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制作和运营

2024-05-13 07:13贾雪梅张晓霞戈福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运营短视频

贾雪梅 张晓霞 戈福江

[摘 要]目前,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官媒和机构传播信息的必选项。省级气象部门在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部门亮点等方面也在逐渐拓展短视频传播形式,借力接地气、潮流化、年轻化的方式赢得大众的接受和

喜爱。

[关键词]短视频;内容建设;运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27

[中图分类号]G206;P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088-04

1     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制作优势

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大部分出现在2016—2021年,最初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随着公众对短视频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短视频的热度不断上升,目前短视频内容纷繁复杂,不变的依旧是“黄金15秒”法则。如今,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只要抓住这宝贵的“黄金15秒”引起大家共鸣、让用户感兴趣,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红”。短视频平台如此受欢迎对于省级气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借助其受众广泛、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省级气象部门可在科普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等多方面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不断变化的天气、气温,是人们在生活中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也正是应对纷繁复杂天气应运而生的一种服务形态[1]。它具有服务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短视频同样具有“急速”“及时”的特质,能够在传播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知识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气象宣传、科普等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把握不同层次受众不同的需求,利用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优化气象科普产品的内涵,提升气象传播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延伸预报预警信息,做好气象预报预警、气象知识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工作。

短视频的制作、传播方式符合当前用户碎片化、移动式阅读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气象科普宣传、防灾减灾宣传的时效性。同时,短视频还有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效果的作用,无论是自然灾害报道,还是气象知识科普防灾减灾,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直观、全面、快速地还原现场全貌,提升宣传效果。

2     提升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产品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举措

2.1   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准确来说短视频平台是一个“大型商超”,每一个板块“收益”如何,除了“商超”本身自带的影响力外,自身“产品质量”也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气象类的短视频“内核”相对局限,其核心价值就是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新鲜”的内容。

气象部门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而气象预报、预警的传播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有烟火气、接地气、引起大家共鸣的形式和内容去传播信息。

从全国气象部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面对重大转折和突如其来的重大天气过程,短视频在应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实时跟进滚动变化的天气预警信息、第一现场信息、交通影响直播、台风实时定位等第一手素材,通过短视频的“直观性”和“临场感”,都能吸引观众的关注以及重视,能够将最新资料和预报预警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从而实现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的目的。

在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局在台风“山竹”影响期间使用了抖音平台。短视频用气象部门专业的分析软件将台风目前的位置、路径及影响在短短19秒的时间内生动且简洁地呈现出来,配合焦急的音乐背景,突出了紧张感和严重性,不仅吸引了周邊沿海地区的用户,也让刷到视频的其他地区用户跟着揪心,且对后续事件的发生发展有跟进的欲望。一个19秒气象灾害类的短视频瞬间产生了凝聚力,传播了预警信息,充分发挥了气象部门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此条短视频点赞数突破138万,粉丝数突破40万人。

同样,在2019年应对台风“利奇马”时,气象主播在台风登陆前的现场直播中被吹“脸扭曲”。这一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有超过1.4亿的浏览量。一时间天气主播的视频、动态图片、表情包等形式的传播产品在微信中大量涌现。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特写镜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台风的影响。可见短视频在真实呈现事件和快速编辑传播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气象部门应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以通过短视频达到广泛传播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的目的。

2.2   运用人格化表达方式,提升用户求知欲

在短视频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格化传播策略尤为突出[3]。所谓人格化就是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目的是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制作者的情感,让用户感到接收的信息更活泼、亲近,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短视频的人格化表达可以借助接地气的语言、多元的表情体态,将“播”变成“聊”,给内容塑造一个“人设”。

“人设”这个词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人物设

定,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动漫、小说等二次元作品中对虚拟角色的性格、外貌等特征的塑造。随着网络的发展,人设的意思也开始发生了改变,现多用于娱乐圈中,对明星及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一个正面讨喜的人设更有利于帮助明星迅速吸粉。

本文中的“人设”和“娱乐圈”的“人设”略有不同,

这里指的是短视频内容用充分人格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制作,使短视频形成独特的开场方式、拥有特定属性的背景音乐,说话节奏、运镜、剪辑等方面自成一派,以制式化的模式进行传播,赋予其一定的属性和意义,便于广大用户产生记忆点和兴奋点,从而达到让受众接受并喜爱的目的。

虽然气象短视频的“内核”是以氣象为主,但是内容形式依旧可以丰富多彩。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及不同的人格化表达。例如,短视频类气象新闻其本身时效性非常强,对事件的表述方式、制作的速度要求都比较严格,平铺直叙的报道方式往往抓不住用户的“黄金15秒”。此类视频在报道和剪辑上一定要下功夫。有设计感的报道,快节奏的画面剪辑,大信息量的画面变换,满是现场感、同期声和纪实感的内容很容易让用户“入戏”产生求知

欲。对于大型的气象类事件报道,追踪式、系列式的报道甚至多次的现场直播,都能让用户感兴趣,并将其迅速“代入”其中,产生观看欲因而达到高效传播的目的。

在2017年4月24日,辽宁省大连市遭遇雷电天气,当天全市多个地点发生雷击。9时许,在观察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雷电发生之后,大连市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刘晓东决定在外播报天气。不过,刘晓东刚讲了几句,忽然远处一声雷响,他感到手臂轻微阵痛并一阵发麻。此时,刘晓东低头看到手臂上、雨伞杆上有黄色的细微电流,摄像师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随即刘晓东便扔掉雨伞停止了节目录制。现场直播记录了当时的惊魂一幕,所幸人员无大碍。在雷击事件发生后工作人员将记录下来的视频第一时间发到短视频平台,告诫民众雷击天气注意避险。之后“雷击哥”得到了全国广泛的关注,雷击的影响、雷雨天气外出注意事项、气象部门工作揭秘等一系列短视频的热度都随之提升。虽然“引流”的方式不可取,但是以第一视

