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强
(天津海洋石油疾病预防控制有限公司,天津 塘沽 300452)
1)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为:某海洋石油平台改用热采工艺前后噪声危害的影响变化及其职业病防护措施水平的分析。
2)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通过对该平台改用热采工艺前后主要接触岗位的噪声素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平台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水平的影响变化;通过调查该平台采取的防护措施种类、设置位置、防护参数等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定性及定量分析防护措施的防护水平。
根据调查,该平台先期以冷采方式进行海上油气的开采,现改用热采工艺进行。热采工艺相较冷采工艺区别在于其在冷采工艺的基础上增设了注汽及锅炉供水工艺系统。
该平台生产流体通过油管流到地面,经油嘴节流后分别进入相应的生产管汇,经过过滤后进入生产加热器加热。需要进行计量的井流,经过计量管汇、计量滤器,由计量加热器加热后,再经过计量分离器进行油、气、水三相计量;计量后的三相流体混合后与生产加热器加热后的流体混合进入海管,流往下个平台作进一步处理。
1)该平台主要依靠注汽锅炉加热,以原油为燃料,产生高温高压饱和蒸汽,通过注气管线注入目的油层,通过稠油高温降粘的特性,改变原油的流动状态,提高油藏的采收率。该平台目前选择位于中部的1 口井作为注汽井,形成1 注6 采井网。
2)该平台利用锅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注汽井,同时从注氮气设备引出高压氮气管线至注汽井采油树套管翼阀和油管翼阀入口。注汽井氮气隔热为间歇使用,用于补充氮气,消耗量较小。
3)该平台氮气系设备主要包括氮气系统空压机、氮气储罐、氮气增压机橇等。
该平台地热水供水为水源井来水,经处理后输往下游用户。该平台新增供水管线,地热水经过滤后进入下游脱气罐,经脱气后更换脱气罐出口管线将地热水引入锅炉给水处理系统。
该平台改为热采工艺后,蒸汽锅炉燃料由平台自给。该平台井液经脱气后,液相出口接至原油加热器,气相接入生产管汇,将伴生气引入生产流程。液相经加热、分离后进入平台现有的原油储罐,缓冲后经原油输送泵增压进入电脱水器进行脱水。
该平台上层甲板新增燃油储罐撬,包括新增燃油储罐及原油提升泵,在现有的电脱水器后新增管线输送燃料油至新增燃油储罐,缓冲后经原油提升泵增压后给锅炉供热。
该平台热采过程存在噪声的主要环节及设备等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该平台热采过程存在噪声的主要环节及设备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监测的采样规范》等相关要求,对该平台热采工艺存在的噪声进行了现场检测,同时依据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 部分:物理因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1-2]。
本次噪声检测选择了该平台中接触噪声的5 个岗位进行了个体噪声测量,这5 个岗位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如表2 所示);并对该平台新增工艺设备进行了定点噪声测量及噪声倍频程测量(如表3 所示)。
表2 该平台热采工艺主要接触岗位个体噪声测量结果
表3 该平台热采工艺主要设备噪声倍频程测量结果
该平台热采工艺属于技术改造性质,噪声为该生产工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新增设备中水处理设备撬、氮气系统设备(空压机、增压机、制氮撬)及锅炉操作间的鼓风机、柱塞泵产生的噪声强度均超过了85 dB(A),锅炉操作间鼓风机产生的噪声强度更是超过了100 dB(A),除此之外,这些新增高噪声设备还使周围生产设备的噪声强度有所增高。
所以该平台在改用热采工艺后,主要接触岗位接触的高噪声设备数量及时间相对于改用前的传统开采方式有所增加,所以常规的巡检操作中主要接触岗位的噪声强度较改用前有所增加(详见表2),噪声对主要接触人员的影响相应增加。
该平台对热采设备设置了相应的防护设施,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该平台热采设备噪声防护设施一览表
该平台为接触噪声的岗位人员配备了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根据此次调查,该平台配备的耳塞、耳罩防护效果如表5 所示。
表5 该平台个体防护用品防护效果
依据GB/T 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护听器保护水平分级如表6 所示[3]。
表6 保护水平分级
该平台主要接触热采工艺岗位在佩戴上述护听器后,实际噪声暴露强度如表7 所示。
表7 该平台主要接触岗位实际噪声暴露强度
该平台改用热采工艺后,主要接触人员的噪声水平较改造前的传统开采方式有所提高,但改造后该平台采取了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经综合分析,认为上述措施有效可行。
1)该平台应对氮气系统设备(空压机、增压机、制氮撬)、锅炉间鼓风机和柱塞泵、水处理设备撬已设置的防噪设施做好后期的维护、保养、更换,并根据噪声倍频程测量结果,对上述设备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措施。
2)该平台应通过优化主要接触岗位的巡检路线,减少其接触高噪声设备的种类、数量及时间。
3)若后期出现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该平台应予以考虑采用。