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疗法联合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2024-05-11 00:55焦绪华王美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6期
关键词:背根颈源头痛

焦绪华 王美玉

颈源性头痛症状是患者颈部组织产生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 因此导致患者出现单侧头痛、慢性头部牵扯疼痛症状,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综合征, 并且病情相对不稳定, 容易出现反复发作, 发作时间较长[1]。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等模式的变化, 长时间伏案低头状态下, 会导致患者肌肉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在肌肉供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 对其肌筋膜和韧带产生伤害[2]。以此导致颈源性头痛产生, 使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并且逐渐年轻化。在数据研究中可以发现, 颈源性头痛疾病发病率已经在颈椎疾病中占据4.6%左右, 但是临床针对该疾病治疗方案尚未统一[3]。通常采用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 该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仍旧会出现一定的复发几率[4]。基于此, 本文选出80 例患者进行对比, 对联合治疗(银质针疗法+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颈源性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2 年9 月~2023 年9 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中包含男21 例, 女19 例;年龄23~70 岁, 平均年龄(46.52±10.37)岁;病程6 个月~7 年, 平均病程(3.81±1.09)年。观察组中包含男23 例, 女17 例;年龄24~68 岁, 平均年龄(46.03±10.15)岁;病程7 个月~5 年, 平均病程(3.85±0.94)年, 两组资料未出现差异性(P>0.05), 可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颈源性头痛相关标准;②患者年龄>18 岁;③患者有明显的单侧头痛、颞部和枕颈部疼痛等症状;④本次实验中患者均对内容了解, 自愿参与实验。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其他颈椎疾病;②患者血液出现显著异常现象;③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④患者有脏器损伤或者功能性障碍;⑤患者有精神方面疾病, 无法沟通和交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对患者实施介入C 臂机常规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 在手术前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同时根据超声引导对颈椎侧块和头下斜肌等部位进行探查。对患者实施消毒后采用利多卡因(1%)麻醉药物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过程中需避开血管和神经等组织, 之后使用C 臂机对其穿刺情况进行探查。之后对其实施规律性点测试, 设置脉冲射频参数, 参数设置为脉冲480 s, 按照同等程序对患者实施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在治疗结束之后将针刺拔出, 按压穿刺点进行止血, 避免揉搓, 观察20 min 后无异常可返回病房。

1.3.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银质针刺治疗, 共需治疗4 d, 1 次/d, 患者采取卧位之后, 对其颈枕部和左右颈肩部位等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前需取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之后使用腕力和指力配合刺入银针, 刺入之后询问患者感受,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感觉, 及时停针进行调整。针刺结束之后, 叮嘱患者卧床休养, 在48 h 内不能湿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3 个维度分析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价结果, 显效:患者疼痛消失, 颈椎活动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 颈椎活动度得到提升, 头痛发作时间和频率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疼痛和颈椎活动度并未得到缓解, 同时头痛发作次数和频率提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活动度 采用VAS 评价疼痛程度, 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疼痛度越轻;采用颈椎ROM 评价颈椎活动度, 测量值越大表明患者颈椎活动度较好。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颈部血管PI、RI、椎动脉Vm。

1.4.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 通过本院自制量表分析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以此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资料和数据均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均数±标准差( x-±s)、t 检验和百分比(%)、χ2检验, 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ROM 对比 治疗前, 两组VAS 评分、ROM 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ROM 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ROM 大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ROM 对比(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PI、RI、Vm 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I、RI 小于本组治疗前, Vm 大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PI、RI 小于对照组, Vm 大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组别例数时间PIRIVm(cm/s)观察组40治疗前1.12±0.740.83±0.1926.14±5.31治疗后 0.61±0.42ab 0.51±0.07ab 36.98±6.38ab对照组40治疗前1.15±0.760.76±0.2326.17±5.33治疗后 0.85±0.53a 0.61±0.11a 30.13±5.92a t观察组治疗前后3.7919.9958.259 P观察组治疗前后0.0000.0000.000 t对照组治疗前后2.0483.7213.144 P对照组治疗前后0.0430.0000.002 t两组治疗后2.2454.8514.978 P两组治疗后0.0280.0000.000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n(%), %]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一侧出现头痛, 同时伴有肩部、颈部、枕部出现疼痛, 并且颈部活动受到限制, 该种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5]。但是相关研究表明, 患者出现颈源性头痛是因为颈部软组织产生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 在病变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牵扯疼痛症状, 在此情况下一但受到炎性或者颈部肌肉痉挛等刺激, 会对其交感神经和颈椎神经产生影响, 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现象[6]。中医研究分析发现, 患者颈源性头痛是青阳之府之像, 在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下, 导致患者出现清阳不升、气血逆乱等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患者在受到风邪侵蚀后,会加重其疼痛感觉, 并且反复发作久治不好[7]。临床针对颈源性头痛方案较多, 但是都是非手术治疗方法[8]。最为显著的便是脉冲射频治疗方法, 该种治疗方法主要对患者疼痛起到一定的作用, 并且在该种治疗方法下, 可将其寰枢关节神经功能进行改善, 减少兴奋传输的同时, 阻断寰枢关节神经功能对疼痛的传导,并且该种治疗方法不会让其产生灼痛和酸痛等情况,可提高运动能力, 减少运动障碍, 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9]。对患者实施银质针疗法可利用中医针刺治疗方法, 缓解患者神经和肌肉紧张, 疏通经络, 流畅气血,散风化寒, 调节神经、免疫以及内分泌等系统, 起到综合性调节的作用。在联合治疗中采用银质针疗法+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减少患者因颈源性头痛引发的肩背部、颈部活动受限[10-12]。

在研究分析中可以明显发现, 对患者实施不同治疗, 起到的效果不同, 本文针对联合治疗方案进行阐述,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分析中, 观察组采用的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案, 并且对比有差异(P<0.05);同时在满意度评价中, 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 对照组满意度为85.00%, 对比有差异(P<0.05);同样的对两种治疗方案患者的疼痛、活动受限程度对比中, 观察组疼痛、活动受限程度得到有效缓解, 结果显示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ROM 大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同样在血流动力学对比中, 观察组PI、RI 小于对照组, Vm 大于对照组, 对比有差异(P<0.05)。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得知, 联合治疗中使用颈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缓解患者疼痛, 同时采用银质针疗法疏通患者神经经络, 改善血流流畅性,提高患者活动程度, 缓解患者脊神经部位粘连情况, 达到有效的松解效果, 减少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现象。

综上所述, 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实施联合治疗, 可将其临床整体治疗疗效进行提高, 缓解患者疼痛情况, 提高患者肩颈部位活动程度, 缓解患者头痛症状, 将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 保障患者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让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背根颈源头痛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头痛应该灸哪里?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