角、亲身体验的感受、沉浸式向受众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日常生活常识、防灾减灾技巧拉近了气象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引发了用户的兴趣。

3     提升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运营能力的方式

好的视频素材如果没有好的运营,“出圈”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在目前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有较大的生活压力,没有大段时间去看电视,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了解社会事件。没有重点且信息量较大,是短视频制作的大忌,重点太多其实就是没有重点,因此在短视频的运营上就要用些“手段”。

简言之,短视频制作的要点就是内容上只打一个点、细节饱满放大那个点、旋律合拍烘托那个点、情绪到位拔高那个点,把高潮部分提出来、核心同期提出来、关键人物用好、BGM用好。尤其是BGM,好听的音乐本身就自带属性,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焦急、有的让人轻松,根据内容的节奏把控BGM,找好音乐起降、转换的时间点,用好背景音乐拿捏用户心情、引起用户共鸣,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优化标题

好标题的三要素是有卖点、不做“标题党”、要有趣味性。好的标题一定要突出用户想要的东西,比如热点新闻,或者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浮夸的标题可能会暂时吸引眼球,但很快会让用户产生厌恶心理和麻木感。在目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幽默风趣的标题更能引起用户的兴趣,毕竟大家看短视频更多的是为了放松和娱乐,因此标题的设计要直击灵魂且有吸引力。

3.2   完善文案

文案观点应清晰直白、开门见山,凝练视频重点,把最精彩的放在开头,“抓住黄金15秒”,然后娓娓道来;以第一人称或第一视角叙事、以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或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引发用户兴趣,多用数据量化内容获取用户的信任。短视频的制作要多用用户思维,只有通俗易懂才能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只有接地气、不浮夸、不做作,才能引起用户的共鸣。

以抖音平台2023年2月11日的《闪电新闻》的《#交警#了不起的山东人》为例。该短视频题目简洁、内容明确。这是一个短视频社会新闻,前几秒画面是交警的“铁骑”急速地行驶在快速路上,急促的警笛声和交警焦急的言语一下就抓住了受众的好奇心,以简洁的同期声来交代具体事件,“车上有个断掌的病人,急需去医院进行救治,早到一分钟就能给病人争取一分钟的救治时间。”受众在几秒钟之内便了解了事件的原委,并为患者揪心,想知道后续。接下来的几秒画面快节奏地变换,几位“铁骑”交警形成合力,为患者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希望就在眼前。到达医院那刻背景音乐《光的方向》高潮部分响起,带动受众情绪,让受众安心、感动,交警在百姓心中硬汉、英雄、骑士的形象深入人心。抖音阅读量4 785.3万。

一个成功的短视频一定有着鲜活的现场感、简洁的语言、快节奏的画面和适时的背景音乐来形成合力,让用户驻足、感动或形成共鸣,此时一个良好的形象或人设就成功树立起来了。

4     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制作和运营的创新点

4.1   用碎片化内容持续“加热”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

对于短视频来说,抓住无限的碎片化内容,来持续“加热”也是制造关注的一种方式。碎片化的短视频对于气象部门信息传播是有利的。以吉林省气象部门为例,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多雪,春、夏、秋三季平分剩下6个月的时间,天气过程比较复杂,气象部门是气象专业的权威,这是绝对的优势,可以抓住每一个天气过程,在其来临前、到来时、天气过程过后三个时段,对天气的成因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可采用热点开头、专业结尾的方式形成闭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与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运营。

4.2   抓住节点流量做强省级气象部门短视频

流量节点是公共的资源,每逢重要事件、节日等节点,都可以进行特定短视频制作,这些短视频本身就能引起国人共鸣,既能传播正能量又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在各种传播渠道争夺受众注意力的竞争环境中,要想立足气象专业,生产大众化的传播产品,就需要气象工作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用户思维,不要“闭门造车”;要增强持续输出优质产品、取得成功、形成品牌的能力;要打通多种沟通渠道、矩阵、交叉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沟通效果。用内涵丰富、老少咸宜、有浅有深的气象话题,讲好气象故事,打造具有时代和专业特色的名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音的气象传播格局,增强气象引导能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活力[4]。

5     结 论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格局逐渐被打破,人们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气象科学的普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视频不仅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也满足了当前主流社会群体的客观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新媒体生态链。短视频在气象宣传和科普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要积极探索应用方式,紧密结合实际,整合专业资源,产出优质内容,创新工作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婧.新媒体短片在校园气象科普中的应用与思考[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新媒体融合下的气象影视发展论文集,2017.

[2]邱良川.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教育中运用的创新思考[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第六届气象科普论坛,

2015.

[3]陈作平.论传媒的“人格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4):6-10.

[4]李良荣,袁鸣徽.锻造中国新型主流媒体[J].新闻大学,2018(5):1-6,145.

猜你喜欢
运营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车联网的优势与劣势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房地产项目运营阶段的成本控制
妇幼保健机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