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伍淑贤《父亲之二》的叙事角度

2024-05-13 03:24刘上
青年文学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淑贤广东小说

刘上

《父亲之二》作为“父亲三部曲”之一,创作于1993年,距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父亲有一个寄养多年的孩子,是他和小贞的二妈在广东生下的孩子,于是就有了小贞陪着父亲在过年后从香港到广东探亲的经过。本文主要利用热拉尔·热奈特的聚焦理论来进行分析,探讨小说的叙事角度,并从中领略作者伍淑贤写作的技巧。

一、限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固定内聚焦叙事模式

小说的叙事角度包含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即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不同角度叙事。除此之外,还包含限知视角,它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但都是从具体某个人物出发,即作者所描述出来的认知不能超过故事人物的认知,只讲述这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心理活动。此外,一直以来不同学者对于小说的叙事模式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热拉尔·热奈特的聚焦理论便是其中之一。他将叙事分为三种模式类型,分别为内聚焦、外聚焦和零聚焦,三种不同的类型都是小说的叙述者。所谓零聚焦,是指以上帝视角来全部叙述,这是一种用全知的角度来观察小说中整体的人和事,对人和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呈现俯瞰全貌的观察。外聚焦指的是从外部的视角来描写人物、场景和事件,但是这种描写仅局限在事件的过程和行为,并不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做更为详尽的解释。换而言之,当读者在阅读到这一叙述时,读者所了解的内容情况是比故事里主角了解得要少。最后是内聚焦叙述模式,相比起前两者的什么都知道和知道的比故事里的人物少,内聚焦对于小说中所知的事情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讲述小说里某一人物的对话、事件和内心活动,通常以这个人物为故事的主角,但也有同时讲述几个不同人物的叙述方式,即多重视角。在采用内聚焦叙述时,小说所叙述的范围仅仅是某一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不能超出这个人物眼前所不能看见的事物和内心所不能感受到的事物,也就是说叙述者等同于故事里的某个人物。本文着重就小说所采用的内聚焦叙述方式和限知视角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解读作者伍淑贤通过叙事角度所展现出来的情感。

二、小贞的儿童视角和开篇点题

伍淑贤曾经讲到过,之所以用旁观者的角度去进行写作,是因为用第一人称写作会比较困难,作者“自己是很主观的,所以由旁人作为叙事观点的包容性比较大,可以包容的事情多一点,而且也可以写得更为冷静”(卢玮銮、熊志琴《文学与影像比读》)。因此,小说是以故事的主人公小贞为视角进行叙述,全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整体讲述,属于固定内聚焦视角,同时也是限知视角。文章的开头是从大年二十四的下午展开,小贞在偷听到父母的对话后知道了自己有一个哥哥,是因为战乱的原因父亲把他交给了婆家来养,而父亲执意要回广东的乡下去看他,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架后,最终同意由小贞陪着父亲回广东的乡下,但前提是不准花过年的钱。从小贞的视角来看,对父母的吵架揭示得尤为细致,甚至小贞还看到当母亲知道父亲要回广东看望父亲以前和二妈生的孩子时气得大声嚷嚷。可能是吵架的原因,原来用来遮挡房门的布帘都跟着在抖动。读者通过小贞的视角知道了父亲回广东的乡下一开始就不是那么顺利,母亲甚至用激烈的吵架方式在阻止他回去。通过小贞限知性和固定内聚焦的视角来观察父母间的对话,这种富有强烈矛盾冲突的色彩令整个故事显得尤为紧凑,在没有一句废话的同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叙事情节的曲折和矛盾冲突

小说的主线是父亲和小贞回广东的乡下看望父亲以前和二妈生的孩子林大哥,但是作者以小贞的视角所描述经历和场景却很多。比如,小贞先是去香港的市场和父亲买要带回去的物品,然后是和父亲还有二叔在途中的经历。到了姑妈家后,小贞又经历了姑妈为她和父亲准备的接风宴,第二天又和二表哥还有大嫂去镇里逛街。逛街回来后小贞因此生了七天病,某天晚上醒后和林大哥见面。后来小贞又和二表哥在小树林里偷听父亲和林大哥的对话,最后回到香港后收到广东姑妈一家寄回来的信。这一连串复杂的故事情节都通过小贞一人所经历的视角展开叙述,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关系。

