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文章在全面阐释民营经济新一轮提质增效发展的背景与机遇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民营经济在提质增效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分析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026-03
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提质增效,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涌现出一批星光璀璨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如今又站在新一轮新赛道的起点上,正高歌猛进,踔厉前行。
一、民营经济新一轮提质增效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近期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旨在让民营经济稳定预期,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
(一)民营经济新一轮提质增效发展的背景
民营经济经过40多年的励精图治,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现如今民营经济又步入了新一轮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赛道,有其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1.以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与经济是当今国际竞争的重点,而科技创新又是改变国际经济格局的主导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风浪中,企业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带动经济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离不开优秀民企不断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敢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淬炼成长壮大。
2.民营经济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发展过程,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60%以上的经济规模、解决了80%以上劳动就业和赢得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占有28家席位,大批民营企业在新兴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占领新业态和高新技术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3.国家高度重视与社会强烈的期待。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抱有强烈期待。近年来,先后颁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文件,[1]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国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强化政策协调和统筹力度,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伴随重磅利好政策,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增强了新一轮提质增效创业的信心。
(二)民营经济新一轮提质增效发展的机遇
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在于自主创新,当今世界各种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发展模式层出不穷,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创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1.新型城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速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根据资源禀赋和合理配置,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优化公共服务,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这就为民企的发展提供广阔消费市场、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创业投资空间。
2.产业高端化。數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越来越高端化,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要以自身所处的产业为基础,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和数字化转型进程,逐步迈向制造业“高精尖”领域。数字化转型将为民营企业走向中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重要契机,是增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3.设备智能化。全球智能化AI技术方兴未艾,设备的智能化将触发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革命性骤变。各种智能机器人手段对劳动力的替代,使得劳动力形态、结构、效率和规模等发生变革,原有生产流程和组织方式也随之变化,经济效率得以提升,弥补了民营企业劳动力不足,为技术升级提供条件。
4.经济服务化。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种服务产业细分领域越发专业化和规模化,许多服务业在新产品开发、新商业模式创建和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等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深更广,获利也更丰厚。这就为民营企业在相关服务产业拓展业务,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机会。
5.社会信息化。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信息资源应用,将颠覆性地改变着生产和生活方式,无论何地的民营企业或滞后产业有机会借力转型升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赢得生机与活力。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商业模式,推动潜在市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6.发展绿色化。绿色低碳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发展绿色低碳主体力量的民营企业,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也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把握绿色产业发展趋势和布局未来投资再创业提供难得成长机遇。
7.经营国际化。国际经济正转向深度结构调整期,民营企业应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依托国际产供链合作机会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要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高水平地走出去,加强海外布局,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稳外贸强外贸,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
二、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促进就业等贡献卓著,但民营经济在新一轮提质增效中仍面临企业在制度、管理、融资、人才技术和市场准入等短板和问题。
(一)民营企业制度多以家族为运作主体
现有大多数民企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人财物仍实行以家族为运作主体的制度范式。一是产权单一。民企多由家族成员控制股权,少有外来参股,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虽有助于原始资本积累,但随规模的扩大,其弊端越难消解。二是产权不清。产权制度清晰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多数民营企业产权不清,拥有产权的股东最关心个人收入和保存对企业资产的分配权,无人真正关心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增殖目标。
(二)民营企业内外部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民营经济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企业内外存在矛盾或冲突。一是民企与国企。由于民营企业的属性,在市场准入、金融和财税等受限制性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资源利用、分配和发展机会上往往不均等而产生矛盾。二是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市场经济的铁律是参与者开展竞争,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失业,矛盾或冲突不可避免。三是民营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站位不同、利益相背,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存在文化差异或矛盾。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和金融支持不足
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资金短缺。一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不少民营企业都依赖银行贷款来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但由于能力与实力不足,有形或无形资产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抵押或信用贷款。二是民营企业难于上市融资。由于资本市场过高的门槛,难于上市直接融资或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三是有少数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到海外金融市场融资,融资成本高昂,渠道和方式也有限。民营企业的成长主要是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滚动壮大,融资难和贵是最突出和最普遍的难题。
