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财会监督的思路与措施

2024-05-11 14:06时林溪张佩霖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

时林溪 张佩霖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政府职能部门,更应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管理制度。探索事业单位科学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的可行方法,将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我国社会长治久安产生积极作用。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和面临问题,从加大宣传与政策学习、完善内部建设、创新监督方式、与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有机融合、重视结果运用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应对优化措施,以期为当前事业单位的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会监督 内外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076-03

一、前言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财会监督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治理效能的务实举措。财会监督是国家贯彻从严治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探索事业单位科学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的可行方法,如何降低监督成本的同时提升监督效能等问题,将对规范我国财经纪律、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从严治党,规范监督体系

目前国家正不断加大整治贪污腐败的力度,事业单位更需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保持公益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财会监督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从严治党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强财会监督,有利于事业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及时纠偏,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不断加强内部财会监督,可以使监督体系得到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得到不断优化,确保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弥补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1]。加强财会监督,有利于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监督体系,厘清各级各类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和边界,促进监管成果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为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使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运行环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

(二)贯穿过程管理,优化支出结构

财会监督更加关注政策、资金、资产等管理行为取得的效益和效果,贯穿于事业单位全过程管理。加强财会监督,在单位预算申请阶段,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高预算的科学合理性;在预算执行阶段,有利于将经费聚焦于单位重点工作,避免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浪费,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不合理、不合规的业务支出;在预算绩效监控阶段,有利于实时了解项目完成进度,做到动态修正。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目前已在不断完善,但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部分单位还是缺乏明确的科学分类,支出范围不够规范。财会监督作为提高事业单位支出效益的手段,有利于事业单位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单位管理的动态调整中适时修正支出标准,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计划,为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优化支出结构的目的。

(三)加强预算管控,过紧日子提质增效

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财会监督可以从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预算链条、问绩问效导向、信息监督反馈等维度推进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地,加强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监控,提升资金运转效率,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方向展开积极探索,如定期监督及时掌握预算支出进度、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等,持续跟进后续措施,严格预算执行管控,杜绝随意支出[2]。

(四)避免盲目决策,保证单位职能履行

当前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分类、实施分类管理等举措一直在我国扎实推进,但面对职能转型升级、管理精细化等诸多挑战,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定位偏差职能不清等问题。通过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达到保证单位履行自身职责的目的。财会监督可以保证单位各项资料的完备,为决策管理提供充足的信息数据,避免管理的盲目性,通过推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等,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通过聚焦单位决策依据和结果,可充分预警及避免各种风险,有助于发掘事业单位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事业单位的专业性、技术性、服务性进一步发挥,助力于其职责使命的履行。

三、事业单位实施财会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理念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匹配

部分事业单位一直认为财政作为其有力后盾,将提供充足的资金来保证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为了资金到位,部分事业单位甚至存在虚假夸大预算编制的情况,最终导致预算执行不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了国家及社会的资源,也损害了事业单位形象。原有事业单位的监管机制大多比较单一,在机制建设方面没有与时俱进,内部控制流程流于形式也不够全面,没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也没有完善配套的监管措施,难以满足高效监管的需求。在目前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监管体系和监管治理手段急需更迭,构建符合现代行政体制的要求,动态、适时和有效平衡包容监管与规则治理的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二)監督程序复杂,体系尚未形成

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体系大多较为复杂,导致财会监督的实际运行会跨越多个不同的维度,对外部监督的专业性、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单位属性的差异、工作内容的不同,造成其监督的标准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即使是在同一性质的单位中,根据其级别的差异,监督的标准、方向都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尚未形成全面体系,更重视事后审计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没有打通内部与外部监督的联系,监督水平不高,监督范围有限,存在疏漏空白或重复监督等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监督效率和权威。

(三)监督主体间欠缺协作,基层单位不重视

财会监督不再只是狭隘的会计监督,含义更为广泛,重视多主体多维度监督,包含财政、财务、会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补充,更加常态化,规范透明。这也决定了财会监督通常需要多主体共同协作进行,各监督部门与机构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身的特有目的,导致在监督环节之间存在工作协同不够紧密,未形成合力。造成监督成本上升,管控效率降低,未能发挥出多部门协作的1+1>2的协同效应。加之传统基层单位对财会监督认识不足,重账务核算,轻监督管理的运作模式使单位的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也导致单位财会监督部门话语权较小,履职不充分[3]。财会监督无法充分展现成效,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对其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四)信息化手段欠缺,监督队伍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目前信息化系统建设程度普遍不高,存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不能做到全面覆盖等问题。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通常分开开发,更关注管理功能,而忽略了监督功能,不能在系统中及时更新财会监督模块,导致财会监督部门的监督效率和质量有限,通常只能使用监督力度不够的最原始手段。另外,监督队伍通常缺乏通业务、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常监督人员更熟悉审计或财务方面,而忽略了业务和流程方面,不能及时发现监督对象的漏洞,经验还存在很大不足,这都是影响财会监督的不利因素。

