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歌

2024-05-12 11:35朱建业
阅读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陈行甲阿亮投身

朱建业

陈行甲先生的大名对我来说如雷贯耳,他在巴东的事迹至今都令无数人热血沸腾。同样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体制中人,陈行甲的事迹给了我很多鼓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精神支柱和标杆。尤其是他2016年在仕途被普遍看好之际毅然决然转身辞职,投身公益事业,令我有些唏嘘的同时又无比敬佩他的勇气和果敢。

认识行甲兄时,他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公益人。这些年,行甲兄为公益事业竭尽全力,经常在各地到处奔忙,我们的联系也以微信为主。我一直在试图把巴东那个嫉恶如仇、痛击贪腐的县委书记和眼前这个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公益人统一起来,但有些恍惚。直到读到行甲兄的新书《别离歌》,我突然明白,金刚怒目和慈悲济世能如此高度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源于陈行甲身上与生俱来的大爱。这种爱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成为我们平常人内化于心的温暖,可以成为每个人生命甚至灵魂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毫无疑问,陈行甲是一位纯粹而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一位真正大爱无疆的人,一位平凡人间里真正热爱生命的英雄。正如他创办的恒晖公益基金会的宣言所说: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是我们公益人的使命。

这是公益人陈行甲的生命态度,也是作家陈行甲的写作态度。陈行甲的新作《别离歌》,以质朴的方式呈现这个时代里他从事公益“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的真实历程。他运用平淡、舒缓、细致、娓娓道来的白描手法,以自己的深情去酝酿、去回忆、去描述那些真实生动的场景和人物,无时无刻不让读者感受到温暖、爱和感动。

读《别离歌》让我多次泪流不止。書中所记录的都是“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而他们的故事都与陈行甲有关,都是他在公益活动中遇到、熟悉和陪伴帮助过的人。比如被白血病折磨到最后没有救回来的七岁的阿亮,骨髓移植后又反复感染几度危重的小莹,为孩子倾尽全力的小莹父母和哥哥,心力交瘁的阿亮妈妈,冷漠而自私的阿亮及扎西的父亲,抑郁症患者雁子和笼罩在原生家庭阴影下的雁子妈妈,还有回乡期间的辣椒销售和父子亲情等。不幸的生命各有各的不幸,无论是病魔的无情、病患家庭的无力,还是失去亲人的心碎,这些人物无不令人心魂为之起伏,唏嘘不已。书中每一个细节、小事都那么鲜活感人,咀嚼每一句话语、言词都能催人泪下。如读到阿亮的母亲为了筹集孩子治疗费用,“曾去做过一次性工作者”,真实地刻画了一位母亲的绝望和挣扎。

人性中蕴藏一种最柔软,同时又是最有力的情愫——善良。正是这种善良让每段救助都成为陈行甲和团队不断成长的动力。许多团队成员的心路历程也真切而打动人心,比如那个被冷漠自私的阿亮父亲虐到怀疑人生的小史,那个善良深情投入阿亮世界里却因心力交瘁而抽泣的医护社工丹子,特别是那个因挚爱逝去而一夜白头,却毅然投身公益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英雄孩子的桃子,都让人无限感慨、动容!团队成员们在陈行甲带领下,共担风雨,克服困难,也一起享受帮助生命、传递大爱的喜悦。

从表面来看,《别离歌》只是一部记录陈行甲及团队从事公益历程的非虚构作品,但仔细阅读,便会发现它是在邀请现代人一道去体验一段拥有丰富人生意义的生动实践,进而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由情感依赖和精神需要而构建的现实世界,它致力于还原一个个底层不幸生命命运起伏的真实现状。生死离别、聚散无常、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温情……感动我们的,是爱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执着的力量,这就是陈行甲和团队投身公益的初心,这一切与日月同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爱别离”是佛家说的人世“八苦”之一,人世到处都是离别,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一路上,陈行甲和他的伙伴们看到太多的努力与挣扎、太多的痛苦与绝望,也在对每个生命的无私帮助中看到太多的欢笑、希望与欣慰。他们与生死悲欢一路同行,把人间永恒的“别离”唱成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唱尽了人间疾苦沧桑,也唱出了爱和慈悲的永恒真谛。

爱在恒久,来日方长。愿这首《别离歌》唱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愿爱的清晖永远照亮每个生命的心房。

(源自“红网”,标题有改动,内容有删节)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陈行甲阿亮投身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投身“一带一路”展现青商风采
意气风发,投身“新赶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七
拿错包的人等
真诚是最好的文字
陈行甲 从县委书记到公益名人
阿亮的变脸绝活
路遥
送打糕
北斗七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