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马铺镇小麦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4-05-13 08:04陈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病虫草害高产栽培

摘 要 小麦高产栽培的重点在于科学应用栽培技术,规范实施每一个种植要点,同时要科学预防与控制病虫草害,避免病害及虫害侵袭小麦,影响小麦的长势及产量。为了保障小麦科学种植、安全生长,为市场提供安全可靠、产量充足的优质小麦,结合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小麦种植情况,从选种、整地、土壤改良、播种、密植、田间管理及化学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小麦栽培的技术方法,并逐一阐述了杂草防控、生物防控、农业防控、化学防控、季节性防控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12

馬铺镇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北部,平均海拔43.5 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 ℃,年无霜期218 d,年平均降水量705 mm。鹿邑县马铺镇全年四季分明,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夏两季,周边有多条河流,水资源较充沛,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麦生长。为提高小麦产量,马铺镇引进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性开展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逐步扩大了小麦种植规模,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驱动。

1 栽培技术

1.1 选种与处理

1.1.1 优选品种

品种筛选是小麦种植的关键环节,应根据不同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状况科学确定小麦品种[1]。马铺镇培育高产小麦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主要栽种周麦32、百农418等高抗逆性小麦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不易发生倒伏,产量、品质均较高,与高产栽培小麦的需求更契合。

1.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先细致选种,将受损种、瘪种、带病种全部挑出,以免影响播种后小麦种子的出苗率与齐苗率。选种后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以杀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为降低播种后小麦感染病害的概率,播种前还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取2%的戊唑醇0.75 g与25%的咪鲜胺0.2 mL,混入7 kg水中后,可消毒杀菌100 kg小麦种子。经消毒杀菌后的种子出苗率可达99%,并能预防根腐病、白粉病、黑穗病等常见小麦病害。

1.2 精整土地

小麦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土质条件下,因此马铺镇栽培小麦时,采用深耕深松的方式进行整地,整地深度为27 cm,并在整地后使用机械平耙4遍土壤,以便将土壤处理细碎,提高土壤平整性,增强土壤的排灌能力。整地过程中,可在深耕深松整地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作业机整地法,以便一次性完成深松、旋耕过程,并同步施加底肥、平整土地。此种整地方式能增强土壤的水分及养分积蓄能力,营造利于小麦生长的良好土壤环境。

1.3 改良土壤

为实现小麦高产优产的目标,马铺镇栽培小麦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定土壤成分,通过深施底肥提高土壤肥沃度,以满足小麦生长的营养需求。改良土壤前,先将种植地划分为多个区域,然后在各区域分别提取土样,根据土样化验结果判定土壤营养状况,而后结合小麦各阶段需肥要求,根据高产栽培的具体目标,科学拟定施肥计划。按每667 m2 4 000 kg的剂量施加有机肥,纯氮肥、氧化钾施肥量分别为每667 m2

12.5 kg、12 kg,同时每667 m2施加1.5 kg的硫酸锰与磷酸锌,并施入10 kg的五氧化二磷。其中,有机肥、氮肥可在秸秆还田时同步施入,其他肥料在犁后施加,施肥深度应大于25 cm。

1.4 适时播种

根据马铺镇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通常选择每年10月20—26日作为小麦的播种期,其中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20日起播,春性小麦品种起播时间延后6 d。若播种时间过早,会出现小麦徒长的现象,影响小麦产量。高产栽培小麦时,通常采用浅播方式,避免播种过深导致种子破土时消耗较多的营养,严重影响小麦壮苗培育效果。针对墒情不佳的小麦种植地,可在浅播时同步浇水,为小麦快速出苗提供充足

水分。

1.5 合理密植

确定小麦播种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小麦品种、地力情况、气候条件各方面因素[2]。为增加麦穗数量,马铺镇栽培半冬性小麦品种时,基本苗控制在

12万~14万株,而春性小麦品种基本苗则应比半冬性小麦多2万~3万株。若未按预计时间播种,需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其中晚播麦田基本苗要控制在预期成穗数的80%以上。若播种区属封闭化除田地块,播种量还要酌情增加5%~10%。小麦播种深度约2.5 cm,播种后要立即覆土镇压,使种子紧密贴合土壤,从而促进小麦出苗。

