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祁东县农药药害事故原因与预防对策

2024-05-13 08:04李俊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

摘 要 湖南省祁东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气候和耕作多重原因,祁东县农业病虫草害持续重发,农户用药频次和用药量也在加大。为减少和预防农药药害事故的发生,分析近年来祁东县农药药害事故发生情况,以及药害种类、特点与原因,提出选用安全对口药剂;选择安全适期用药;出现农药药害时要及时补救;强化农药监管和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加强科学指导,提倡专业化防控;成立县级事故鉴定委员会等预防对策。

关键词 农药药害;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湖南省祁东县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11

农药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资料,然而农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利用农药不同于其他防治手段的长处,又要避免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危害的缺点[1]。据统计,每年全球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的农药量约为600万t,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不足30%,流失量却高达70%,从2007年开始,我国农药产量与使用量居世界第一。随着农药的广泛应用,操作人员农药中毒、农产品农残超标、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频繁发生,对从业人员、食品及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和法制植保”理念,大力进行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方式仍以个体农户自行防治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户和新型种植主体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导致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农药中毒和药害事故[3]。以湖南省祁东县为例,21世纪以来,由于高毒农药的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中毒事件有所减少,但农药药害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近年来祁东县的农药药害事故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

1 祁东县农药药害发生概况

据县农业相关部门调查统计,近年来,祁东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3万~14万hm2,年均农药使用量约550 t,其中杀虫杀螨剂约240 t,杀菌剂约180 t,除草剂约110 t,其他生长调节剂与鼠药等20 t,农户与乡镇(街道、处)农技部门年均报告农药药害事故在10起以上,农作物药害面积在13.33 hm2以上,直接药害损失在20万元以上。2014年10月至2023年10月,经县农业部门现场处理和协调解决的药害事故有25起,累计药害作物12种,受害作物面积89.10 hm2,直接损失145.31万元,通过协调赔偿农户损失48.33万元;通过协商及时进行药害处理而间接挽回作物损失达115.5万元,药害作物中黄花菜、水稻和玉米药害面积较大,其次为香芋和席草。导致产生药害的主要农药品种为除草剂,其次为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详见表1。

2 农药药害种类、特点与原因

2.1 农药药害种类与特点

2.1.1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一般是指施药后受害作物短时间内所表现的“斑点、失绿、烧伤、凋萎、落花、落果、卷叶畸形、幼嫩组织枯焦甚至枯萎死亡”等显性症状。此类药害以除草剂和杀虫剂为主,一旦发生,就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影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甚至成灾失收。例如,表1中的41%草甘膦、62%麦·草·三氯吡和75%甲嘧磺隆对玉米、豌豆、水稻和黄花菜等,只要接触药剂后7 d左右即表现失绿、烧伤、凋萎和枯死症状,属灭生性严重损失。

2.1.2 慢性药害

施药后受害作物数十天才会出现受害症状,多表现出黄化、生长发育缓慢、畸形、小果、劣果等情况。例如,表1中10%双草醚和38.5%秧田清在大田施用过量后10~15 d,作物表现出黄化、生长发育不良和部分枯萎死亡等症状。

2.1.3 残留药害

喷涂农药时,有50%以上农药洒落地表。如果采用撒土或用水泼浇等方法施药会导致农药落到地表,落地的农药有些很难分解,土壤吸附后逐渐积累,直到残留农药积累的程度足够影响农作物生长时,就会产生残留药害。残留药害并不是本茬施用农药所形成的,它是上茬、上上茬等作物施药后共同累积作用的结果,其症状表现与慢性药害相似[4]。例如,白地市镇流泉町村玉米栽前30 d内施用了较多41%草甘膦,玉米移栽后表现出黄化、生长发育不良和部分枯死等症状。

2.2 产生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药剂、作物、环境(主要是气温、雨水等因素)。

2.2.1 错用(误用)农药

误将农药药剂相互混杂,甚至滥用、乱用或者误用除草剂等,这是当前部分农户施药时发生药害最常见的原因。例如,表1中的41%草甘膦被受害农户当成了黄花菜病虫害防治药剂而误用,造成药害。

2.2.2 违规施用农药

由于部分农药经销商或种植主体本身化学防治水平较低,误以为好的农药药剂可以杀灭所有害虫,往往不按照农药包装的标签说明施药,还存在不按要求违规超范围卖药或者用药现象,从而引发农作物药害。例如,表1中的5%阿维菌素,原本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的高效药剂,标签上明确标明其适用对象为水稻。然而,一些经销商却盲目推荐给农户用于防治玉米等其他作物的病虫害,而农户也未仔细阅读标签说明,轻信经销商的推荐,甚至自行加大用药量以提高防治效果,这种不规范的用药方式导致造成玉米严重药害,从而引发了双方纠纷。

2.2.3 盲目混配农药

部分经销商为了多卖药賺钱和打“保险”药,人为增加用药品种或用量,而农户也为了省事,把杀虫、杀菌、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起混配使用,桶混农药品种5种以上,造成药剂交互作用,从而使作物产生药害反应。例如,表1中的70%代森锰锌+吡萘·嘧菌酯+吡虫啉和30%苯甲丙环唑+70%代森锰锌+29%吡萘·嘧菌酯等配方均达5种药剂混用,增加了药性交互反应,导致香芋和西瓜发生药害。