矛盾和冲突在小说的伊始就已经展开,母亲不愿意父亲回去,而父亲偏偏要回去,最后还成功了。此外,父亲与他的孩子之间见面后是否会和睦相处,他和以前孩子的事情是否会影响到小贞现在的家庭?这是父亲回乡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小说的主要矛盾。这些都是通过小贞的视角一点一点展开。在去之前,小贞首先要和父亲去香港的街市上买麦芽糖作为礼品带到广东。父亲为了买麦芽糖花费了一大笔钱,三十多块。因此,小贞小心翼翼地问着父亲钱够不够用,自己必要时可以补贴。可以发现,在小贞的视角中,她认为父亲的钱是肯定不够的,因为她之前偷听到母亲不让父亲用过年的钱。这样写作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发现小贞这个人物形象是一个懂事且为大人着想的女孩子,在认为父亲的钱不够用时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主动去补贴父亲;二是揭示了回广东前没钱的矛盾,父亲没有什么钱,却非要回去看失散多年的儿子,其余的钱只能由二叔来掏,父亲的钱只够买一些杂货;三是读者通过小贞的视角同时还看到了香港街市的繁华,比如原文中提到的“一个街市都是人,生鸡和萝卜随地可见”,同时在小贞回到乡下后也通过小贞的视角见到了广东的乡下场景,兩者形成了对比,一贫一富。这种以聚焦叙事的方式来描述事件,再通过中心矛盾发展到叙事脉络里的枝节矛盾,形成了小说的精彩之处,也在不自觉地吸引读者阅读了全文。

这些小的矛盾冲突还有很多,比如在小贞去广东出发之前,在她的视角下,母亲特意避开父亲把她拉到一边,叮嘱她两件事,一是如果父亲不舒服的话要及时给他擦药油;二是如果姑妈家里的人问他们家的事,无论问什么也都说不知道。读到这里就会发现,母亲在小贞去广东之前就对姑妈一家可能会打听她们家里的事比较防备。除此之外,父子之间的关系矛盾也是围绕父亲与林大哥之间展开。父亲已经多年没有见过林大哥,父子相见后是否会和睦相处?随着小贞第二次在小树林里见到父亲和林大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她第一次见时那么和睦,在这里,读者通过小贞的视角和听觉,可以观察到他们说话的声音很急促,有些激动,林大哥说得多,父亲说得少,说话间,父亲开始气喘。小说的这个阶段,作者伍淑贤的描述是深度介入的,因此小贞问身边的二表哥,父亲和林大哥之间的对话到底是什么,二表哥开始说不会告诉小贞,因为她听到了会感到难过,随后又说自己什么也没听到。读者读到这里,可以发现通过小贞与二表哥的对话叙事,叙述者有意无意地使父子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小贞的视角呈现出来,以此来制造当时环境氛围的紧张感。

四、小贞视角下的不同人物

小说虽然是以小贞的视角展开叙事的,但也因此读者的视角是被锁定在小贞的视角范围内进行观察,即限知视角。同时,按照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划分,小贞又属于固定内聚焦视角,因此读者可以根据她的视角来观察文中出现的各个人物,而她的所见所闻也塑造了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从父亲这一形象来说,父亲在小贞眼里是一个身体不好且关心子女的父亲。多病首先体现在,小贞和父亲一起去广东乡下时,母亲提前叮嘱小贞父亲不舒服就给他擦药油;其次是在江门刚出站骑自行车时,小贞担忧父亲气喘的身体。关心子女体现在,虽然与林大哥已经失散多年,但父亲依然有去见他的执念,这些年父亲一直没有见过林大哥,也不知道他过得如何,通过小贞的视角在读者眼里正是这种信念让父亲有了回乡的动力。这也对应了作者伍淑贤曾经提到过的,他们这一辈大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她父亲那个年代有三位太太是事实,父亲的很多子女都不在,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还有一些小贞无法理解父亲举动的行为也从侧面展现了父亲的思乡情结,通过小贞刚回乡第一天晚上的视角可以发现,父亲那天晚上一坐下,好像有无穷的话题把一生都要聊完,他好像不用睡觉似的。这些都可以看出父亲回乡后和亲人太久没见,因为长久以来的想念才有唠不完的话题。