1.6 田间管理

1.6.1 冬前管理

保障小麦安全越冬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点。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小麦出苗率偏低或部分小麦苗长势不佳,要立即去除弱苗并在缺苗处补苗。若出现大面积麦苗长势偏弱,要采用喷洒生命素的方式为麦苗补充营养,以此改善麦苗生长态势。冬季管理期间,还要做好麦苗镇压处理,将地表缝隙填堵密实,防止冷风进入导致麦苗根部冻伤而影响小麦长势。

1.6.2 返青期管理

小麦进入返青期后,其根系会快速生长,因此在小麦返青期管理时,要将保护小麦根系、促进根系发育作为重点,具体措施如下。1)松土。返青期间需要由浅及深疏松土壤2~3次。2)追肥。要根据小麦苗的生长情况合理追肥,针对生长速度慢、长势不佳的小麦苗,要提早追肥,并增大施肥量。正常情况下,返青期应为小麦施加碳酸氢氨,施肥量为

每667 m2 20 kg;或按每667 m2 15 kg的剂量同步追施磷酸钙,为小麦提供充足的磷元素。3)垄间清理。要及时揭除冬季镇压盖被,并每隔7~14 d进行一次垄间清理[3]。4)浇水。部分浇灌时间过早或未浇灌越冬水的小麦苗,进入返青期后会出现缺水现象,因此要提前浇返青水,以慢速、小水流浇灌。

1.6.3 杂草清理

小麦高产栽培期间,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杂草。若杂草过多会抢占小麦营养,导致小麦呼吸作用受到影响,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换率,降低麦苗吸收氮元素的效率,同时会抑制蛋白质合成,直接影响小麦高产、优产。为此,田间管理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定期查看麦田、田埂等处的杂草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要立即采用人工方式手动拔除,拔草时要注意不得损伤小麦根部。除此之外,若麦田间杂草数量较多,也可采用污染低、副作用小的化学药剂喷洒除草,如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喷洒浓度为28.8%的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按照每667 m2 70 g的剂量用药,兑水30 kg稀释后喷雾给药,可有效去除麦田间的杂草。

1.7 科学施肥

小麦对肥料的需求量较高,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需求量并不一致,所需肥料主要为氮肥、磷肥与钾肥。除了小麦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外,在小麦生長阶段还要进行科学追肥。除了返青期为恢复麦苗长势进行的首次追肥外,当小麦长到倒2叶时,进行第2次追肥,肥料为尿素肥,施肥量为每667 m2 12 kg,追肥后要立即浇透水。当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进行第3次追肥,同样施加尿素肥,施肥量为每667 m2 5 kg,此次追肥的目的是促进小麦增产,提高小麦品质。

1.8 合理灌溉

小麦田间管理期间,需要按时浇灌足量的越冬水,以防止春季出现干旱问题。马铺镇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结合土壤墒情、麦苗长势,合理控制越冬水的浇灌时间及浇灌量。正常情况下,在每年小雪节气前后,当气温为7 ℃左右时开始浇灌越冬水,气温降低到5 ℃后,停止浇水。同时,若小麦种植地为砂土,要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2%时立即浇水;黏土或壤土则要在土壤含水量降至16%或14%时及时补浇水分。浇水时要控制好水流及水量,若麦苗长势偏弱要提早浇水,长势健壮的麦苗可延后浇水时间,弱苗及晚茬苗则无须浇水。

1.9 化学调控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长势偏弱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化学调控措施,促进小麦苗快速生长。主要采用的药剂为多效唑,此种促生长药剂能够防止植株矮化,刺激小麦提早萌蘖。为加快小麦茎蘖两极分化速度,提升小麦茎秆弹性,也可使用矮壮丰作为化学调控药剂[4]。注意应针对基部实施2次化学调控,而穗颈节处不可实施化学调控。首次化学调控在小麦生出5片真叶、1片心叶时进行,如选用多效唑,药剂浓度控制为15%,用药量为667 m2 45 g;若采用矮壮丰作为化学调控药剂,用药量为667 m2

