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

2024-05-12 21:13李璐良刘会敏
中国医学创新 2024年3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李璐良 刘会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3—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住院治疗的121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分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一致感相关性,并调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S平均(32.69±6.34)分,SOC-13平均(55.51±9.86)分,两者得分成负相关(r=-0.601,P<0.001);病程、生活自理能力、照护者健康状况、心理一致感是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及时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程度,对其进行正性干预,可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程度。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一致感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perceived Burden and Sense of Coher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LI Luliang, LIU Huim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3): -14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perceived burden and sense of coher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21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Group Heze Hospital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y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ients' between self-perceived burden and sense of coherence were analyzed by 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 and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SOC-13),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tients' self-perceived burde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In 121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he average score of SPBS was (32.69±6.34) scores,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SOC-13 was (55.51±9.86) scores, whic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601, P<0.001). Course of disease, self-care ability, health status of caregivers and sense of coherence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self-perceived burde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P<0.05). Conclusion: Timely evaluation the degree of sense of cohere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positive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ir self-perceived burden.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Self-perceived burden Sense of coher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27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3.034

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大脑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1]。综合往年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6.4岁,发病率与其年龄呈正相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和不良预后[2]。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旦躯体功能出现障碍,就需要获取社会支持和家庭照护,极易产生无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即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对自身信念和自我认知上的内在持久、动态发展的信心感[3]。目前,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其两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住院治疗的121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诊断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③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病情稳定。(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脏器器官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涵盖年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病程、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平均个人月收入)、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照护者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2)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采用由Cousineau编制,武燕燕汉化修订版,包括3个维度(经济、身体和情感),10个条目,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0~50分,总分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3)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采用由Antonovsky编制,包蕾萍等汉化修订版,包括3个维度(可理解感、可控制感与意义感),13个条目,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13~91分,总分越高,心理一致感程度越高,Cronbach's α系数为0.76[5]。

1.2.2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SPBS和SOC-13进行现场调研。调查前,培训调查员,规范用语;调查时,阐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调查后,及时将获取的数据上传至科研数据平台。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科研数据平台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行分析;影响因素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S和SOC-13得分情况及其相关性

121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S平均(32.69±6.34)分,SOC-13平均(55.51±9.86)分,两者得分成负相关(r=-0.601,P<0.001),见图1。

2.2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病程、生活自理能力、照护者健康状况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S得分作为应变量,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其赋值情况:性别(男=1,女=2)、病程(≤12个月=1,>12个月=2)、生活自理能力(有=1,无=2)、照护者健康状况(较好=1,较差=2)。研究结果显示:病程、生活自理能力、照护者健康状况、心理一致感是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分析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是指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发展使老年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负担,并延续出了自责、成为他人负担的消极情感体验,不良的情绪负担和消极的情感体验也会进一步导致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下降,即对未来自我生活信念感严重下降[6-7]。老年人一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会加速衰老进程,诱发基础性疾病,躯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大多不能自理,需要依靠照护者才能完成日常生活,心理负担严重,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信心,身心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有照护者陪同的康复治疗期,在康复治疗期所产生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会加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3.2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3.2.1 病程 病程的长短是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一个因素,本研究以12个月为界,病程≤12个月其自我感受负担程度重,病程>12个月则反之。究其原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患病的12个月内,病情还处于不定性时期,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自理能力越发下降,照护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参与范围越来越小,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越来越重,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逐渐丧失,自我感受负担随之也愈发强烈[8-10]。病程超过12个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逐步进入稳定期,经过康复锻炼,患者肢体功能状态较之前有了一定提升,且经过1年以上的心理缓冲期,对疾病带来的身体负性影响逐步接受,故自我感受负担较患病12个月以内的状态有了一定缓解。

3.2.2 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人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好发人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着卒中后遗症,其中常见的后遗症是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1-13]。同时,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又进一步诱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痛苦、压抑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对初次患病的老年人精神打击更为严重,继而萌发出无能感、无助感和无用感。上述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进一步加剧了生活自理能力低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

