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5-13 13:08张素贞
新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

张素贞

【摘 要】学校应围绕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一条主线,聚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读写三大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展开,实现生命教育的系列化、主题化、多样化。

【关键词】生命教育 实施策略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学生受伤害的事件。这些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学生自身来看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也不会关爱他人的生命;从学校层面来看是,长期以来,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只看重分数,似乎教育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分数来展开,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缺少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于是,很多中小学生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不知该如何正确处理,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过激情绪,无力接受困难挫折,于是抑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自暴自弃、轻生、暴力犯罪等事件,给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意义

1.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实施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应对精神创伤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热爱生命,学会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2.面向家庭,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学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生命意识,才能够体谅家长的苦衷,合理地表达诉求,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家庭变得更融洽、和谐。

3.服务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小学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挫折面前能够坦然面对,不再自暴自弃;既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减少社会上轻生、暴力犯罪等現象的发生,还社会一个幸福祥和的宜居环境。

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从孩子的成长来看,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中小学时期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是他们是非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的长远效果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最大可能释放。“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育要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充盈生命,学生的学习要与其生活相联系,要与其生命成长相联系,这样的学习才会让学生有一种真实感,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所以说,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小学生命教育应围绕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一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展开,实现生命教育的系列化、主题化、多样化。具体的实施途径如下。

1.整体规划,让生命教育系统展开。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起点,着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此时,可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中年级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高年级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干预方法;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一系列规划,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阶段能够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推进。

2.聚焦课堂,让生命教育润物无声。

(1)学科渗透,在课堂上唤醒体验生命的意识。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机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内容,注重了学科内容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关注了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课改,注重挖掘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苏轼面对困难的豁达胸襟;音乐学科中的《命运交响曲》充溢着贝多芬“勒住命运的咽喉,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

(2)专题教育,将生命教育横向分类展开。

教师应注重发挥显性学科的优势,分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生命科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规律,从而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思想品德可以教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正确处理与同学、集体间的关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体育与健康可以教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以及应对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青春期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采取积极措施,规避青春期问题的出现;安全教育教学生熟悉掌握生活中的用水、用电、交通等生活安全知识,并能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活动助力,向生命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1)班队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深度。

教师可通过班团队活动(如升旗仪式、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活动中,教师可制订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辅之以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手抄报、生命论坛等具体措施,有序开展生命教育。如此,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群体生活情感的同时,学习自主安排自己的人生,使生命更充实圆满。这样可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推向更深处。

(2)分享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情感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在小组间分享;小组内再将这些思想整合,在班级中分享,于是每个人就会对人生体验有了更多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展示,将学生分类整理的知识、成长体验的图片等张贴在宣传栏;把优秀的文章发表在学生专属的公众号里……学生在观赏、浏览这些内容的同时,收获的不单是一份成就感,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进一步理解和珍惜。

(3)假日实践,亲身体验生命的意义。

跳出课本,放眼生活,以假日为契机进行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如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生命情感体验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尤其尝试与其他单位合作,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宽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4.联手家庭,亲子沟通缔造幸福生活。

为了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除了在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可积极与家庭携手,共同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例如,利用“家长小本”这个日记写作平台,写下亲子间的日常生活故事,抒写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双方的观点,孩子会在文字的交流中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树一中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