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4-05-12 11:34孙蕾蕾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3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乡村振兴

孙蕾蕾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但在实施中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四大方向、管理目标及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农业;经济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乡镇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和长期发展构成了障碍。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竞争力。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其次,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可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四大方向

(一)资本

资本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资本投入仍然存在不足。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投资额有所增加,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不足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10%以上。因此,我国农业领域的资本投入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到5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8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科技部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人才

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如何培养和留住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特别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人,是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超过70%,而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不到5%。同时,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匮乏。

(三)人口

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分布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很多农村地区也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因此,优化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农村,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20%。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生产劳动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由于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来优化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农村。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回流农村。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四)政策

政策在農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农业政策、财政支持及地方层面的具体措施和规定。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规范了农业市场秩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目标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是农业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6%。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一些地区采用了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和技术,实现了精准施肥、灌溉等管理,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

(二)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长。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如,一些地区实施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继续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便捷交通,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商品流通;通过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引导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协同发展。

(三)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目标之一。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政府积极推进人口结构调整、鼓励生育、促进人口素质提高等措施的实施。例如,实施一系列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为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需继续加强人口管理和规划工作,优化人口结构和发展环境,如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一)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这种状况可能源于多种因素。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更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如增加GDP、吸引外资等,而忽视了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农业经济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一些地方政府可能缺乏足够的支持和投入。此外,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可能缺乏相关的人才和经验。这种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状况可能会阻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值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的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为8.5%,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这些需求。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的管理人员可能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一些管理人员可能缺乏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这也可能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农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此外,一些地区的农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普遍较低。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和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应用水平落后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一些乡镇地区的科技应用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无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导致科技研发和应用无法得到充分支持。科技部相关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农业科技的投入持续增加,但一些乡镇地区的科技应用水平仍然较低。这可能是缺乏专业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持及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较低等因素所致。此外,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较为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乡镇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比较滞后。这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无法及时获取和共享农业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重要信息。此外,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导致信息化应用无法得到充分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尽管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一些乡镇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网络覆盖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此外,一些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导致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管理重视程度

提升对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讲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宣传周活动、制作农业经济管理宣传视频等,以强化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和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政策支持可以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措施,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最后,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投入包括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建立健全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建立由乡镇政府主管的农业经济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督和评估农业经济管理效果等。其次,要加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以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時,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监督和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定期检查、专项调研、绩效评价等,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农业科技、农业市场等方面,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次,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优秀素质的人才任农业经济管理者。选拔标准应包括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以确保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最后,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考核和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年度考核、绩效评价、满意度调查等,以了解管理人员的表现和贡献,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时获取和共享农业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重要信息。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包括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等方面,以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同时,需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其次,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智能化灌溉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生态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最后,要加强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使用、电子商务等方面,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途径和市场机会,拓展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进而为乡镇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加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业经济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详细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四大方向,同时讨论了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提升管理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加速信息化建设。然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实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落地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这一问题,为我国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卢青.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举措[J].农村实用技术,2023(03):45-46.

[2]尚玉兰.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中外交流,2021,28(11):449.

[3]高原.基于乡村振兴的电子商务促进皮革产业发展路径——评《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3,33(01):12-13.

[4]王燕霞.乡村振兴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J].法治与社会,2023(06):72-73.

[5]李君梅,高巧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2):79-81.

[6]张花.乡镇财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率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23,38(17):32-34.

[7]孙云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中國集体经济,2023(29):34-37.

[8]卢东宁,杨甜甜.乡村经济发展档案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档案,2022(01):57-59.

[9]葛俊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吉林蔬菜,2022(01):156-157.

[10]陈丹.乡镇农经部门三资管理关键点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01):94-96.

(作者单位: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