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胸腔引流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2024-05-11 11:38户安喜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胸腔镜胸腔根治术

户安喜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胸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7)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常见的恶性种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1]。尽管放化疗、免疫、靶向等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较大的进展,但外科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尤其是早中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原发病灶[2]。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因其手术切口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弥补传统腔镜的不足,逐渐成为主要的手术方法[3]。李海军等[4]研究指出,胸腔手术后需要留置胸腔引流管帮助患者排出胸腔积液与残余气体,重建胸腔负压促使肺部复张。既往临床通常采用双胸腔管引流,但随着胸腔镜手术的改进,单胸腔管引流也逐渐得到应用[5]。而不同胸腔引流方案的引流效果不同,所以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何种胸腔引流方案才能保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探讨。基于此,本研究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术后采用不同胸腔引流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胸腔引流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 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且术后给予单胸腔管引流的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单胸腔管引流组;收集同期于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且术后给予双胸腔管引流的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双胸腔管引流组。单胸腔管引流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2~68岁,平均(56.45±4.22)岁;病理学类型为腺癌28例,鳞癌16例;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20例,Ⅱ期24例;肿瘤直径2.2~7.0 cm,平均(4.76±1.38)cm;吸烟30例。双胸腔管引流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58.07±4.65)岁;病理学类型为腺癌26例,鳞癌18例;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20例,Ⅱ期24例;肿瘤直径2.3~6.8 cm,平均为(4.51±1.17)cm;吸烟2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全麻,健侧卧位,在腋中线第4~5肋间做长度约为3 cm的单孔切口,撑开后放置胸腔镜,在其辅助下探查病灶,切除癌变肺叶后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清扫结束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

1.3.1单胸腔管引流组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方法如下:单根引流管常规于切口后缘放置1根28号胸腔管,胸腔管深度较常规深度上增加1~2 cm,总深度不超过4~5 cm,胸腔管长度可以从贴着后纵隔到达胸膜顶部,并在胸管上增加侧孔,侧孔间距离为1.0~1.5 cm,最近端的侧孔距离内侧胸壁约3 cm,最低的侧孔位于肋膈角;引流管放置后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引流。

1.3.2双胸腔管引流组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双胸腔管引流,方法如下:双根引流管粗管位置同上,另外一根放置于患者第7~8肋间腋后线处;引流管放置后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引流。

1.4 观察指标

1.4.1围手术期指标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1.4.2引流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所采用的3种捕收剂中,当采用Z200时获得的铜品位最高,表明其选择性较好,而采用丁基黄药时对应的回收率最高,表明其捕收能力较强。综合品位和回收率两个技术指标,使用Z200和丁基黄药组合药剂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技术指标,同时二者也是生产中常用的捕收剂。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患者胸腔日均引流量及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拔管后二次置管。

1.4.3术后疼痛程度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 d时疼痛程度。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时患者需处于清醒状态;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患者无任何疼痛感觉,10分表示患者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感觉给予相应的评分,患者的评分越低表明疼痛越轻。

1.4.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胸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皮下气肿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引流效果

两组引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引流效果比较

2.3 术后疼痛程度

术后1、3、5 d,单胸腔管引流组VAS低于双胸腔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疼痛程度(VAS)比较分)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势已逐渐替代传统开胸手术[9]。为了防止患者胸腔内血液、气体及渗液反流,重建胸腔负压等,术后需要留置胸腔管进行引流,临床有单胸腔管引流和双胸腔管引流两种引流方案,但其优缺点仍需要临床广泛验证[10]。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不同胸腔引流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引流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些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胸腔管引流组与双胸腔管引流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胸腔日均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拔管后二次置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或双胸腔管引流的手术效果和引流效果相当。临床上,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通常放置2根胸腔引流管,1根置于患者胸腔上方用于排出胸腔内气体,另1根置于胸腔下方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能够有效引流出患者胸腔内积液与残余气体[11]。而在应用单根胸腔引流管时,临床对胸腔管的长度和深度进行了调整,确保引流管的长度可以达到患者胸膜顶部残腔,有利于充分排尽胸腔内气体;同时还在胸腔引流管上增加了侧孔的数量,避免肺部在膨胀时阻塞胸腔引流管的侧孔,影响气体和积液的排出[12]。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可以达到与双胸腔管引流同等的手术效果和引流效果。

李雄等[13]指出,胸腔引流管的放置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切口或管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5 d单胸腔管引流组VAS评分低于双胸腔管引流组,组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单根胸腔管的放置部位选择在患者切口后缘,该处属于前锯肌和肋间肌,肌层较薄;且因为该处避开了胸大肌与胸小肌,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14]。同时,因为单胸腔管引流减少了胸腔引流管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术后护理的难度,提高了护理效果,也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双胸腔引流管会压迫肋间神经,从而增加术后疼痛[1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单胸腔管引流组与双胸腔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或双胸腔管引流的安全性相当。

4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采用单胸腔管引流或双胸腔管引流的手术效果、引流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但仍建议临床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因素和手术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胸腔引流方案以便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另外,本研究受限于单中心样本回顾性研究,且未考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所以后续临床可以考虑前瞻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进一步探究不同胸腔镜引流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预后情况的影响。

猜你喜欢
胸腔镜胸腔根治术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