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萍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还有助于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即通过实践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勤劳、认真、负责、创新等优良品质。因此,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应该注重教育形式创新,增强实践性。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本文提出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实践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打扫卫生、种植花草、做饭等。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二)塑造良好的品格
劳动是一种美德,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喜悦,从而培养辛勤努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同时,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增强体质
劳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例如,打扫卫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调性,种植花草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做饭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关键点
(一)教育形式要有所创新
在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或者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但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劳动项目,然后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实践完成任务。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增强实践性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劳动技能,因此,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园艺、手工制作、烹饪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掌握实用的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劳动环境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注重兴趣激发
1.用生活化内容开场,引发好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开场,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在职业体验相关课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简要介绍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其次,播放一段少先队员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视频,视频可以展示少先队员主动关心环卫工人的生活,送上温暖和关怀的场景。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同时能够体会到少先队员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样的视频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再次,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卫工人的感受和想法,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享,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的环卫工作场所、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內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环卫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总之,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2.用游戏化教学激趣,吸引参与。
游戏化教学更契合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展示趣味化的内容或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活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在手工劳动课程中,以制作手工艺品为例来说明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首先,教师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如制作一个梦幻城堡的手工艺品。通过讲述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将整个制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计一个小游戏,如第一个步骤是收集材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寻找所需材料。第二个步骤是制作城堡的主体结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合作完成城堡的组装。第三个步骤是装饰城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创意设计活动。最后,每个小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团队、最有创意作品等奖项,给予学生肯定。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整个过程,思考自己在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各种劳动行为,并且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在回顾这段劳动经历时能够自觉总结相关劳动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强化实践体验
1.教授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力。
教授生活技能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授生活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与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外,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还能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因此,在劳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授生活技能。下文以生活技能课程为例,举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在生活技能课程中教授学生如何洗衣服,包括正确的洗衣步骤、洗衣液的使用量以及如何对衣物进行分类等。教师先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洗衣方法,再让他们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衣物适用的洗涤方式,如丝绸、羊毛、棉质等衣物的洗涤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学习洗衣方法,学生掌握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其次,整理房间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整理房间、归置物品、保持桌面整洁等。一是让学生了解整理房间的重要性,如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节省时间和精力等。二是教授学生整理房间的技巧和步骤,如分类整理、利用收纳盒、贴上标签等。三是让学生实践操作,整理自己的房间。通过学习整理房间的技巧,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总之,教师在生活技能课程中可以教授相应的技能和技巧,来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助力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引导团队作业,增强集体责任感。
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以在绿化美化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作业。
在绿化美化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和目标,旨在让他们了解课程目的、内容、步骤和时间安排等,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目标,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好计划和目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团队,并进行明确分工。例如,分成花草团队、树木团队、浇水团队、除草团队等,让每个团队负责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
分工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的绿化带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团队合作。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绿化美化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培养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注重多元评价
1.过程性评价,侧重劳动品质。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为其提供及时指导和帮助。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劳动教育中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侧重评价学生的劳动品质,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劳动态度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例如,在农业劳动课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同时记录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种植、耕作、施肥等方面的能力。在巡视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与建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过程性评价:第一,知识技能水平: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第二,劳动态度和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农业劳动的热爱程度和责任心,以及在劳动中的认真程度和努力程度;第三,沟通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意识;第四,实践报告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实践报告质量。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劳动品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总之,过程性评价在农业劳动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實践能力。
2.多主体评价,关注不足之处。
多主体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价值在于能够让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找出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促使他们改进。例如,在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会教授简单的家电维修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多主体评价:
第一,学生自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等,并提出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自身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第二,同伴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观察彼此的实践表现。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同时指出对方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反馈信息,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从同伴的经验中学习和成长。第三,教师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况最有权威的评价者之一。在实用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其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多主体评价,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和指导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多主体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劳动教育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实施策略应注重兴趣激发、实践体验和多元评价。教师用生活化内容开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采用游戏化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授给学生生活技能,引导团队作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培养其集体责任感。此外,多元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改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小学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