从母亲这一形象来说,在小贞的视角下,母亲是一个疼爱丈夫且维护家庭的女人。维护家庭体现在,她并不想让小贞的父亲回乡探亲,害怕丈夫把以前的孩子领回来或者补偿他,甚至在小贞临出发前还叮嘱她,姑妈一家无论谁问家里的情况都说不知道。疼爱丈夫体现在,她最终还是对丈夫执意回乡妥协了,并且在小贞临出发前还叮嘱她给父亲擦药油。

从小贞视角下来看林大哥,读者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独立自主且尊老爱幼的年轻人。独立自主体现在,当小贞听到父亲和二叔问林大哥以后打算时,他回答过完年后打算去广州那里闯荡,因为机会多一点儿。爱幼体现在,当林大哥第一次见到小贞时,夸她眼睛很灵很聪明,并给小贞一个红包。尊老则是小贞在树林里看到父亲和林大哥很急促的问答时,父亲有些气喘和激动,林大哥则在旁边搀扶着父亲。

二表哥的形象在小贞的视角下则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哥哥,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处:第一处是去接小贞回乡的路上,二表哥看出小贞一个人有些怕生,就主动和她说话,并给她剥橘子吃;第二处是小贞刚到姑妈家的晚上,二表哥看到小贞在担忧晚上的晚饭,体贴地告诉她都是过年吃的好东西,让她不用担心;第三处是在小贞和二表哥一起躲在山上的小树林里偷听父亲和林大哥的谈话时,当小贞问二表哥听到了什么,二表哥说不会告诉小贞听到的内容,怕她难过,接着又说其实他根本什么也没听到,但其实二表哥是怕小贞听到父亲和林大哥的对话后感到伤心。

读者从小贞眼里看到的大嫂则是一个饱经风霜且朴实心善的农村女子,说她饱经风霜是因为在和小贞一起去镇上买脂粉饰物时,不过三十多岁的女人,摘下头巾后却看起来像五十多岁,这是因为她长年下地劳作的原因。作者伍淑贤还通过小贞的手来进行对比,小贞的手是洁白细腻的,而大嫂的手是像五十多岁的人的手。此外,当小贞再问她有没有用新买的面霜时,她也告诉小贞还没有用,不难猜出不用的原因是舍不得。说她心善是因为小贞病好后躺在藤椅上时,她特意煮了热粥来给小贞吃,让她发汗。

从小贞自己的视角和行为来看,小贞是一个乖巧懂事、天真烂漫和孝顺的形象。在小贞和父亲出发之前要先在除夕去香港的街市上买麦芽糖,在父亲买的过程中,小贞一直留意价格,心里算着:“要三十多块。”而在父亲买完后更是主动问父亲:“爸,你钱够用吗?”这是因为小贞把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储蓄也带了过来,害怕父亲没有带够钱。这体现了小贞乖巧懂事的一面。其次,无论是来时骑自行车看乡间的田野,还是去镇上玩儿,这些行动描写都展现出小贞作为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面。最后,在小贞和父亲刚下船,父亲骑自行车带着她去乡下时,小贞担心地问父亲:“你不怕气喘吗?”通过这些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都能够看出小贞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孩子。

小说通过第三人称小贞这个人物角色,以固定内聚焦和限知视角的形式将故事中诸多的人物进行呈现,这种叙事视角和叙事角度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去理解人物对话,叙述者本身也是深度介入到小说剧情之中,同时也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文章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这样的视角和角度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于故事的期盼,起到吸引阅读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作者在叙事中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情感。正如作者伍淑贤本人所评价的那样,故事里真正的人物是没有的,但故事里某些特质是真实的。作者通过小贞的视角在拉近小说里不同人物与读者的关系的同时,小贞的视角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她观察到了父亲、二表哥、林大哥、大嫂等,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通过小贞的固定内聚焦和限知的角度来表达所见所闻。作者通过父亲作为主题,引出了众多不同的角色。小说不但给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还体现了作者对写作父亲系列小说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是作者本人對于父亲的情感表达。

猜你喜欢
淑贤广东小说
序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溥仪告白
末代皇帝的平民恋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