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特征说明]
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技巧]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基本方法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题型练习]
1. 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都市生活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2. 根据估算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份共有约5 000万人口,广东独占3 000万,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为“客家四州”。“客从北方来”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C. 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3.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唐时期,则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促成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门第观念的消亡
C. 农民地位的提高 D. 选官制度的变革
4. 1979年l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5. 西方国家的一些地名非常相似: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相似的地理环境 B. 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
C. 共同的文化成就 D.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6. 下表为北宋时期北方籍与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部分),南方籍进士的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是()
A. 南方注重教育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朝廷重文轻武 D. 中央集权加强
7. 以下是19世纪后期产业工人队伍变化情况表。引起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80年代 1894年 工人数量 约1万人 约45 000人 约9万人 ]
A. 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B. 自然经济瓦解
C.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D. 近代产业发展
8. 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
A. 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B.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9.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据此可知,张骞应募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收揽民心以争夺帝位 B.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 担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D. 招抚流民并且进行改革
10. 1981年,首钢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成办法,开始实行承包制,即全年上缴利润2.7亿元定额包干。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首钢实行承包制取得显著成就。首钢“尝试”的目的是()
A. 改变国有性质 B. 发展商品经济
C. 增强企业活力 D. 消除城乡差别
11. 据统计,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给西欧国家,其中90%是赠予。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B. 稳定世界的经济秩序
C. 促进西欧经济的转型 D. 凸显美国的大国风范
12. 卫所制是明代的军事制度,卫是卫所制下最高的军事战术单位。下表是明朝初年部分沿海地区设置卫所的情况,这些卫所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驻地 山东沿海 浙江沿海 福建沿海 广东沿海 卫的数量 11卫 14卫 9卫 8卫 ]
A. 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防范蒙古人南下
C. 抵御英国的殖民扩张 D. 抗击倭寇的骚扰
13. 右图是1956年发行的《多种花生增产油料》宣传画,由刘菁慧创作,一位女社员手中提着一大串收获的花生。此作品是为了反映()
A. 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
B. 农业合作化运动下农民的生产热情
C. 人民公社化运动下的浮夸风放卫星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丰产丰收
14. 歌曲《我生在1978》唱到:“我生在一九七八,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歌词中“开了一冬天的会”的结果是()
A. 开始大办公共食堂 B. 掀起了全民大炼钢的高潮
C. 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D.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5. 下图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形成了苏联模式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巩固了工农联盟 D. 苏俄成为了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