(四)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在执行上的偏差
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措施和办法不少,但在具体落实和执行上存在偏差。有地方在政策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难于因地制宜全面落实政策。还有地方功利主义和本位主义在作祟,制定政策过于理想化和程序化,缺乏实事求是的调研和征询民营企业的意见,政策执行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没有疏通民营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导致民营企业对于国家简政放权、减免税费、降低成本和鼓励民间投资等优惠政策的获得感不强。
(五)民营经济发展存在技术与人才缺失
民营企业中多数处于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的传统产业,技术迭代缓慢,只能维持低水平简单再生产,缺乏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张力。一是工资收入和物质待遇低。多数民企因规模小、技术实力不雄厚,企业利润微薄,员工工资和福利保障过低,吸引不到人才。二是地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偏远地区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受限,教育文化欠发达,难于提供人才进步的足够空间。三是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多数人才首选机关、事业或国企就业,民营企业常面临关键技术人才匮乏和转型中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
(六)民营经济经营上存在市场准入壁垒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使民企投资渠道多元、投资领域拓宽,但实际遇到的投资障碍如弹簧门、玻璃门或旋转门等现象不少,有民间资本压根就不知道“门”在哪里?处于想投却无处投的境地。因此进一步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缩减投资负面清单,扩大市场准入渠道,厘清产权保护力度、信用缺失和政策落实以及政商关系与政企职责等问题具有必要性紧迫性。
三、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主体,是造就企业家的事业舞台。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
(一)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经济的能力与信心
疫后国内经济发展向好,加快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市场信心,确保民营经济各项政策落地刻不容缓。一是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定期培训民营企业高管人员,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基金,奖励在科技研发、成果转换和制度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民企与科技专才。提高民营科技专才工资所得税征收基数,努力建设现代经营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加快民营企业动能转换。加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成立民营企业科创基金,搭建民营企业研发机构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协作创新技术联盟,共建产品研发、试制和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三是发挥人才储备功能。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破除“家族式”管理,通过专题调研、特事督办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技术专才和优秀职业经理人,聚焦化解深层问题提供人才支撑。
(二)深化监管改革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培育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推动市场监管能力建设,激发市场效率和活力。一是统筹监管资源。要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统一权威的全国市场监管平台或协调机构,形成综合性与专业性市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实现市场监管信息资源统筹与共享。二是明确职责权限。要尽快理顺市场监管机构省级及以下机构的职能和职权分工,明确事权和责权,避免职责分离或权责交叉。三是强化监管队伍。面向新阶段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要探索市场监管人事制度和预算模式改革,允许政务官和事務官分离,建立事权与责任分别考核监督制度,在预算硬约束内,允许自主引进监管高技术专才。
(三)培育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以华为、BYD为代表的一批高度国际化民营企业,他们取得今天骄人的成就,关键在于企业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和求真务实的创新动力,新时代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一是思路转变。由局限于国内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吸引高端人才推进高技术开发,利用高技术优势来创造竞争优势。二是产业转型。根据产业链格局,推进中低端附加值产业向中高端高价值产业链转型,力争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实现创新。三是市场转向。在国内外市场格局新变化下,转变单纯出口导向策略,转向深度开发国内外市场,开展多向投资贸易交流;四是模式转化。由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转向集约式经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建构“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优质稳定的政企关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优质的营商环境,优质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的“软环境”。建设优质营商环境:一是建构“亲清”健康的政商关系。全面塑造营商软环境,切实尊重和服务民企,平等相待,树立民营经济是自己人意识,营造关心爱护民企的社会风尚。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放宽行政审批和完善“放管服”改革,缩减负面清单,理顺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三是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三方合作机制。政府将社会职能转移给社会中介或行业组织,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一条龙服务,实施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民营企业创新能量和市场活力,使民营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良性轨道。
(五)引导民营经济自我革新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
民营经济在新一轮提质增效发展中,受原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制度创新仍是当务之急。一是引导民营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在法律层面确立完备的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产权转让和产权使用等严谨的产权体系并保证有效落实,使民营经济挣脱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待民营经济发展的应有态度,是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全领域对民营经济开放,打破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改善财税体制和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财政贴息奖励奖补政策和税费优惠措施,助力缓解民营企业偿债压力,稳定财税预期,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
(六)拓展民营经济多层次的融资保障体系建设
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拓展民企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体系十分迫切。一是鼓励和保护民间融资。媒体要加强对投融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地方要积极兴办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投融资中介机构,扩大民间投融资规模。二是推动民企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完善债券发行增信机制,对于资产负债率较低、市场效益好和产品技术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尽早推送债券市场融资。三是推动民营企业上股市融资。对成长型和高新科技型民营企业,核准其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四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构的运行机制,扩大担保资金规模,放宽担保范围,以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需要。五是加大民营企业融资力度。进一步提高IPO、再融资的审核效能,建立更加灵活的并购重组机制,提高民企融资比重,鼓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价值,发挥资产增信作用,降低融资成本,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下创新力气才有发展底气[N].经济日报,2023.11.16(11版)
[作者简介:蔡晨(1978—),女,汉族,福建福州市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