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培养学生丰厚的感性

2024-05-13 13:08本刊编辑部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感性美育个体

本刊编辑部

“美育”一词经常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中,实施美育在我国是国家意志。美育是情感教育、自由教育和创造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人格健全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落实《通知》精神,学校需做好三方面的努力:

落实好美育浸润行动的第一责任人

很多学校容易习惯性地看到因为是美育的要求,直接要求音乐、美术学科去落实,这是对美育内涵认识的窄化。这是在课程观上,只注意了艺术教育课程对于美育的意义,没有注意文学课程、体育课程、德育课程及其他课程对美育的意义。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非常容易以音樂、美术代替艺术教育,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以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特长技艺教育代替美育,缺乏综合美育的观念。在中小学中,落实美育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第一职责部门是教导处或者负责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部门。只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界定清楚了,才能落到实处。当然,虽然艺术教育不全等于美育,但是艺术课仍然是学校内落实美育的重要渠道。上好艺术课、积极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开展好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性

学生会唱几首歌、会演奏一种乐器、会画几幅画,不等于学生的美育素养就有了本质提高。美育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感性教育,是培养、发展好中小学生“丰厚的感性”。现代的中小学教育,更加擅长理性的教育,而培养丰富的感性,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如感知、想象、情感、直觉乃至无意识等)的发展更加重要。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在理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恢复和确认感性的地位和价值,重建与理性相协调的感性世界。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和生活经验,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切实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工作措施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各学科教学中推进美育,最关键的就是学科教师意识到“个体、个性”的主体性作用,意识到它们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重要关联。注重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注重个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意味着除了教师想要学生完成的划一的知识学习与掌握,同时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等感性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单个的、具体的内心体验,个体情感对于个人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划一性讲授,只指向高考指挥棒下确定性知识的准确性考核,忽略每一个具体学生的感性能力培养,是很难落实好美育的,更谈不上美育的“浸润”,这种课堂是美感干涸的课堂。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认识。

发展中小学生丰富的感性,意味着重申以人为目的,矫正过度的理性教育带来的功利性,强调个体的人的重要性,要求尊重个体、发展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体的能动性。这可以说是美育作为感性教育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宗旨。

影响美育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因素在教师

教师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审美。因此,要“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这一点特别重要。从师范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注重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包括传统的“中师”教育中注重师范生琴棋书画方面修养的培养,都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实施美育的教师。当前我国师范教育体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分科培养的职前教师培养方式弱化了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需要学校在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中予以补偿性教育,进一步涵养教师的美育情怀。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猜你喜欢
感性美育个体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