田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出晒田技术要求标准制度,并加以严格履行,保障水稻晒田效果。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正式开始晒田之前,需要对系列晒田准备工作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管控,对晒田时间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管控,严格遵循“时到不等苗”及“苗到不等时”等方面的水稻晒田原则。“时到不等苗”指的是如果晒田时机合理成熟,在苗数不足的情况下无需过多顾及,仍然可以进行晒田,防止出现晒田过早水稻穗数不足,或晒田过迟无效分蘖过多等不良现象,最终会对水稻形成大穗造成直接影响。“苗到不等时”指的是在水稻田间,可以按照亩茎蘖数对晒田时间进行判断,在水稻的亩茎蘖数最终达到预定标准后,就可以开展晒田工作,无需考虑当时的季节是否适宜。第二,对晒田过程中的系列晒田技术要求进行管控。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气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使用专业的仪器,对气象状况进行检测分析,避免晒田工作受到恶劣自然天气等不良气象条件的干扰。同时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开沟工作,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开好丰产沟,为后续水稻田的排灌等工作提供便利。在沟渠的挖掘方面,还需要根据水稻田内各地块的具体大小决定开沟措施。如果水稻田内地块较小,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只开围沟,如果水稻田内地块较大,可以在围沟的基础上再次加开中沟。同时,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将水稻田中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避免出现草荒情况。第三,在晒田后的技术要求管控方面,需要加强晒后水肥管理处理。对晒田进行复水处理,之后需要将整体水层保持在薄浅状态,直至孕穗。在施肥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生长状况较差的水稻田地块,及时进行施加促花肥等追肥处理。并且可以按照合理的比例施加三元复合肥或尿素等类型的肥料,共同促进长势差的水稻田地块良好生长。对于长势较好的田块,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施加适量的三元复合肥,作为促花肥或保花肥使用。

3.3晒田注意事项

在晒田过程中,除了相关的晒田技术要求,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晒田注意事項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避免晒田后出现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水稻田地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且在确保水稻田质量达标、符合晒田的相关标准要求后,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水稻田间存在超过30%的植株拔节情况时可以结束晒田。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结束晒田后同样需要进行水分补充灌溉处理,灌溉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深度,在5cm左右的位置进行深灌处理。灌溉后也可以进行适量施肥处理,有效提升水稻田内地块的肥力及性能,防止由于土壤肥力不足而产生成穗率降低等现象[4]。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观察到部分地块,由于地势不利而出现排水不良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地块中的水分尽快排出,可以适当加大晒田力度。第二,在晒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水稻田地内的地块是否存在裂纹现象,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处理解决工作。水稻晒田的主要目的为管控水稻出现的无效分蘖情况,在水稻的苗茎数与预计穗数大致保持一致时,开展晒田工作,在水稻田内全部地块的表面逐步硬实后结束晒田工作。在上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仔细观察,在地块产生裂纹时,采用灌水等形式及时进行处理。第三,除了晒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不适宜进行晒田的情况进行了解。在晒田之前对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水稻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水稻的茎数不达标,与实际晒田需求不匹配,不宜进行晒田处理。其次,工作人员可以对水稻田内的土壤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部分地块的土壤存在肥力较差、内部土质营养元素缺乏以及土壤渗透力强容易漏水等情况,通常不宜进行晒田处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根据水稻田地块中的土壤类型,对是否适宜进行晒田进行判断。如果水稻地块土壤为程度较严重的盐碱地或荒地等,通常不宜开展晒田,如果土壤类型为低洼地等,同样不适宜进行晒田处理。

3.4晒田程度

在晒田工作中,除了系列管控措施,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晒田程度进行仔细检查,保障晒田质量及效果,水稻田内各地块有效达成晒田目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人员首先根据水稻的具体品种,对适宜的晒田程度进行仔细的分析。如果所栽培的水稻品种具备叶片颜色较深、发苗较多及生长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等方面的优势,或为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晒田程度,采用重晒的形式进行晒田处理。确保地块在晒田后边缘区域能够出现较大裂缝,地块中央区域能够绽开较小裂缝。对于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叶片颜色较浅、出苗后存活率较低、生长能力较差及分蘖力弱的水稻品种,工作人员需要将晒田程度进行灵活调节,降低晒田程度,采用轻晒的形式进行晒田处理。确保晒田后水稻地块出现田边存在较小裂纹、田中地表坚硬以及土层表面不泛白的状况。在行走时能够做到留下鞋印,但鞋底不沾染泥土。第二,工作人员在判断晒田程度时,需要注重对不同晒田程度的地块采取合适的晒田时间。通常情况下,晒田程度主要包括轻晒及重晒等。轻晒程度所需的晒田时间少于重晒,确保充分满足水稻田地块的晒田需求。第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水稻田地块的土壤情况及具体土质特点等,对晒田程度进行确定。黏土田等土质较为黏稠的地块,通常保湿能力较强、不容易产生渗漏,工作人员需要适当加大晒田程度,采用重晒的方法进行晒田处理[5]。

综上所述,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水稻的整体栽培质量。聚焦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生长及水稻产量等方面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的价值,采取相关的水肥管理要点及晒田管控策略,保障水稻系列栽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健,陆凯文,秦叶波.水稻超高产栽培肥水定位促控技术[J].中国稻米,2020,26(04):67-71.

[2]韦金安.水稻栽培过程中稳产提质理念与田间管理手段的融合[J].南方农业,2021,15(14):41-42+45.

[3]张娜,季美娣,许峰,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03):56-58.

[4]梁建彬.旱作水稻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4):93-95.

[5]黄鸿华,黄日盛,许开达,等.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3,41(11):1-3.

猜你喜欢
水肥管理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之我见
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四季豆栽培技术要点
东方百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