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红书应用的算法推荐如何塑造用户日常生活,并依据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进一步探讨算法推荐在构建消费文化景观中的作用及其对用户造成的潜在影响。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并结合个人的定性研究经验,从景观的出现与特点出发,分析界面设计如何吸引用户并增强用户黏性,以及推荐机制的工作原理对用户消费倾向的影响,继而讨论算法促进景观塑造的具体方式。结果:小红书通过优化界面与互动设计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利用算法推荐强化消费趋势、促进社群形成,导致信息茧房产生。此外,不透明的算法推荐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诱导,挑战了用户的选择自由和自主性,从而削弱了人文精神。结论:应采取策略优化算法并提高其透明度,加强对算法应用的社会监管,加深公众对算法运行机制的理解,同时注重个体的人文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社会与个人需要共同努力,免受算法机制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个体的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景观打造;算法推荐;新媒体;用户
中图分类号:G206;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20世纪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文化并未对民主和自由的发展起到助益,反而转化为推动资本发展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于60年代撰写了《景观社会》一书,该书深入剖析了视觉表象如何被操纵从而构建景观。当下,随着新媒体和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算法技术发展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数据驱动的社交平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占据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些平台利用精密的算法推荐系统,围绕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不断编织出一个个信息茧房。
小红书是一款集社交功能和网络电商于一体的移动应用平台,当下已成为用户分享个人生活点滴、购物体验、旅行见闻以及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虚拟空间。小红书的内容创作与商品相互链接,能实现从内容到消费的一体化。小红书用户活跃度高,2021年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已达1.58亿人次,2022年突破2亿人次,2023年小红书日人均搜索量接近3亿次,是用户使用检索频率最高的平台之一。小红书对用户偏好的深入洞察和精准的算法技术应用,使其能够深入用户生活的各个维度,打造出一种潮流消费与品质生活并存的社区景观。笔者旨在分析算法推荐在景观打造中对用户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策略。同时笔者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也将结合个人的定性研究经验和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探讨。
1 景观的出现与控制
“景观”源自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的重要思想。德波对景观的论述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情境主义国际》中。景观是依照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运用辩证法的原理,批判存在于现代消费文化中异化现象的理念。德波在《景观社会》中进一步阐释景观的思想,将景观和资本增值的逻辑相结合,认为景观是一种控制人们日常生活并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力量,其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景观的构建是一种不平等的生产过程,景观由小部分人设计并制造,其中涵盖图像、广告及娱乐等元素,以此操控观看者并对其进行心理引导;第二,不同于显性的外在强制,景观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影响观看者,这种控制看似去政治、反暴力、非强制性,但本质上是一种非直接干预的操控;第三,资产阶级打造的景观都带有伪装,个体在其迷幻的表象之下,逐渐迷失自我,陷入被景观支配的境地,沦为景观的“奴隶”。此外,景观还具有拟真性、单向性以及控制性。通过模拟真实,单向传送给观看者,对其进行操纵、激发和导引,同时借助大量的广告、图像并通过媒体渠道扩大其影响范围,削弱观众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意识。并不断强化其对观众的心灵操纵,最终实现对观看者的洗脑与控制。资本往往需要制造消费来维持运行,所以“资本主义庞大的商品堆积要求景观霸权通过操纵人们的欲望,制造新的消费增长点”[1],并且“不断制造伪需求(pseudo-besoin)来代替人类最初需求的满足”[2]。最终,观看者的欲望被操控,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时常感到焦虑,而他们的这种焦虑通过消费行为得到缓解和释放,最终少数操控者的目的得以实现。
2 小红书打造的景观
2.1 界面与互动设计