3.2.3 照护者健康状况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需要被照护的特殊人群,需要获得来自外界的物质、精神、社会等支持,而这些支持的获取大部分需要依靠其照护者,由此看出,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照护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较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偏大,加之由于疾病影响常常遗留躯体功能障碍等问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照护者作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要的支持者,在其日常照护和精神慰藉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照护者出现健康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感受,患者往往认为是由于照护压力太大,照护者身体负荷过重,导致其健康状态受损,无形之中增加了自责、内疚。此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时间接受某个照护者提供的身心支持,当照护者突然出现健康问题,无法或更换他人对其提供照护服务时,不免出现心理不适感,抑郁和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加重[14-15]。

3.2.4 心理一致感 本研究显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Arechabala等[16]、Yeung等[17]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健康在自我感受负担的产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健康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高心理一致感可以及时纠正遏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正面的思维,采取适宜措施,解决问题或面对压力。心理一致感包含3个能力,分别为:理解能力、处事能力和价值感。理解能力是个体认为自身生活和社会环境是有秩序的、可运行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处事能力是处理压力的能力,处理压力的主体可以是承受压力的个体,也可以是个体从亲友、社会、政府等获取的有力支撑资源;价值感是个体对目前及未来生活是有希望、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种主观感受。由此看出,心理一致感高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压力变化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自我情感控制疏导能力较强,能够整合有效支持资源积极应对身心压力,明确未来身体健康发展目标,从而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18-19]。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所特有的一种主观印象,其高低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受到社会环境、居住条件、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社会支持、心理状况、个人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其影响因素达到提升心理一致感的良好效果,进而充分发挥心理一致感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探讨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明确了两者存在负相关,提示了可通过科学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程度,及早发现干预心理一致感程度较低的患者,进而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但是,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样本范围较窄,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对结果有一定影响,今后要在本研究基础上,扩充样本量,扩大样本范围,进行纵向研究,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地探讨两者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康云鹏,郭雯,李江,等.缺血性脑卒中史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体适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2):139-142.

[2] MC DONAGH J,FERGUSON C,NEWTON P J.Frailty assessment in heart failure:an overview of the multidomain approach[J].Curr Heart File Rep,2018,15(1):17-23.

[3]陈晓旭,赵文文,赵京伟,等.亲子亲密度与儿童焦虑:儿童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5):1107-1111.

[4]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05-407.

[5]包蕾萍,刘俊升.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399-401.

[3]李虹,赵晓瑞,唐春华,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研究,2022,3(6):6-10.

[4]肖清玉,陈桃.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2):11-14.

[6]于红,赵静,马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8):154-155.

[7]赵春姬.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1.

[8]斯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医学应对方式与残疾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1.

[9]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2):105-119.

[10]魏媛媛.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自我管理行为的纵向调查与干预研究[D].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

[11]刘婷婷.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12]郑红.住院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相关因素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13]高尚.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0.

[14]尹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0.

[15]师淑花.积极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16] ARECHABALA M C,CATONI M I,PALMA E,et al.

Depressionand self-perceived burden of care by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their caregivers[J].Rev Panam Salud Publica,2011,30(1):74-79.

[17] YEUNG N C Y,LU Q, MAK W W S.Self-perceived burde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stigma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America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Support Care Cancer,2019,27(9):3337-3345.

[18]韓文姬,潘红琴,李少梅,等.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2,37(22):79-82.

[19]齐昱涵,付佳娜,赵辉.癌症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6):2030-2035.

[20]李琦.宫颈癌患者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22.

[21]梁娟,于洪宇.慢性病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28):3945-3948.

[22]王双,王蓓,朱琰琰.胃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在照顾压力与积极感受间的效应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18):3245-3251.

(收稿日期:2023-05-16) (本文编辑:陈韵)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