70 mL。在小麦拔节前7 d或刚刚进入拔节期后,采用矮壮丰实施第2次化学调控,用药量与首次化学调控相同。

2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杂草防控技术

为保障小麦高产栽培,要重点做好草害防控工作。杂草防控主要分2个阶段。1)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可采用草甘膦作为杂草预防与控制药剂,该药剂属灭生性除草剂,基本无药物残留,对绿色组织的杀伤力较强。生长在不同位置的杂草对该药的敏感度不一致,因此需要科学确定药量。去除田间杂草时,采用10%的草甘膦水剂,每667 m2使用1.0~1.5 kg与25 kg水兑成溶液喷洒即可。对于生长在田埂处的杂草,采用0.5~1.0 kg浓度为10%的草甘膦水剂,加入25 kg水后喷洒给药。2)进入苗期后,采用炔草酯药剂防控野燕麦等单叶杂草,每667 m2使用0.50~0.75 kg、浓度为10%的炔草酯,兑水25 kg喷洒给药即可。

2.2 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患条锈病、叶锈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并且会受蚜虫、蛴螬、蝼蛄等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要遵循综合防治原则,结合运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从而保障小麦产量及品质。

2.2.1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属于绿色环保型病虫害防控技术,不仅能降低对小麦的损害,节约防治成本,还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控措施应用时,要结合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天气状况,针对性采用适合的生物防治技术。例如,马铺镇栽培小麦的过程中,麦田蚜虫数量较多,可选择晴好天气在麦田间释放食蚜蝇、寄生蜂、草蛉、瓢虫等蚜虫天敌,通过生物抑制作用有效减少麦田蚜虫的数量。释放天敌时,要根据虫害数量来确定天敌释放数量,避免破坏田间生态平衡。

2.2.2 化学防控

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可采用残留低、毒副作用小的绿色农药防治病虫害。要根据病虫害种类针对性选用对症药剂,同时要控制好药剂用量及用药浓度,进而实现精准施药[5]。例如,马铺镇在防治锈病时,在小麦病叶率为5%左右的情况下,采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以667 m2 50 g的剂量,按照1∶10的质量比兑水配成溶液后喷洒给药;若药剂浓度为25%,667 m2用药量则应降至30 g;若病叶率超过25%,要根据病情,使用相同药剂按照2倍浓度喷药,方可有效控制锈病。化学防控过程中,要轮换使用多种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耐药性。例如,防治锈病时,可交替喷施速保利与粉锈宁。

2.2.3 农业防控

农业防控主要应用于早期田间管理阶段,对病虫害的预防效果显著。马铺镇栽培小麦的过程中,常在播种前通过种子包衣处理、适时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管理等农业防控技术预防病虫害。例如,预防小麦根腐病或纹枯病,可通过适时播种,防止这2种病害大面积暴发;预防锈病,可通过优选抗病品种、早播等手段来预防,同时可通过及时翻耕灭茬与中耕处理,消除自生麦苗,降低菌源产生率,或合理规划抗病种区,阻隔菌源传播路径。此外,可均匀施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避免患锈病的麦苗病情加重;或通过增施磷钾肥,减轻锈病发病程度。

2.2.4 季节性防控

小麦病虫害发生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季节性防控技术,合理预防与控制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马铺镇栽培小麦时,主要将秋季、冬季作为防控重点。秋播时,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预防地下害虫、防止种传及土传病害,以此来降低秋季白粉病、条锈病的发病率,还可减少蚜虫对小麦的危害。临近小麦病虫害高发季节,还需要加强病虫监测,以测报规范要求为依据,定期展开系统化、全面化病虫害普查,以明确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监测分析病虫害发展趋势,一旦病虫害发生率达到防治指标,要立即采取上述手段展开防控,从而防止病虫害规模化暴发。

3 结语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市场需求量较高,在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境况下,采用科学栽培技术培育小麦,与新时代的市场需求相契合,同时能提高农民收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奠定基础。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几个环节。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防控,根据杂草生长地点、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防控药剂;结合应用生物防控、农业防控、化学防控、季节性防控等多元防控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以提升防控效果、降低防控成本,从而实现小麦优产及高产栽培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明库.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3(10):91-92.

[2] 李林,丁志梅,杨玉珍,等.冬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23(6):161-162.

[3] 李艳飞.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14):32-33.

[4] 海拉提·扎克利亚.新疆木垒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8):72-73.

[5] 潘玉霞.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0(21):64.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10

作者简介:陈霞(1979—),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E-mail:13838660719@163.com。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高产栽培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