对用户而言,小红书的界面与互动设计至关重要,精心设计的页面布局,以及恰当的色彩搭配与字体组合,创造出了一个能提升用户活跃度的使用环境。针对用户的浏览习惯,小红书在首页设计了直观的并列式信息流,帮助用户高效获取内容。界面顶部的分区规划清晰,底部导航栏直观易懂。在整体的视觉风格上,小红书采用纯净的白色背景配合其标志性的红色,不仅提高了品牌的辨识度,简洁的背景也给用户带来了舒适的浏览体验。基于用户需求及习惯,在文案发表时,页面以视频和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用户在转发、分享、點赞、评论的过程中,均能获得简约而高质量的视觉体验,满足了用户对高级感、舒适度的需求。同时平台阶段性推出各类榜单,这些榜单聚焦各品类生活的新趋势以及真实生活分享,并根据“搜索热度+传播热度+互动热度+点击率”选择上榜内容。平台再依据用户浏览时的点赞、收藏情况,借由算法推动,将相似内容快速投递给用户,促进相似用户群体聚集最终形成社区。因此,小红书的界面与互动设计不仅从美学与功能上满足了用户期望,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用户的社区参与度与平台使用黏性,最终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用户留存与互动意愿的基石。小红书为用户打造出舒适的使用环境,为景观的融入奠定了基础,以便使景观渗透用户的日常生活。
2.2 推送机制与消费倾向
小红书的推送机制与其他社交平台的推送机制相似,都是依照程序设计的算法来实现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不断搜集并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如浏览及互动(点赞、分享、屏蔽等)历史,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将传统的用户主动检索内容的模式,转变为内容主动推送模式。在此过程中,围绕共同兴趣和喜好形成的社群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参与度。算法推荐深刻影响了用户的日常信息消费习惯。以小红书为例,在2022年新媒体内容生态数据报告中,平台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8%。为此小红书致力于营造出健康生活与时尚美学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女性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小红书采用“社区+电商”的运营模式,不仅推广与生活相关的消费品,而且依靠有影响力的博主进行商品推荐,开展所谓的“种草”行为。平台也通过在浏览页面投放信息流广告和搜索广告,以及在笔记社区发布大量广告软文等方式,展示商品使用体验,从而刺激用户的消费欲。再联合电商平台推出不同的满减券和限时购等促销活动,与品牌方合作推出商品专属优惠,以吸引用户购买。最终用户会在一个成熟的交易体系中完成从商品链接到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发货、确认收货、订单完成的全过程。使用商品后,部分用户会发布反馈帖子,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并为潜在用户提供有用信息。在小红书平台和具有相似需求的用户的共同推动下,小红书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社区。在这些社区中,用户往往无法察觉自己的消费决策是否受到了潜在的引导。隐蔽的影响不易被用户识别,并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他们的商品消费行为,最终满足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联系上文可知,景观是当代资本主义控制的一种体现,通过操控用户的欲望达到相应目的,制造具有迷幻表象的产品来吸引用户注意,引导消费,进而巩固扩展经济和文化的霸权。在这一过程中,算法推荐便是潜藏在信息網络深处的权力工具,是资本主义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构建的一种景观。它的目标在于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塑造其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通过制造需求焦虑,巧妙引导消费行为,进而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算法也以匹配、调节与控制等方式建构了各种对象间的关系,算法的权力也因此不断增长。”[3]“控制了算法,也就控制了数据和算力,控制了数字技术及其生产方式,也就延续并强化了自身的垄断地位,并且还能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支配逻辑。”[4]
3 算法导致的问题
3.1 信息茧房的形成
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主要通过纸质媒介、电视和广播等渠道进行,受媒介固有特性和传播速度的限制,且用户往往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实现了实时的信息传递。用户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此外,用户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得以增强,他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渠道获取信息,按照个人喜好构建个性化的信息框架。然而,这种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即用户在个人偏好的引导下筛选信息,加以算法推荐机制,信息茧房便有了滋生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会频繁接触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质化的信息,接触多样文化和观点的机会大幅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逐渐沉浸于这样的信息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s)中,失去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比如小红书中,当用户持续浏览特定主题或物品时,平台捕捉到用户意图,就会迅速给用户推送大量相似内容。这种机制使用户不断滑动屏幕去沉浸式浏览,并渐渐上瘾,削弱了用户对接收到的信息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由算法推动形成的社交气泡也促使人们更倾向于与观点相似的用户互动,“而群体或圈子会强化信息和意见的同质性,带来‘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5]。