四、事业单位实施财会监督的优化措施

(一)加大宣传与政策学习,为财会监督打好基础

事业单位开展行之有效的财会监督,离不开正确的宣传引导工作。事业单位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推行厉行节约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宣传与政策学习。一是要加强财会监督政策的背景普及与政策宣贯,二是要传达财会监督的目标要求和内涵解读,全民参与,全域推进。事业单位提高对财会监督的深刻认识,才能进一步有效落实,最终达到使财会监督贯穿工作全过程的目的。可以结合党风党纪和廉洁教育、业务知识培训等集中学习进一步拓宽学习方式,加深事业单位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理论基础,确保全员覆盖、入脑入心。另外可运用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如张贴宣传标语、转发群内倡议等,进一步教育引导事业单位人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提高思想水平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做好财会监督工作基础。

(二)完善内部建设,推进内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应该保证财会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可制定有助于财会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的相关制度与执行规范,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着力于充分运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推行“科学化”财务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应加强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出台各部门具体的工作规范,明确部门间共同协作的方法,形成完善的内部系统。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完整的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量化考核标准,保证考核工作可操作性,推进内外部监督相互配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考核,及时奖励优秀部门和个人,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实时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或问责,尤其是对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财会监督要求的主体,要督促整改到位。

(三)创新监督方式,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一直有巨大的收支平衡压力,更需要维护良好的勤俭环境,达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目的,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尤为关键,必须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前移监督关口,做好预警式监督,加强事前评估预测,发挥财会监督的前瞻性,结合合理决策规避风险;聚焦震慑式监督,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充分警示,增加单位人员的自觉性,发挥财会监督根源治理的能效;重视补漏式监督,全过程查错纠弊、堵塞漏洞,对管理死角、流程疏漏一一排查,发挥财会监督全面性常态化的优势。结合事业单位具体运行与管理特点,尽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行闭环、联系紧密的制度链条,建设财会监督系统整体体系,充分运用新时代信息技术,着眼数据准确与信息共享,实现精准有效监督,以期将事业单位违规行为损失降到最低。

(四)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有机融合

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与监督等多个方面,保证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侧重于财政资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等效益。实现财会监督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职能融合、资源整合,将财会监督融入预算管理理念,关注预算执行进度,可以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通过绩效评价助力财会监督,可以做到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的高效模式[4]。通过将管理、评价和监督方式有机融合,结合目前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特点,缓解资金使用压力,提高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将每一笔财政拨款用到刀刃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效,随时监控单位目标完成情况和职能开展情况,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作用。

(五)加强财会监督协同,重视结果运用

财会监督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监督体系的完善,在当前时期被赋予重要职责与定位。财会监督工作中,实施具体监督业务的监督主体十分丰富,财政部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单位自身等不同监督主体之间首先需要有效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尽早建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的监督体系[5]。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形成的监督结果,完善反馈及处理机制建设,确保及时顺畅。在结果运用上进一步创新举措,加大财会监督的影响力,如建立监督结果台账,公开监督结果及整改措施,深入分析形成原因,严格追责确保财会监督效果,并作为审计重点做好回头看工作。事业单位间建立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共享监督成果,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既可以促进单位监督贯通,更能降低国家整体监督成本,形成监督协同效应。

(六)重视人员管理,加强文化建设

财会监督工作需要重视队伍建设及文化建设。财会监督一线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與使命感,丰富的监管经验,不仅熟悉财会知识和业务流程,还需要能够整合繁杂的数据,掌握信息化平台运用。事业单位应该建设完善财会监督人才持续性培养的体制,多组织思想教育学习和相关业务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监督队伍,提高薪资待遇,保证人才培养用得上也留得住,从而确保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在文化建设方面,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教育引导价值观念,树立标杆正向宣传,完善奖惩机制鼓励督促等多种创新手段维护利于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财会监督需要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全力配合,如果未能从根本上意识到财会监督的积极作用,就难以采取主动积极的实际行动加以支持,只有形成友好公正的文化氛围,才能使财会监督配合工作顺利开展。

五、结语

财会监督有效保障党和国家财经政策能够在事业单位及时落地见效,发挥党和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更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事业单位更要长远谋划,不能只聚焦于眼前的利益,确保国家投入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资金使用能够提质增效。事业单位需摒弃旧观念,及时推陈出新,结合自身实际,以本单位经济业务及预算管理日常监督为落脚点,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发挥财会监督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现管理和监督有机统一,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财会监督实效,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22(18):8-10.

[2] 魏婷.过紧日子常态化管理机制的经验借鉴及路径设想[J].财政监督,2021(06):5-9.

[3] 杨隽.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0):183-187.

[4] 李晓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机制的建议[J].西部财会,2021(08):70-72.

[5] 梁家豪,范旭升.新时代强化财会监督路径的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23(08):90-92.

(作者单位: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2)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才如何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创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