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璧
摘 要 《经典常谈》出现在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对推广传统文化经典而言确实是一个应然的举措。可怎样才能使作者的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成为必然?结合学习素养的内涵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进行研究,探究行之有效的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生发出自然的读经举措。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
《经典常谈》是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新增的名著阅读篇目,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书中内容大多为学生不熟悉的,且篇目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缺乏生动的情节线,初中生阅读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样的作品该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呢?
一、自由选读,搭建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
《经典常谈》在统编教材中作为选择性阅读的示范名著,其指向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方法指导上,教材中明确指出:“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体现学生的自由性、自主性。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以学生选读为主。
在项目化阅读活动中,第一阶段以选读为主,学生在阅读《经典常谈》目录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初步构建对《经典常谈》的行文、所述内容、写作语言的了解。“研究起始点”来自阅读发现,学生逐渐聚焦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如一个人物、一个问题、一种语言现象等,并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促进真实阅读的发生,让阅读主体饶有兴致地进行阅读,在不断阅读“同类项”的相关文献中亲近经典,从而构建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链,进而促使学生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真正发挥阅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功能。
二、基于教材,单元统整落实阅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在教材的单元设置上,《经典常谈》的导读课安排在八下第三单元,本单元的篇目有《〈诗经〉二首》《小石潭记》,与书中《〈诗经〉第四》、《文第十三》有对应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不妨锚定这两篇作为切入点,通过单元统整,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精学教材内容、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同时激起阅读兴趣。经典名著在于它的全息性与生命的整体性,故而《经典常谈》真正的阅读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关注原典。
“品读”阶段的内容设计指向以点带面的阅读,其教学具体路径如下:
图1
在单元教学及名著阅读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写作教学要求“学写读后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读后感是在阅读后进行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值得分享的内容写就的文章;撰写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细节、写作手法、主题等;其写作活动链条为:“找准触发点、引述原文—提炼观点、抒写感受—联系积累、印证感受”;写作要点以“感”为主,以“引”为辅。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上,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通过以上任务,学生能快速建立读后感写作模式,同时把目光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以扩充“美”的积累。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阅读面,旁征博引可靠的权威资料阐述、印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从文字阅读的输入进阶化为文字书写情感的输出。读后感写作既强调了语言的品味,也落实了文字的表达,更彰显了语文文化育人的功能。经典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未经整理的经典读之不易,让人望而生畏。通过此方法的引领,可以让学生大胆阅读经典,从已形成的阅读素养出发,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
三、项目驱动,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关注“跨学科学习”。在进行跨学科学习时首要任务是找准“融通点”,创设符合生活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本项目学习的驱动问题为:“你现在是某知名讲书平台中的讲书人,职责是用你独特的阅读视角、阅读体验向读者展示《经典常谈》,让读者厘清本书的章节框架、阅读价值以及可供拓展的阅读资料。”本案例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拟真的身份”:讲书人;一个“拟真的任务”:向读者介绍《经典常谈》;真实的成果:音频、思维导图、说书稿。此项目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首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此情景中同学有了拟真的身份、任务的内容指向与真实的语文活动,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具体如下图:
单元学习为名著阅读的开展夯实基础,同时也燃起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单元读后感写作技能的习得,为后续说书稿的撰写作铺垫;《经典常谈》阅读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阅读向纵深拓展,推动学生阅读原典以及其他具有权威性的作品,印证自己的观点,为后续的说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有效推进学生阶段阅读的进程,反过来阅读的进程促使项目的达成。在收集资料、整合资源、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态势。
其次,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通过跨学科学习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活动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层面、多角度阅读作品的机会。通过项目驱动,学生从“感”出发进行“说书”,赋予学生阅读与感悟的自主权,赋予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视角;原典以及权威作品的阅读,有力促使学生遵从作品本身以及从作者的视角去客观解读作品、推介作品。
在解决阶段性任务以及驱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双线并行的过程:一条是基于《经典常谈》一书所涉内容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另一条指向运用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录制说书音频”活动,促使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网上查阅资料、下载阅读软件听书学习,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
让阅读经典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本案例中的项目化学习方案,通过有效的驱动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迈出经典阅读的第一步;通过录制音频、初步解读经典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传承与批评;用贴近生活的成果展现形式促使学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下品味经典、解读经典。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3年度科研课题“学習素养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23ctwh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