2.2.4 使用廉价劣质农药

使用非正规厂商的质量差、杂质多、过期或伪劣农药造成药害。如过期的杀虫双和乐果会使部分作物产生过敏性药害。

2.2.5 农作物敏感生育期用药

一般而言,农作物生长发育分苗期、花期和结果成熟期等阶段,其中嫩苗期、花期或破口期组织部位比较敏感,此时施药易发生药害,例如,表1中的40%丁·莠和16%阿维·毒死蜱+磷酸二氢钾分别在黄花菜和席草嫩苗期施用,结果因未适期、过敏而产生药害。

2.2.6 不良气候环境施药

在夏季晴天中午气温高、日照强时施药,易发生药害。例如,表1中的70%代森锰锌+吡萘·嘧菌酯+吡虫啉在高温35 ℃以上用药产生了香芋药害;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用药也易发生药害,如41%草甘膦冬天施用时对黄花菜药害明显。

2.2.7 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用药浓度不均

因喷雾机械性能老化,雾化差,农药药液重复喷施、粒剂和粉剂撒施不均匀,造成局部剂量过大而引起药害。

2.2.8 人为加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浓度

表1中大多杀虫剂和杀菌剂都是因为过量用药或用药浓度过高造成药害。

2.2.9 喷雾机除草未清洗而直接兑药喷施

如表1所示,41%草甘膦对玉米造成的药害,是由于前茬作物收割后,除草剂残留于土壤中,对本茬作物栽种前的除草作业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的药害,也被称为残留药害[4]。

2.2.10 喷药时或药后碰到风雨天气造成飘移药害

表1中的10%双草醚和41%草甘膦機动和飞防除草均是因为随风飘移才造成荷叶、大豆、蔬菜、黄花菜药害,而铁路除草和光伏发电基地除草均是由于药后天降大雨,药剂随雨水飘移到作物田间而造成了药害,其显著特点是作物受害程度随着药剂飘移的远近距离而加重。

3 农药药害预防对策

鉴于上述药害事故的原因分析,要预防农药药害事故,必须正确科学安全指导和使用农药,全面考虑药剂、作物和天气环境3方面的因素。

3.1 选用安全对口药剂

做到农药品种对路,因虫因病对症用药,药剂与防治对象要在标签说明上体现一致。必须按照登记作物范围规范用药。同时按照准确剂量,正确配兑农药的浓度,不可随意加大用量。配兑时选择二次稀释方法,保证药液均匀和喷施效果。

3.2 选择安全适期用药

一般作物幼苗、开花时期为作物敏感期(也称危险生育期),在用药时其剂量浓度应适当减少和降低。此外,要注意天气条件的变化,高温时期应避免用药,最佳施药时期一般在晴天10:00前、17:00后或雨前阴天。药前注意清洗喷药用器械,施药后也要注意清洗喷药器械,以避免不必要的药害。

3.3 出现农药药害时要及时补救

一般要求施药后7 d内检查农作物生长变化,尤其是施用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注意观察有无药害症状,有则及早采取补救措施。1)灌水排毒,应及早灌水洗田,降低药害程度。2)喷水洗药,降低药害程度。3)喷施叶面肥或云薹素内酯,促进植株恢复生长。4)社会保险。增加农作物的保险范畴和保险额度,将农作物受环境、农药残留、农作物病害等风险因素导致的损失纳入保险范畴。

3.4 强化农药监管和科学安全用药培训

1)各级政府部门或农业部门要强化农药监管与执法,严把农药准入关。随着农作物对农药抗性的增强,为增加药效,一些生产商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导致发生农药药害风险增加,避免农药药害,既要确保农药质量合格,又要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监督与执法,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售,避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2)加强农药从业人员的安全用药技术培训,适期开展农药经营技术补习班,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用药水平。经销商可推行农药处方单制度,将农药使用范围、方法、剂量、技术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详细告知农户。

3.5 加强科学指导,提倡专业化防控

1)在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县植保部门和各乡镇农业部门要加强预测调查,技术人员应实地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2)帮助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统一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降低农药药害风险[5]。

3.6 成立县级事故鉴定委员会

由于农作物药害的发生,种植者是直接受害者,如果处置不当,会引发社会矛盾,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和药监、植保部门作为农药事故主管部门,不仅要制订农药事故应急预案,而且要通过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县级农药事故鉴定专家库,组建调查鉴定委员会,对县域内发生的农药事故迅速做好回应和处置,同时根据田间受害情况,提出补救措施,将药害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杨华伟.浅谈农药的作用与危害[J].河南农业,2019(10):25.

[2] 李存斌,陈宝昌,王立军,等.农药的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9):98-100.

[3] 陈嗣茂,陈卫宇.浅析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5):91.

[4] 万庆香,高丽丹.常见的农药药害类型及处理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34(10):115.

[5] 张定华,王振华,汪卫东.农药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置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9):93-95.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19

作者简介:李俊(1976—),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与农业技术推广。E-mail:13974728894@163.com。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
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妥善处理涉检信访
小议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ICU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