3.2 算法黑箱与消费诱导
算法黑箱是指外部用户及观察者难以观测理解算法的内部机制,对算法推荐机制,用户也难以知晓其内部如何运转。这种不透明性使用户无法预测何时何地会接收到何种推送信息,同时用户无法得知个人数据是否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之间被流通和滥用。例如,当用户在淘宝浏览商品后,再次打开小红书,其主页便会出现相似的商品信息。并且算法黑箱的问题导致用户和监管机构难以评估平台对算法运用的公正性和责任。透明度的缺失可能导致用户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如对用户的消费诱导。而在小红书采用的这种“社区+电商”的商业模式中,这样的消费诱导尤为明显。平台强化的信息茧房,导致用户被封锁在由算法限制的信息泡沫中,无法获取不同的商品信息,部分博主博人眼球的“种草”视频片面并主观展示商品的优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来引导消费。而这背后,博主与广告商之间存在密切合作,最终构成捕获用户的消费圈套。
3.3 人文精神的流失
当今时代,信息宛如摆放在货架上的商品,借助算法的推荐,大量的娱乐活动、明星形象、商品广告等看似真实的景观被展现在用户面前。这些快速、碎片化的信息逐渐充斥人们的生活,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开始转而追求短期的精神愉悦,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和学习的事物渐渐失去兴趣,宏大的叙事和真实的信息不再受到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对算法便捷性的依赖。人们习惯于从算法中直接提取信息,减少主动探索,这种变化逐渐削弱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加之消费主义的引导,一切似乎都成为消费和购物的隐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取代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与道德价值追求。正如鲍德里亚所观察到的那样:“唯一被真正解放的冲动便是购物的欲望。”[6]
4 抵抗算法的策略
为了应对算法推荐给用户造成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定策略。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优化算法技术,在收集用户数据时,算法应避免误导用户,并减少消费引导,重点应放在优化用户体验和注重用户反馈上,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加大对算法的监管力度,大多数用户对算法如何运作和内容推荐缺乏了解,所以应广泛普及算法的工作机制,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算法推荐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为制造景观所创造的工具,所以为了抵抗算法的入侵,要加强个人文化教育,通过知识的熏陶,培养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从而摆脱景观制造的陷阱。另外,用户也需要打破被动接收信息的惯性,可以采取搜索不相关或偏离常规路径的关键词等方式来迷惑算法,防止自己陷入信息茧房之中。只有个体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抵御算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信息的多样性与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5 结语
随着景观的形成,大量为其服务的手段出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聚焦小红书这一社交平台,探讨算法推荐在塑造用户日常生活景观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分析小红书的界面与互动设计,以及算法推荐背后的消费倾向,分析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并探究其如何操控用户的消费行为。本文提出抵御潜在消极影响的策略,包括从技术和社会监管两个角度优化算法,以及加强个人教育和强化意识。尽管算法推荐在促进商业活动和优化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需要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文化问题。个人与社会要共同努力,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鹏,高斯扬.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控制与媒介技术批判:基于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2021(2):123-128.
[2]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26.
[3] 彭兰.生存、认知、关系:算法将如何改变我们[J].新闻界,2021(3):45-53.
[4] 徐圣龙.数字时代资本的底层逻辑:算法剥夺及其矫正[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2):88-97,109.
[5] 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J].新闻界,2020(1):30-38,73.
[6]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7.
作者简介:白静宁(1998—),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湖北美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绘生活app——让每个人绘制出自己的故事”成果,项目编号:2022105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