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之战:淮海战役“开门红”

2024-05-12 05:49韩继云
党史纵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四纵华野开门红

韩继云

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爆发。处于陇海线东端的国民党黄百韬第七兵团,成为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的首先打击对象。战役开始前,蒋介石觉察到形势不妙,决定收缩兵力和防区,命令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地区西撤徐州。由于黄百韬兵团行动迟缓,被从鲁南南下的华东野战军追上并包围在江苏省邳县(今徐州市邳州区)碾庄地区——著名的碾庄之战就此打响。

黄百韬率第七兵团西撤迟缓,粟裕指挥华野猛追,围敌于碾庄地区

早在几个月前的9月24日,济南战役尚未结束,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便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动淮海战役的建议,他的战役计划分为两步:先奪取淮安、淮阴,而后进占海州、连云港。第二天,中央军委就批准了他的建议,但提出修正意见,要求“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然后,视情况再开展后续作战计划。由此,淮海战役被提上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日程。

同年11月初,乘着济南战役胜利的东风,在粟裕的指挥下,淮海战役拉开了帷幕——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速南下,兵锋直指处于东陇海线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第七兵团。

黄百韬兵团在淮海战役前,共下辖4个军:第二十五军(驻阿湖)、第一〇〇军(驻瓦窑)、第六十三军(驻新安镇)、第六十四军(驻高流)。第七兵团司令部驻地在徐州与海州之间的新安镇。

11月5日,黄百韬收到了南京国防部电令,命令他率部收缩、西撤徐州地区,准备参加“徐蚌会战”,同时将驻海州、连云港的第四十四军划归其麾下,要求其等待四十四军一起西撤。此时第七兵团已下辖5个军,12万多人。

11月7日,黄百韬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四十四军——其长长的行军队伍中间夹杂着一路跟随来的海州地区的大量学生、富户、地方政府人员和沿途不明究里的群众。这些人夹在乱军之中,哭喊叫号,呼儿唤女,凄恻万状。随后,黄百韬下令第七兵团从新安镇地区开始西撤。一时间,陇海铁路两侧烟尘滚滚,枪声、脚步声、喘息声、机械撞击声互相淹没,浑浊翻滚。

11月8日,驻守徐州之东北贾汪附近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大部分计2.3万人发动了起义,让出了防区,徐州北大门顿时洞开。华野十三纵一路急行军,畅通无阻地抢占了曹八集,挡住了黄百韬兵团西去之路。

当黄百韬兵团到达邳县运河边上时,发现百米之宽的运河上只有一座铁路桥可供通行。10万多人马拥挤桥畔,秩序大乱,各部队争相抢行,跟随国民党军西撤的地方百姓也争先上桥逃命。整个铁路桥上拥挤不堪,一片混乱,有些国民党军官甚至用机枪开道,手无寸铁的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忙活一天一夜,只有一半人过桥。看到如此情景,黄百韬后悔自己没有提前下令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为了缓解铁路桥的通行压力,他只好命令陈章的六十三军南去20多公里外的邳县窑湾镇西渡运河。

此次作战我军分为主攻、助攻和打援3大集团:陶勇的四纵、王必成的六纵、张仁初的八纵、聂凤智的九纵、周志坚的十三纵以及陈瑞霆的特种兵纵队负责主攻;由谭震林和王建安直接指挥,滕海清的二纵和陈庆先的十二纵担任助攻。黄百韬率第七兵团西撤一天后,华野九纵部队就进入了新安镇,发现此处已成为一座空城。九纵司令员聂凤智一边向华野指挥部报告,一边命令部队越过陇海铁路,沿南侧向西猛追。

粟裕接到聂凤智报告后,立即部署追击。10日,他电告山东兵团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迅速插向徐州以东大许家、曹八集地区,截断黄百韬兵团西逃退路,分割其与徐州的联系;位于陇海铁路以南皂河地区的华野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经土山镇向徐州东大许家前进,由南向北,配合山东兵团断敌后路;华野第一、第六、第九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及中野第十一纵队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沿陇海铁路南侧向西追击;华野第四、第八纵队沿陇海铁路北侧向西追击。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抓住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心慌意乱之下,等不及后卫一〇〇军2个团(四十四师一三〇团和一三一团)过河,下令立即炸毁运河铁路桥。炸桥后,黄百韬不敢怠慢,指挥部队向徐州东南转进,在暮色四合中进驻碾庄圩地区。11日,奉黄百韬之令从窑湾渡河的六十三军则先被华野九纵消灭了1个团,之后又被华野一纵全部歼灭,敌军长陈章溺毙于运河之中。没来得及过河的一〇〇军2个团也被赶到的华野八纵歼灭。

