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05-12 01:39张白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9期
关键词:治疗仪外伤颅脑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外伤疾病,发病率为331/10万~412/10万,主要是由暴力或间接伤害所致,是造成患者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治疗颅脑外伤至关重要[1]。尽管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颅脑外伤的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此类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常伴有肢体功能异常,长期卧床加上止血剂及脱水剂的大量使用,容易加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风险性,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栓预防及心理干预尤其关键[2-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新型抗血栓医疗器械仪器,通过有规律、反复地对下肢进行压迫和松弛刺激,能够有效排空患者下肢静脉淤血,防止DVT的发生[4]。应激系统模型是一种新型心理学理论,主要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对患者应激源进行评估,再采取相应支持策略,有效改善患者应激状态,帮助患者获得身心健康[5]。本文旨在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7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8.63±4.2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6例,摔伤14例,坠落伤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97±4.49)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摔伤13例,坠落伤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6];(2)有明确的外伤史;(3)伤后12h内入院;(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5)接受手术治疗;(6)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炎症性疾病、颅内感染、血液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其他头部疾病、其他严重合并伤;(2)疾病诱发的脑出血;(3)既往有血栓病史;(4)近半年有抗凝药物服用史;(5)严重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术后帮助患者去枕平卧,抬高患者下肢,全面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下肢DVT发生风险,告诉患者家属下肢DVT临床症状、危害性及预防措施,让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5~10min/次,4次/d,每2h为患者翻身1次,并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患者意识恢复后做好创伤后病情告知,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对患者给予必要心理安抚,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疾病信念。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采用AirPro-2000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61773),告诉患者家属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家属同意。治疗时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合适气囊套在患者双下肢上,控制好治疗参数,压力设置在50~110mmHg(1mmHg=0.133kPa),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对下肢进行加压治疗,20min/次,3次/d,于术后当天进行,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下肢循环及感觉,观察患者下肢情况,避免患者下肢缺血。(2)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于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后干预至出院。①应激源干预:引导患者将自身的困扰倾诉出来,了解患者创伤后心路历程,与患者共同寻找应激源,并分解具体应激源,如陌生环境刺激、疾病认知不足、康复信心不足等,根据其应激源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先为患者营造舒适住院环境,改善病房基础设施,再借助PPT耐心告诉患者颅脑外伤术后康复特点及配合方法,帮助患者重构认知,并向患者解释术后下肢DVT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帮助患者建立正确防范意识,鼓励患者尽早开展主动活动。最后与患者共同分析合理和不合理情绪,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案例,消除患者康复顾虑,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疑惑和不解给予详细、耐心解答,积极培养患者抗应激能力。②放松系统支持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10~15min/次,2次/d,训练时可根据患者喜爱让患者播放适宜背景音乐,转移患者对创伤的注意力。③社会系统支持:予以患者正面、积极性交谈,当患者有一定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患者更多关怀;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讲解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心理支持技巧,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共同度过情绪低潮期,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康复训练中;病情允许情况下开展病友会,鼓励康复较佳患者积极分享创伤经历及康复经验。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7]进行评价,包含坚韧、自强及乐观3个维度,共25项,每项计0~4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佳,于干预前、干预后各评价1次。

1.3.2 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

1.3.3 下肢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下肢肿胀、下肢DVT发生情况,其中下肢肿胀即下肢皮肤纹理变得紧绷,可能出现下肢浮肿,用手按压后有明显的皮肤凹陷,短期内不恢复,由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判断;下肢DVT采用下肢静脉彩超(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230242)进行确诊,即管腔增宽、静脉远端血流减慢、管腔内可见实性回声、管腔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血栓处出现充盈缺损等[8]。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干预1周,观察组PT、APTT值大于对照组,FIB值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2.3 两组下肢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脑组织重创较大,促凝系统与抗凝系衡被破坏,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加上自主活动受限,静脉输液操作较频繁,静脉损伤较严重,下肢DVT的发生风险较高,由此引发的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因此,下肢DVT的预防是颅脑外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9-10]。以往常规抗凝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阻止机体血液凝固,预防下肢DVT发生,但伤后24h用药,患者颅内血肿扩大的风险可能增加4%~9%,用药安全性无法保证,而常规静脉保护、康复活动虽可减轻患者静脉壁损伤程度,防止患者关节僵化,安全性较高,但单独使用效果较缓慢,临床上多推荐联合其他方式共同预防[11-1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物理预防方式,主要根据周期性的充气原理对患者肢体和组织进行深度按摩,从而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加快患者下肢静脉血流,近年来常用于下肢DVT的预防辅助治疗中[13]。贾姗等[14]将该院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下肢肿胀、下肢DVT的总发生率为7.5%、2.50%,均低于常规治疗的50.00%、25.00%。

此外,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后常会遗留轻重不一的功能障碍,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心理应激反应较大,若没有及时给予干预,容易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血管平滑肌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血栓预防效果[15]。以往常规心理干预以简单口头安抚为主,患者自动参与意识较差,难以达到预期干预目的。应激系统模型认为应激是个体对威胁环境做出应答的综合体现,全面分析患者应激反应发生原因,再对患者采取心理、行为等相应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及治疗[16]。余倩倩[17]研究发现,对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患者在治疗同时辅以应激系统模型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减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疾病顺利治疗十分有利。本文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后,其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下肢肿胀、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预防下肢并发症发生。于术后当天给予患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模拟“生理泵”的作用对下肢进行周期性的加压、减压,能够有效解决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改善机体凝血因子水平,进而发挥抗血栓作用,抑制患者下肢肿胀及下肢DVT的形成和发展,而意识清醒后给予患者应激系统模型干预,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变化,培养患者抗应激能力,能够防止患者陷入长久身心紧张状态,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模型的护理能够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其凝血指标,防止其下肢肿胀及血栓的形成,有效巩固其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治疗仪外伤颅脑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