11月9日至11日,华野第四、六、八、九、十三纵队以碾庄圩为中心,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6公里的“口袋”中。黄百韬及其部队蜷缩在“口袋”内的20多个村庄里,插翅难逃。

华野各部队高呼起了“全歼黄兵团、活捉黄百韬”等战斗口号,激烈的碾庄之战即将打响。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地区固守待援,敌我双方展开激烈对决

黄百韬被华野大军包围在碾庄圩及附近地区,无路可逃,他不得不作出了固守待援、准备与华野决战的部署。

黄百韬下令将兵团司令部置于碾庄圩。碾庄圩一带地处黄淮平原,水网密集。各村落为防备水患,筑起多座高出地面2至3米高的土圩,在其上修建房屋。土圩四周、之间由水洼环绕,通行不便,易守难攻。碾庄圩就是一个用土堤围起来的小村庄。黄百韬任命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任碾庄圩警备司令,负责兵团司令部安全。同时,他命令二十五军占领碾庄圩以北的小牙庄、尤家湖一带,在正北方向进行防御;六十四军占领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一带,在正东方向进行防御;四十四军据守碾庄车站及车站以南的各个小村庄,在正南方向进行防御;一〇〇军驻扎在彭庄、贺台子一带,在正西方向进行防御;并将各军所属炮兵集中起来使用。此外,黄百韬还对李弥兵团在碾庄圩及附近村落修建的工事加以改进,构成了以地堡为骨干、交通壕相沟通的环形防御阵地。

黄百韬兵团被包围之后,蒋介石一面命令黄百韬死守碾庄,一面派杜聿明到徐州指挥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开展救援行动。

11月9日,粟裕根据战场形势,下达了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决定用6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用3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具体部署为:八纵在东面负责消灭敌六十四军;九纵在南面收拾敌四十四军;四纵在北面与敌二十五军对垒;六纵和十三纵在西面负责铲除敌一〇〇军;特纵配属战斗使用。另外,为了阻止徐州之敌邱、李兵团东援黄百韬,粟裕令七纵、十纵和十一纵在徐州之东大许家、潘塘等地严阵以待,准备打援。

粟裕制定的具体作战策略是:先从外围阵地展开突击,进而四面突破,中心开花。要求各部连续突击,速战速决,务必在3至5天内全歼黄百韬兵团。

11月12日,粟裕一声令下,碾庄之战正式打响。在特纵火炮与坦克的支援下,华野部队向黄百韬兵团的各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张仁初的八纵向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等外围阵地发动攻击;陶勇的四纵从北面向小牙庄、大兴庄阵地发起攻击;聂凤智的九纵从南面攻击碾庄车站的敌四十四军;王必成的六纵、周志坚的十三纵分别由西南面和西面突击,攻击彭庄、贺台子、大小宋庄阵地。

面對华野部队的猛烈进攻,黄百韬严令部下坚决抵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成一团。整个碾庄地区枪炮齐鸣、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喊杀声整日不停。

由于敌人设防坚固,加上我军从追击中仓促转入村庄攻坚战,各纵队火炮未跟上,导致攻击准备不足。华野5个纵队从各个方向发起的突击,均未取得成效,部队伤亡很大,进展缓慢。

靠前指挥的华野副参谋长张震从四纵前沿回来告诉粟裕:“在小牙庄,光一个不足100米宽的村口,敌人就部署了20多挺轻重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泼过来。村里的老乡都被敌人圈在屋里不准疏散,我们不敢用炮,两个团打了整整两天都毫无进展,我们的战士上去一拨,倒下一拨……”

听完汇报,粟裕拿起电话打给四纵司令员陶勇,命他报告部队损失情况。陶勇报告:打了2天,四纵现已伤亡4300多人。仅为了攻占小牙庄和尤家湖,四纵一个师攻击了整整8个小时,付出了3000多人的代价才将其占领。看来黄百韬及其部队困兽犹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军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

尽管敌人拼命抵抗,但华野指战员前仆后继,无所畏惧。

针对敌人的疯狂抵抗,粟裕决定调整战术,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战斗力较弱的敌四十四军、一〇〇军,而后围歼碾庄圩兵团部和战斗力较强的敌二十五军、六十四军。他命令各部连夜展开迫近土工作业,利用黑夜把堑壕挖到敌人阵地前沿,逐次压缩敌人防线,釆用蚕食战术,对敌明碉暗堡及各个火力点一处一处抵近拔除。

11月14日夜,华野部队对碾庄圩周边的攻击再次开始。

华野九纵首先对敌四十四军发动攻击。四十四军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均不如其他军,是黄百韬兵团序列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九纵部队利用壕沟掩护,抵近作战,在14日、15日连续攻占了四十四军固守的稍墩、张庄、徐井涯等村落,16日、17日、18日又攻下了后板桥、新庄、碾庄车站、曹庄等地。其中18日,四十四军一五〇师师长赵璧光迫于我军攻势,放弃抵抗,率部下2000余人起义,让出了碾庄车站至前板桥一线阵地。再也顶不住的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向黄百韬请求进入碾庄圩核心阵地,被黄百韬拒绝。他将四十四军残部安排到了一〇〇军阵地侧后的前后黄滩等几个小村庄驻守。但至18日,前后黄滩也被我军攻克,王泽浚被俘。

华野六纵和十三纵的攻击对象是一〇〇军。一〇〇军仅辖2个师,该军四十四师2个团(一三〇团、一三一团)因黄百韬下令炸桥,滞留于运河东被华野八纵消灭,另1个团(一三二团)过桥后腿快窜至曹八集被当时穿插的十三纵全歼,四十四师师长刘声鹤自杀身亡,所以一〇〇军在碾庄圩地区实际上只剩下了1个军部和六十三师1个师。但六十三师被保存得相当完整,战斗力较强。14日夜,六纵向彭庄发动进攻,六十三师猛烈抵抗,敌我两军对峙,激战不停。五十二团三营七连一排排长储友富,在自己所在的部队被敌地堡火力压制在水塘边动弹不得、许多战友牺牲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腿、肋部已负伤,奋不顾身猛地扑向敌人的地堡,举起右臂回首高呼:“同志们冲啊!”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储友富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战友们像猛虎一般迅速冲进彭庄腹地,直插敌人纵深和心脏,全歼了守敌。十三纵也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最终攻占了六十三师师部所在地大宋庄以及贺台子。

在华野六纵、九纵扫清碾庄圩西、南方向外围阵地的同时,北面的四纵也终于在与敌二十五军的反复拉锯中占得上风。二十五军是黄百韬兵团的核心部队,曾在苏中、华东、中原战场多次与华野部队交手,战斗力强劲,很少吃亏。自14日起至18日,碾庄圩北侧二十五军的外围阵地太平庄、大兴庄、大牙庄等大部分阵地被四纵攻克,二十五军的数次反击也被尽数击退。终于,碾庄圩的核心阵地彻底暴露在了华野的兵锋之下。

早在17日,击垮了四十四军的华野九纵便与八纵一部一起对碾庄圩南侧、东南侧阵地发动了多次攻击,但均未取得突破。攻势受挫后,九纵派出侦察小分队摸清了敌人暗堡情况,并开始大量囤积炸药,同时继续以土工作业向敌阵地迫近,直至挖到碾庄圩外围的水洼边。而八纵在连续攻占了李家庄、王庄等庄子后,将六十四军残部压缩在几处被孤立的村落里。

战至18日,除四十四军一五〇师残部战场起义外,四十四军与一〇〇军均被华野部队歼灭。黄百韬手中只剩下残破的二十五军和六十四军,而他所期盼的援军邱、李兵团始终不见踪影。实际上,徐州的邱、李兵团已被我打援的十纵、七纵等部队牢牢地顶在徐东地区,根本过不来。尽管如此,黄百韬还是决心要顽抗到底。

华野总攻,黄兵团全军覆灭,黄百韬兵败自杀

华野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在即,考虑到黄百韬仅剩两个残军,粟裕把十三纵、六纵先后从碾庄圩前线撤了下来,其中六纵奉总前委命令,南下支援中野作战。

11月19日20时,华野八纵、九纵、四纵对碾庄圩开始总攻。按照既定方案,华野先是以提前部署好的特纵重炮及各纵炮兵团对碾庄圩进行猛烈轰击,紧接着从东南角发起猛攻,然后再陆续对其两道围墙展开突破。

万炮齐发,排空而来。成千上万枚炮弹不断在碾庄圩阵地上爆炸,将碾庄圩化成一片火海。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成千上万的华野指战员从已抵近敌阵地的交通壕里冲出,从四面八方山呼海啸般向碾庄圩席卷而去。

八纵六十七团三营担任纵队突击队任务。信号弹升空,战士们立即向碾庄圩东南方扑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穿越两道水壕和一道圩墙,杀进圩中。在他们的前方,敌人依托几所院落构筑了复杂的蛛网阵地,由二十五军四十师一个营的兵力据守着。三营指战员与敌人展开了近身搏斗。九连十班班长鞠众动冲在前头,被迎面一个敌人抓住了冲锋枪的皮带,老鞠用力向后一甩,连射三发,打倒了那个敌人,随即以冲锋枪开路,顺交通沟冲上去,四五个还想来挡路的敌人都成了他的枪下游魂。四班班长陈保义负伤了仍向全班说:“不要管我,肃清敌人去吧!”副班长孙彬即带领全班继续向前。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这个营的守敌被六十七团逐个消灭在地堡密布、壕沟交错的蛛网阵地上。22时30分,六十七团全部攻进圩内,六十四团相继跟进。此时,大院上敌人的一个团赶来增援,被八纵六十八团在碾庄圩以东歼灭大部。

从碾庄圩南门进攻的九纵遇上了不小的麻烦:南门外的水壕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小桥,敌人在桥对面摆了整整20挺机枪,开火的时候子弹如狂风一般扑面而来。没有人能冲过如此强大的火力封锁,九纵战士整班、整排被打倒在桥上。九纵司令员聂凤智亲自来到阵地前研究办法,经过战场侦察,聂凤智得知水壕不到一人深,便下令让部队把交通壕直接挖到水壕边上,待炮火掩护发起时,突击队直接从水壕冲过去。于是,担任突击的战士们把棉衣棉裤都脱了,准备强行涉水冲锋。此时正是初冬时节,土地冻结,寒风呼啸,战士们的刺刀上结了一层白霜。当信号弹腾空而起,突击队员们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他们冲过冰冷刺骨的河水,顶着巨大的伤亡,一举冲进了敌人的机枪阵地,仅用十几分钟就拿下第一道外墙。随后,打退敌人的猛烈反击,又拿下了第二道围墙,率先冲进了碾庄圩内,与守敌展开逐屋逐堡逐壕的厮杀。

此时,整个碾庄圩内像开了锅,抓俘虏的喊声此起彼伏,一股股烈焰火舌、一片片硝煙尘幕,迎着清晨的阳光升起。炮弹仍在不断地爆炸着,从庄外到街道、到院子、到每一间屋子里,一切有用的东西,从泥土到砖瓦、到木头、到桌凳、到汽车、到装炮弹的木箱子,都用来筑成了密集重叠的防炮工事。满地满墙及每个防炮洞上都是炮洞和炮弹掀起的泥土,地上散着一层钢铁碎片,许多防炮洞被炮弹打成了土坑。在房子里、在街道上、在汽车底下、在防炮工事里,到处都是敌人的伤兵和尸体。成千成万的俘虏被从突破口里带出来,他们一边走一边哭诉着:“解放军呀!我们是来投降的,我们已经有5天没得东西吃啦!”

讽刺的是,此时碾庄圩的街上还到处贴着敌人的大字“捷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张是:“……邱兵团不日即可与我会歼共军……”敌人的飞机还在上空散发“告在共军中的国军官兵书”,希望他们重回国民党军去,可以“提升授奖”。

黄百韬在华野部队还没有打到他司令部门口时,就偷偷从东北大院上方向仍然残存的几个据点逃跑了。

黄百韬兵团司令部原设在一家酒坊里,由于解放军进击神速,他在逃跑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收拾一下东西:一张军用地图坠落在地上,在院子内丢着黄百韬一件笨重的美制大衣,旁边是他的参谋长魏翱来不及焚烧的一堆文件,连日记及作战对策也丢了下来。洞里的灯仍旧点着,两张桌子上放着5部电话机,地上散乱地抛着文件和黄百韬的照片,甚至连他的“铿字第一号”的身份牌都被撕下来丢在桌子上。

接下来,华野部队又对碾庄圩周边二十五军和六十四军的残部进行了一轮清剿,攻占了三里庄、大院上、小院上、吴庄、小费庄、沙墩,基本上将残敌消灭干净,除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一〇〇军军长周志道脱逃外,又俘虏了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

黄百韬带着少数人从尤家湖向西南突围,于途中负伤。11月22日,眼见逃跑无望,他绝望地吞枪自杀。

至此,历时17天鏖战的碾庄之战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伤亡2.8万余人的代价,消灭敌军12.5万多人,俘虏了大批军、师级军官,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和辎重,获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取得了“开门红”。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四纵华野开门红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中国高铁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
到中央去的沿途见闻——在华野濮阳会议团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194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